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革命 REVOLUTION

Artist's depiction of the first shot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畫中描述於1775年4月19日在麻州雷辛頓的美國革命的第一槍。 (Painting by Don Troiani, www.historicalprints.com)
Drawing of revolutionary firebrand Patrick Henry (standing to the left)
派屈克亨利﹝左立﹞在美國大革命最出名的演說:「不自由,毋寧死」。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國革命是脫離英國獨立的戰爭,一開始時是英國軍隊與武裝殖民地居民間的小規模衝突,時間是1775年4月19日。

英國部隊從麻薩諸塞的波士頓出發,準備沒收殖民地居民在鄰近村莊囤積的武器彈藥。他們在雷辛頓(Lexington)遭遇一群稱為一分鐘人(Minutemen)的民兵,該名稱的由來是這些民兵可以在一分鐘內做好戰鬥準備。民兵原先只想做一場無言的抗議,領導者還下令,除非遭到攻擊才可開槍。他們遵從英國部隊的命令解散,可是就在撤退時,有人開槍。英國部隊用槍與刺刀攻擊民兵。

戰事也在別的地方發生,身著鮮紅制服的英軍一路打回波士頓。英國部隊的死傷人數超過250名,美國殖民地則有93人喪生。

波士頓周圍持續發生致命的衝突,同時各個殖民地的代表趕往費城討論情勢。大多數人投票贊成與英國作戰,並同意將殖民地的民兵結合為一支大陸軍團,維吉尼亞的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獲任為總司令。同時,這第二次的大陸會議通過一項和平決議,呼籲英國國王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不要將衝突擴大。英國國王拒絕接受,並於8月23日宣佈美國殖民地正在進行叛亂。

 

 

 

 

Thomas Jefferson
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獨立宣言的起草人與美國第三任總統。 (© AP Images)
Benjamin Franklin
班傑明•富蘭克林,獨立宣言、以及憲法簽署人。 (© AP Images)

接下來的數個月,獨立的呼聲愈來愈高。激進政治理論家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更讓分離的論述具體化。在一本銷售量達10萬份、名為《常識》(Common Sense)的小冊子中,他攻擊世襲君主政體的觀念,並為美國指引出兩條路:一是繼續屈服在暴君與陳腐政府的控制下,一是享受一個自給自足獨立共和國所帶來的自由與幸福。

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中,維吉尼亞之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領導的委員會獲得派任,負責擬出一份文件,以表達殖民地對君主的諸多不滿,並說明為何要脫離英國。這份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於1776年7月4日通過,此後,7月4日便成為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Great Serpent Mound in Adams County, Ohio.
費城的自由鐘,美國自由的象徵。最早於1776年7月8日響起,慶祝通過獨立宣言。(Interior Department/National Park Service)

獨立宣言不只宣佈一個新國家的誕生,還提出一套稍後影響全世界人類的自由哲學,其中擷取了法國與英國的政治概念,特別是約翰‧洛克(John Locke)的《二論政府》(Second Treatise on Government)一文,目的在重申政治權即基本人權,因而具有普遍
性。

宣佈獨立並沒有讓美國獲得自由。英國部隊在紐約殖民地大敗大陸軍隊,範圍從長島到紐約市。他們在賓州白蘭地酒(Brandywine)擊退美國殖民地部隊,進而佔領費城,趕走大陸會議。美國殖民地部隊在紐約的薩拉托加(Saratoga)、紐澤西的川頓(Trenton)與普林斯頓(Princeton)等地獲勝,但華盛頓仍須不斷地努力,才能爭取到急需的人力與物資。

1778 年,美國獲得一項決定性的奧援,即法國承認美國並簽下一份雙邊防禦條約。但法國政府是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而非意識型態因素。法國希望藉此削弱宿敵英國的勢力。

從麻薩諸塞雷辛頓開始的戰鬥,一直持續了8年,殃及美國大陸許多地方。戰事從北邊加拿大的蒙特婁(Montreal),延伸到南邊喬治亞的沙凡那(Savannah)。1781年,一支龐大的英國部隊在維吉尼亞約克鎮(Yorktown)投降,可是戰爭又拖了兩年沒有結果。1783年4月15日,雙方終於在巴黎簽署和平條約。

美國革命的影響範圍遠超過北美大陸,它吸引歐洲政治理論家的注意,並將天賦人權的觀念推廣到整個西方世界。它也吸引諸如塔迪爾斯‧柯斯丘什科(Thaddeus Kosciusko)、弗德里希‧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與馬濟斯‧拉法葉(Marquis de Lafayette)等名人的注意,他們曾加入革命並期待將其自由思想轉移至他們國家。

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承認前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自由與主權,接下來的任務是將這些改為州的殖民地結合成一個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