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文化變遷:1950-1980
CULTURAL CHANGE: 1950-1980

The crest of the counterculture wav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hree-day 1969 outdoor rock concert and gathering known as Woodstock.
美國反文化的高峰:1969年為期三天的戶外搖滾伍德斯托克音樂節(Woodstock)。 (Culver)
President Lyndon B. Johnson
在羅斯福總統新政之後,詹森總統(Lyndon B. Johnson)經由國會,策劃最具野心的國內立法議題。(© AP Images)

對於美國1950年代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多數美國人覺得有信心,他們同意有必要採取強硬立場對付全球各地的共產主義,並盡可能與世界其他各地分享民主的好處。美國國內經歷了顯著的經濟成長,並轉型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 出生率的暴增造成城市周圍郊區的興起,然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參與到這樣的好日子,逐漸地,對於現狀的挑戰開始湧現。

Jackie Robinson, sliding home in a 1948 baseball game.
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加入布魯克林道奇隊(Brooklyn Dodgers),打破了反對黑人職業棒球投手的膚色障礙,並成明星球員之一。(© AP Images)
Elvis Presley, 1956
1956年九月九日,美國第一位搖滾樂歌星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在電視「蘇利文秀」(Ed Sullivan Show)中表演。 (© AP Images)
Martin Luther King Jr. escorts children to a previously all-white public school in Grenada, Mississippi, in 1966.
1966年‧馬丁‧路德‧金恩護送學童進入位於密西西比州格瑞納達(Grenada,Mississippi)的全白人公立小學。(© AP Images)

非裔美非裔美人發起運動,要求他們不管在哪裡都應受到公平的對待。他們於1954年贏得一項重大勝利,即最高法院裁定,只供黑人孩童就讀的分離式教育體系,對白人孩童並不公平。此項裁定促使全國公立學校開始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到了1960年代,在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牧師的領導下,加上詹森(Lyndon Johnson)總統的支持,非裔美人贏得公民權利和投票權的立法。 部分黑人領袖,如麥爾坎X(Malcolm X),卻反對種族間的合作,而一些激進份子對於改革的呼籲,更導致暴力的發生。然而,許多非裔美人仍以無聲的方式,漸次步入中產階級之列,對美國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60至70年代間,許多美國婦女對於沒有與男性同等的機會表示失望。在作家貝蒂‧富利頓(Betty Friedan)與記者葛羅莉亞‧史坦能( Gloria Steinem)的領導下,美國婦女組織起來,推動修法與改變傳統,讓婦女在商業與教育上享有與男子平等的競爭機會。她們試圖修憲,以確保婦女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由於需要38個州的認可,她們最後只獲得35州的支持,功虧一簣。

新一代的原住民領袖組織起來捍衛政府曾經在各種條約中許諾的權利。他們運用司法系統重獲部落的土地與水權,還利用立法程序獲得所需要的居住與教育協助。1992年,班‧坎貝爾(Ben Nighthorse Campbell)成為首位當選參議員的原住民。

西班牙裔美國人,尤其是那些來自墨西哥﹑中美洲﹑波多黎各與古巴的後裔,也在政治上變得更加活躍。他們獲選為地方﹑州級和全國性的民意代表,並組織起來對抗種族歧視。例如,西塞‧查維斯(César Chávez)發起一場全國性的消費者抗爭,抵制加州的葡萄種植者,迫使他們與他的聯合農場工人聯盟(United Farm Workers )進行談判,以提高工人的工資並改善工作環境。

許多學生為了抗議他們所認為的不道德越戰,也變得熱中政治。他們組織大型的抗議活動,最終迫使詹森總統進行和平談判。年輕人也開始排斥父母的文化價值觀,產生所謂的反文化,最明顯的是蓄長髮﹑玩搖滾樂及使用違禁藥。

關心自然環境的美國人組織起來減少空氣和水的污染。1970年,地球日(Earth Day)進行首次的慶祝活動,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也成立。環保立法反映出減少污染的共同要求,可是同時也要兼顧到產業,不使業者承受過重的負擔。

1950至1980年間之所以發生重大的社會變革,是因為有一個公開、流動與多元的社會。這些變革的要求,有時是平和的,有時卻會要人命,因此妥協有其必要性。誠有時速度緩慢,美國終究還是不斷在改變,以反映出其多元文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