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國社會與價值觀 > 社會多元化

社會多元化

移民之國(One From Many) (選自:美國形象)
 移民之國
 移民之國
 
 
 
 
 
 lamayor
洛杉磯拉美裔市長安東尼奧·比利亞拉戈薩(Antonio Villaraigosa)與年輕選民交談。(Courtesy Mayor’s Office)。
 
 
 
 
美國民族一個移民和多樣性的民族。美國接受的移民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 總共有五千多萬人─ 而且現在每年仍接納近70萬人。過去,許多美國作家都曾強調過熔爐思想,新移民會放棄他們的舊傳統而接受美國方式。但近來,美國人開始重視起多樣性來,少數民族群體也開始重建和讚頌他們的遺產,移民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學會兩種語言。
英文全文超連結:
Portrait of the USA  External Link
Portrait of the USA

今日美國人:種族、民族和文化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Who We Are Today)
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2004年12月

今日美國人的種族、民族和文化構成如何﹖由於美國是一個擁有近三億人口的大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多種多樣。編者在本期電子期刊中試圖描述今日美國人的種族、民族和文化構成。
英文全文:
pdficon Full texts in Adobe Acrobat (PDF) format


多元與民主政治 (Pluralism and Democracy)
(選自:
美國掠影 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2006年6月 )
與其他民主政體相比,美國具有一種非常分散的政府結構。美國制憲者當年對將權力集中在任何單一政治部門的潛在危險極為警惕,因而有意將權力劃分到不同的政府分支和層次中。美國這種權力分散的體制與單純的“多數原則”的民主政治模式明顯不同;後者的理念是,政府所制定的法律和實行的政策應是對多數人意願的直接回應。

英文全文:
pdficon Full texts in Adobe Acrobat (PDF) format



美國社會的多樣性與日俱增(American Life, Diversity Explained, Point by Data Point) 《美國參考要聞》
從2000年至2006年,美國總人口大約增長6%,現已達3億人。但同期非拉美裔白人的增長率較低(1.6%),拉美裔人口增長26%、亞裔增長24%、黑人增長7%。統計資料還表明,人口多樣性對美國政治產生了影響。
英文全文超連結:
American Life, Diversity Explained, Point by Data Point External Link

多變的英語(Dynamic English) 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2007年8月
本期以“多變的英語”為主題,探討了塑造和改變日常英語的諸多要素。從文化和國際影響(例如直接或以變體形式取自另一種語言的單詞)、流行媒體(包括電影、音樂及體育)、到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作者們列舉了英語日新月異的大量實例。部分文章亦描述了語言改變的過程以及譯解俚語的訣竅。
英文全文:pdficon Full texts in Adobe Acrobat (PDF) format

作家文集:亞美利加隨想 (Writers on America) 《美國國務院出版品》

美國作家文集
《美國作家文集:亞美利加隨想》邀集一些當代美國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和傳記作家,談談作為一名美國作家意味著什麼。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以富有情趣的方式詮釋諸如自由、多元、民主等美國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並非在全世界所有地區都能得到很好的理解。
英文全文超連結:
Writers on America External Link


美國人的種族身份(選自:美國之音中文網)
在1970年,將近99%的美國人被確定為白人或黑人。30年後,這個百分比降低到了大約87%。更重要的是,2000年被確定為既非白人又非黑人的兒童增加了十倍之多,這反映了異族通婚的增加以及某些族群的移民有比較高的生育率。


紀念美國黑人歷史月 (Americans Celebrate Black History Month)《美國參考要聞》
每年2月是美國黑人歷史月,紀念無以數計的美國黑人為戰勝奴役制度、偏見及貧困經歷的千辛萬苦,回顧黑人為美國文化和政治生活做出的貢獻。1926年,著名學者和史學家卡特.伍德森(Carter G. Woodson)首創紀念黑人歷史周(Negro History Week)的活動,到2007年這個傳統已有81年的歷史。


閒話美國飲食文化 (Americans At the Table: Reflections on Food and Culture)
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2004年7月

美國飲食文化的演變受多種因素影響。玉米成為美國飲食的主體成分,功在美國印第安人。早期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移民及非洲黑奴,也為豐富今日美國的日常飲食做出了貢獻。美國對數百年來一波又一波移民浪潮帶來的種種美食兼收並蓄,各色美味佳餚被端上美國人的餐桌,餐館的選單也從此豐富多樣。
英文全文:
pdficon Full texts in Adobe Acrobat (PDF) format


中餐館享譽美國成為美中文化紐帶(選自:美國之音中文網)
美國人對中國菜的興趣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大批中國人來到美國西海岸修建鐵路和採掘金礦。據說,美國的第一家中國餐館就是為中國工人而開辦的。很快,美國人開始對中國食物感到好奇,品嘗中國菜的滋味,而中國餐館業者勤奮工作,不但提供物美價廉、原汁原味的中國菜,而且還考慮到美國人的口味特點,創造出一些全新的中國菜色。

1965年移民法案:有意與無意的結果 (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65: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選自:
美國的歷史學家 美國國務院出版品)
1965年10月3日,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在自由女神雕像下面簽署1965年移民法案,他強調,本法案最重要的象徵意義: "今天簽署這項法案,不是一項革命性的法案,它不會影響千百萬人的生命,也不會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結構或實質大幅增加我們的財富或權力,但它仍然是國會與政府一項最重要的法案,因為它改正了美國一項殘酷而持續的錯誤。 "
英文全文超連結:
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65: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External Link  
英文全文:
pdficon Full texts in Adobe Acrobat (PDF) format


移民對美國經濟利大於弊(選自:美國之音中文網)
幾十年來,美國朝野對移民影響美國經濟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些人認為,移民給美國經濟注入了新鮮活力,推動了美國經濟發展;但是也有人說,移民給美國社會和經濟帶來了負擔。那麼,移民究竟對美國經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第一個移民 (The First Immigrant Landed on Ellis Island)(選自:美國的故事—回到過去)
當15歲的安妮.摩爾(Annie Moore)在1892年的這一天從愛爾蘭出發到達這裡時,她成為第一個經由艾力司島進入美國的外國人。當她搭的船越來越靠近她的新家時,安妮應該已經看到紐約港外305英尺高的自由女神像。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美國在台協會 關於 InfoUSA  |  網站地圖  |  版權說明  |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