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美國2004年選舉


總編輯—
George Clack
編輯—
Paul Malamud
藝術指導設計—
Thaddeus A. Miksinski, Jr.
攝影編輯—
Joann Stern
網頁藝術指導—
Min-Chih Yao

選舉詞彙

預選會議(Caucus) 特指以促進政治上或群組織上的變化為目的的聚會。在美國選舉政治中﹐這個詞專指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過程中﹐黨的地方活動人士舉行的會議。所謂"分層"預選會議制﹐是指政黨地方活動人士在地方選區會議上選出參加高一級行政區會議的代表﹐這一級代表再選出參加州一級會議的代表﹐最後由州級會議代表選出參加本黨全國提名代表大會的代表。預選會議制旨在通過選出支援某一候選人的代表來表明政黨在各州內的黨員所希望推舉的本黨總統候選人。這種做法使決定總統候選人的程式始於基層﹐因此將總統提名程式民主化。

燕尾提舉力(Coattails) 從舊時紳士長禮服後下擺"燕尾"一詞引申而來﹐在美國政治中﹐指一位在職民選官員或競選公職的候選人利用自己的聲望給本黨其他候選人增加勝選機會的能力──好似讓別人受其燕尾之提舉﹐順勢走向勝利。

會後彈升(Convention bounce) 在共和黨或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完成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幾天內出現的這位候選人在民意調查中聲望上升的現象。

辯論(Debate) 近年在美國政治中﹐往往指由電視現場傳播的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之間的辯論﹔他們通過回答媒體或觀眾的提問來闡述自己和自己政黨的立場觀點。

分掌政府(Divided government) 通常指白宮由一個政黨控制(即總統是這個黨的成員)﹐而國會參﹑眾兩院中的至少一院由對立派政黨控制(即其成員佔多數)的局面。這種情形也會出現在州政府﹐即州長屬於一個黨﹐而控制州議會的是另一個黨。分掌政府是美國政體的常見現象﹐從歷史效果來看﹐它有利於避免激進的變化﹐並促使兩黨政治家在立法提案問題上做出妥協。

選舉團(Electoral College) 當美國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選舉總統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在直接選舉總統。但美國採用的是十八世紀憲法定下的選舉團制度﹐因此﹐嚴格地講﹐情況並非如此。 選舉團是一群組"選舉人"的總稱﹐他們由各州黨員在州內提名產生。在大選日﹐選民實際是把票投給承諾支援某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人"。哪位候選人贏得的選民票數最多﹐支援這位候選人的"選舉人"就將作為這個州的代表﹐出席於12月分別在各州州府舉行的選舉總統和副總統的投票。總統候選人必須在全國獲得至少270張選舉人票方可當選。

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負責貫徹和監督執行聯邦競選財務法的獨立管理機構﹐根據對1971年聯邦競選法的1974年修正案設立。

前置(Front-loading) 在大選進程中﹐將預選會議/預選選舉的日期盡量提早的做法﹐以便使本州的預選有助於給總統提名競選製造決定性勢頭﹐進而對最終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領先者(Front-runner) 在競選或提名過程中被認為呼聲最高或最有希望當選的候選人。

硬錢/軟錢(Hard money/soft money) 分別代表受聯邦競選財務法約束和不受聯邦競選財務法約束的競選資金。硬錢受法律規定的約束﹐可用於對競選結果有影響的活動﹐也就是為具體候選人作宣傳。軟錢指不在法律管轄內的資金﹐只可被用於不對聯邦競選產生影響的活動──如動員選民登記﹑政黨建設﹑行政費用──以及用於州和地方選舉中。

賽馬(Horse race) 以人們觀看體育比賽時的激動情緒比喻競選活動。這個詞也指媒體對選情的報導﹐即往往側重候選人在民意測驗中所處的位置──好像他們是場上的賽馬──而不是候選人在競選議題上的立足點。

中期選舉(Midterm election) 在總統四年任期中間(即接近第二年結束時)進行的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其結果經常被視為是對總統前兩年政績的全民公決。中期選舉改選參議院部份席位和眾議院全部席位﹐同時也改選州和地方政府的許多官員。

負面廣告(Negative ads) 為爭取選民投自己的票而打出的攻擊競選對手人格或從政表現的宣傳廣告﹐目的在於醜化對方。

政綱(Platform) 在美國總統選舉政治中﹐指政黨表達其原則和目標的正式書面聲明﹐起草於總統候選人提名程式的尾聲。近年來﹐由於電視越來越注重候選人的個性及其顯現給人們的領導才能﹐政綱的重要性逐漸消失。

簡單多數(Plurality) 確定選舉獲勝者的方式之一。簡單多數票指的是﹐一個候選人獲得的選票票數多於其他候選人﹑但往往沒有超過總票數的二分之一。換句話說﹐如果一位候選人贏得30%的選票﹐另一位候選人也贏得30%選票﹐第三位候選人贏得40%選票﹐那麼﹐第三位候選人就贏得了簡單多數票﹐成為獲勝者。

預選選舉(Primary election) 遴選參加某一公職競選的政黨候選人的選舉。政府各級的選舉都可以有預選﹐包括地方上的市長選舉﹐選區內的國會眾議員選舉﹐全州範圍的州長或國會參議員選舉﹐以及總統大選。在"不公開的"("closed ")預選選舉中﹐只有本黨的註冊黨員可以投票。在"公開的"("open")預選選舉中﹐作為合格選民的一個政黨的人可以參加另一個政黨的預選投票(這些人被稱為"cross-over" voters﹐ 即"跨黨"投票人)。總統預選選舉在州一級舉行﹐以顯示各州選民希望讓誰成為政黨總統候選人。按照各州自己的法律﹐有些州的選民直接投票推選他們屬意的候選人﹐有些州的選民則把票投給"保證"在黨的提名代表大會上支援某一候選人的代表。那些安排在競選進程早期舉行的州預選﹐有時會帶來始料未及的結果﹐使原來呼聲甚高的競選人失去勢頭﹐而本來知名度不那麼高的競選人實力激增。預選選舉是與"預選會議"不同的一種預選方式。

逆反票(Protest vote) 明知沒有得勝希望﹑但仍然投給第三黨或某個小黨的票﹐目的是表達對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的不滿。

選區重劃(Redistricting) 重新劃分國會選區的地理界線(國會選區指各州內由聯邦眾議員代表的選區)。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力爭把握州政府重新劃分選區的法律和政治機制──通常是通過對州議會的控制﹐因為在因人口變遷而需要對選區界線做出調整時﹐控制州立法機制的政黨能夠通過重新劃分選區來加強自己的得票實力。

區域化(Regionalization) 全美50個州形成非正式的六個區域。在總統預選過程中﹐區域化是指一個區域內的幾個州把預選都安排在同一天舉行﹐從而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本地區對選舉進程的影響。

單一席位選區(Single-member district) 這是美國現行的聯邦和州議員的產生辦法﹐即每個選區有一個議員名額﹐競選中獲簡單多數票的候選人當選。單一席位選區制意味著﹐在一個選區只能有一個政黨獲勝。與此相對的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system)。比例代表制的選區範圍相對大得多﹐每個選區有數名議員代表﹐並且是在同一次選舉中按各政黨的得票比例產生。

話語片段(Sound bite) 在廣播和電視新聞中反復播放的某個候選人說過的有代表性的只言片語。

抬轎人/抬轎子(Spin doctor/spin) 由競選班子僱用的媒體顧問或政治顧問﹐專門用來確保讓候選人在任何場合下都得到最佳宣傳報導。例如﹐在兩位總統候選人辯論結束後﹐雙方的"抬轎人"都同新聞界聯繫﹐向記者指出他們的候選人在辯論中的優勢﹐要讓新聞界﹐進而要讓公眾相信﹐他們的候選人是這場辯論的勝利者。這種媒體顧問的鼓吹做法被稱為"抬轎子"。

第三黨(Third party) 除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主導美國二十世紀政治生活的政黨以外的任何其他政黨。

選票分散(Ticket splitting) 在同一場選舉中﹐把選票投給不同的政黨。例如﹐把票投給投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和共和黨的參議員候選人。這種不把選票完全投給一個政黨的候選人的做法被稱為"分散"選票。

社民會議(Town meeting) 民選官員或競選公職的候選人與一批地方群眾舉行的氣氛平等的非正式會議﹐與會者可以向官員或候選人直接提問。

跟蹤調查(Tracking survey) 使候選人能夠在競選過程中隨時了解選民情緒變化的一種民意調查方式。調查人在第一次調查中﹐連續三天晚上向人數相同的選民提問﹐例如每晚400人﹐三晚共1200人。在第四天晚上﹐調查人再向另外400人提問﹐並將他們的回答輸入資料庫﹐同時解除第一晚的調查結果。如此循序不斷﹐始終保持最近三天來1200人的反應。經過一段時間﹐選舉班子可以對調查的全部資訊進行分析﹐觀察某些事件對選民態度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