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Press Release

美國文化中心舉辦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活動

為紀念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紀念日,美國文化中心一月十八日舉辦了有關美國文化多元化的討論會。有九位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士參與討論,他們分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個人的經驗和觀點,與參加活動的來賓分享。這次活動呈現出今日美國文化多樣的面貌。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對美國與全世界有極大的貢獻。美國民眾將於一月廿一日紀念金恩博士的誕辰,他生於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五日,是一位提倡非暴力的社會改革者,這一天是美國國定假日以茲紀念。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自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這是第一個金恩紀念日,具有深刻的意義。金恩認為必須以大刀闊斧的行動,在美國及世界各地進行必要的社會改革。不過,他是一位主張和平、不流血的人,他相信非暴力的政治奮鬥,是改善世界的最有效、最合乎道德的途徑。

重要的是,特別是在此時,我們應當記住,金恩對於正義的夢是不分種族及宗教信仰的,不僅是為美國人,也是為全世界的人。他於一九六八年四月,卅九歲那年被刺身亡,在他短暫的生命中,曾旅行世界各地,倡導建立他一直所主張的「愛的社會」。

他的著作「何去何從:混亂或和諧」,在他去世前一年出版。金恩在書中談到他所謂的世界屋:「這是人類重要的新問題。我們繼承了一間大房子,一間很大的『世界屋』,大家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不分黑人白人、東方人西方人、非猶太人猶太人、天主教徒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這個大家庭具因為不同理念、文化及利益,而產生不應有的隔閡,但我們永遠無法再相互隔離,所以必須學習彼此和平相處。」

金恩接著表示:「世界各地的居民如今都成為鄰居。」他預言未來不但非裔美國人會獲得充分自由,全世界所有遭受歧視的人民也會如此。他寫道:「受壓迫的民眾不可能永遠被壓迫,對自由的渴望最後會化為事實。」

金恩最直接關切的是美國黑人的遭遇。不過他在演說及著作中表明,種族主義不僅是美國的問題,「某處的正義受到威脅,就等於所有地方的正義均受到威脅。」

金恩在「何去何從」一書中是這麼說的:「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使命當中,有一大挑戰是以堅定的決心,在世界各地努力消除種族主義。這不僅是美國的現象。種族主義的魔掌是不分國界的。」

金恩所預見的世界屋不僅是要消除種族主義,還要消除貧窮及饑餓。因此他呼籲「價值觀革命」,使「世界若比鄰」變成「四海之內皆兄弟。」

金恩表示,在富有的國家裡,善意的人民必須面對過度物質慾的挑戰,「精神的貧乏」抑制對國內及世界各地比較不幸者的關切。他認為「我們準備維生的財富超出我們所花費的,」這必須改變。

金恩時常強調時間總是短暫的。他說:「我們面對的事實是,明日就是今日。我們所面對的是當下的強勁急迫感。這句有關生命與歷史的雙關語告訴我們,有太遲了的可能性。拖延仍舊是時間之賊。人生時常使我們一無所有,赤裸裸及沮喪的,而機會已經失去。人間事物的潮流不會停止不動,它會退去。」

金恩認為,願意以非暴力的方法來使世界變得更好及更公平的人,其收獲遠超過其所忍受的辛苦。金恩表示,「這顯示所有的生命都互相關係。我們都繫於無法逃避、互相依存的網絡裡,命運與共。直接對某人有影響的事也會間接影響到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