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7 | 美國牛肉與台灣市場
美國牛肉與台灣市場
OT-0927C | Date: 11/27/2009
- 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都是安全的,包括內臟和絞肉。
-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與牛肉產品生產地。
- 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消費地。每天,數以千萬的美國消費者,食用與外銷到台灣及其他市場相同的牛肉和牛肉產品。
- 美國對於在美國生產的牛肉與牛肉產品,無論要內銷或是外銷,一律採行相同的食品安全檢查系統。
- 就市值而論,美國目前是台灣最大的牛肉供應來源。
- 台灣自2006年初即對美國去骨牛肉開放市場。在2008年,美國出口了價值超過1.28億美元 (相當於40億台幣左右) 的牛肉到台灣。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2007年5月對美國牛海綿狀腦病 (BSE) 的疫情判決,承認美國實施了所有適當的風險管控措施,並符合牛隻屠宰和牛肉處理條件,因此確保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與牛肉產品完全安全且能安全交易。
- 台灣與美國都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成員。身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台灣與美國都承認OIE為訂定官方動物衛生標準的組織。
- 美國的牛隻數目介於9千4百萬到1億之間。美國在1997年以後出生的牛隻,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已知的牛海綿狀腦病例 (BSE,俗稱「狂牛症」) 。
- 美國農業部 (USDA) 自1990年以來便持續監測美國牛隻,目前的測試率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所訂的標準測試率的10倍。
-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確定因食用美國牛肉而染上庫賈氏症 (vCJD) 的病例。
- 在2007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對美國牛海綿狀腦病 (BSE) 疫情做出判決後,美國即要求台灣擴大進口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美國與台灣隨後進行了漫長且嚴肅的談判,過程中雙方都做出極大努力以因應對方的實質考量,也都希望能擬定一份高標準的議定書,不但要有科學根據,也要遵守OIE的原則與雙方身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的義務。談判的最終回合持續了近六個月左右,最終促成了2009年10月22日所簽署的議定書。
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都是安全的,包括內臟和絞肉。
所有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生產都符合美國法律的規定,包括許多牛海綿狀腦病 (BSE)的連鎖管控措施。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在世界最權威的BSE專家小組審查過美國施行的預防措施與食品安全措施之後,於2007年5月將美國評為「風險受控制」國家。此一評等再次肯定了美國連鎖控制系統能有效防止食品供應受到BSE的感染,且肯定該系統所規定的安全層級是受到世界級的認可。因此,任何不符合OIE原則且可能限制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市場進入的措施,都沒有科學根據。在所有區域中,有越來越多的美國貿易夥伴,總數超過60個國家,都已經認可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安全性,近來也不限牛齡進口所有現有產品。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 在1997年實施了符合OIE原則的飼料禁令,禁止使用反芻動物產品餵食反芻動物。此一飼料禁令,在2009年得到FDA的進一步強化,是美國主要的動物衛生保護措施之一。為了進一步確保BSE不會在美國境內構成食品安全風險,美國農業部 (USDA) 進行牛隻屍體的逐隻檢驗。USDA的檢查員每天都會確認屠宰場遵守合宜的衛生程序,且遵守所有美國與屠宰及處理作業相關的法規。
至於BSE,所有牲畜屠宰與處理場必須遵守去除、隔離和丟棄特定風險物質 (SRM)的程序,以防止這些物質進入人類食物鏈。從人類健康觀點來看,這是確保安全的牛肉與牛肉產品生產最有效的措施。所有未被OIE列為SRM的牛隻部位,無論市場需求大小,皆被認定為可供人類安全食用。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與牛肉產品生產地。
在2008年,美國生產了超過1180萬公噸的牛肉。同年,美國出口了約78.5萬公噸的牛肉到全世界超過100個市場,價值超過36億美元。在2008年,約6.6%的美國牛肉用於出口,剩下的則由美國消費者購買。
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消費地。每天,數以千萬的美國消費者,食用與外銷到台灣及其他市場相同的牛肉和牛肉產品。
在2008年,美國人消耗了1230萬公噸的牛肉。
美國對於在美國生產的牛肉與牛肉產品,無論要內銷或是外銷,一律採行相同的食品安全檢查系統。
只有經過美國聯邦檢驗合格的屠宰與處理場生產的產品,才能銷售到產品生產地所屬的州境外,無論是要提供美國境內或海外消費都是一樣。美國農業部的檢查員必須在場,聯邦檢驗合格的屠宰場才能進行屠宰作業。
就市值而論,美國目前是台灣最大的牛肉供應來源。
在2008年,台灣整體牛肉市場的總值為3.6億美元 (相當於約116億台幣),其中有38%是花費在美國去骨牛肉上。就市值而論,美國目前是台灣最大的牛肉供應來源。
台灣自2006年初即對美國去骨牛肉開放市場。在2008年,美國出口了價值超過1.28億美元 (相當於40億台幣左右) 的牛肉到台灣。
在2008年,台灣是美國第六大牛肉與牛肉產品出口市場,位居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南韓、越南之後。
許多市場,包括台灣在內,自2003年在美國一進口牛隻上驗出BSE以後,便暫停所有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進口。在2005年,經過台灣衛生署與其風險評估專家小組的科學檢驗後,台灣恢復了牛齡30個月以下的美國去骨牛肉進口,判定這些產品不會構成任何安全疑慮。台灣曾在2005年美國發現第二例BSE時短暫關閉市場,但隨即在2006年初恢復進口上述類別的美國牛肉產品。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2007年5月對美國牛海綿狀腦病 (BSE) 的疫情判決,承認美國實施了所有適當的風險管控措施,並符合牛隻屠宰和牛肉處理條件,因此確保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與牛肉產品完全安全且能安全交易。
2007年5月,OIE將美國列為BSE 「風險受控制」國家。OIE的「風險受控制」評等承認了在符合特定牛隻屠宰和牛肉處理條件下,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與牛肉產品交易完全安全。換言之,OIE判定美國有適當的安全措施來杜絕BSE,讓來自任何牛齡的美國牛肉與牛肉產品能夠安全交易,只要能移除列為「風險受控制」國家之下的特定風險物質 (SRM)。更多資訊請上 OIE 官方網站。
台灣與美國都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成員。身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台灣與美國都承認OIE為訂定官方動物衛生標準的組織。
OIE是WTO「動植物檢疫適用測量標準協定」 (SPS協定) 承認的動物衛生官方標準訂定組織。WTO認可OIE的角色,是因為OIE的原則具有公認的科學基礎。台灣和美國都是OIE的活躍成員,並參與制定OIE原則的制定。
美國的牛隻數目介於9千4百萬到1億之間。美國在1997年以後出生的牛隻,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已知的牛海綿狀腦病例 (BSE,俗稱「狂牛症」) 。
BSE是一種發生在成牛身上的傳染性神經退化疾病。全球監控資料顯示,由於在動物餵食習慣上實施更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此一疾病正逐漸從巔峰期衰退,在全球牛隻身上逐漸消失。全球BSE通報案例的高峰出現在1992年,光是該年就有37, 316起通報病例 (OIE網站資料) 。
在2008年,全世界有125起BSE通報病例,其中有120起出現在歐洲 (OIE網站資料)。2009年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31起BSE通報病例,其中有29起都出現在歐洲 (OIE網站截至2009年12月18日之前的資料)。
如同此份文件先前所述,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 在1997年實施了符合OIE原則的飼料禁令,禁止使用反芻動物產品餵食反芻動物。此一飼料禁令,在2009年得到FDA的進一步強化,是美國主要的動物衛生保護措施之一。
在2003年12月,美國通報其第一起BSE病例,是發生在一隻加拿大進口的牛隻身上。美國後來又有兩起國內的BSE確定病例,較晚的一起是發生在2006年。這兩起美國國內病例 (以及前述進口的加拿大牛隻) 都是出生在1997年美國FDA實施飼料禁令以前 (加拿大也在大約同時實施飼料禁令)。
美國農業部 (USDA) 自1990年以來便持續監測美國牛隻,目前的測試率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所訂的標準測試率的10倍。
自1990年以來,USDA就持續監測已知為較易感染牛海綿狀腦病 (BSE) 的牛隻種類。美國目前的測試率是OIE所訂的標準測試率的10倍。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確定因食用美國牛肉而染上庫賈氏症 (vCJD) 的病例。
有一些證據顯示,人類食用了受到BSE病原,也就是變異蛋白(prion)污染的牛肉後可能會產生庫賈氏症(vCJD)。自從1996年歐洲通報了第一起庫賈氏症病例後,全世界大約有200個病患被診斷出罹患庫賈氏症。
在美國確認為庫賈氏症的三起病例之中,有強力證據顯示其中兩名病患是在英國接觸到BSE病原之後才返回美國,第三名病患則是住在沙烏地阿拉伯時接觸到BSE病原。
這三起病例據信都不是在美國時接觸到BSE病原,也不是因為吃美國牛肉或美國牛肉產品而染上BSE病原。
在2007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對美國牛海綿狀腦病 (BSE) 疫情做出判決後,美國即要求台灣擴大進口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美國與台灣隨後進行了漫長且嚴肅的談判,過程中雙方都做出極大努力以因應對方的實質考量,也都希望能擬定一份高標準的議定書,不但要有科學根據,也要遵守OIE的原則與雙方身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的義務。談判的最終回合持續了近六個月左右,最終促成了2009年10月22日所簽署的議定書。
為了順利擴大現有產品的進口,美國牛肉業者同意自願將出口的牛肉與牛肉產品限制在牛齡30個月以下。因此,台灣宣佈的擴大美國牛肉進口的範圍其實是跟南韓在2008年所宣佈及實施的一樣。
- Translation: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