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離台感言

快到三十年以前,我跟我的太太,林麗文,分別從德州與加州大學來臺灣做研究生。

將近三年前我回到臺灣,當時看到臺灣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發生了那麼多的變化,公車、捷運、社會一片欣欣向榮,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在當我準備離開臺灣,我看到對臺灣人民在過去三十年裏幾乎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也感受深刻。大家還是那麼友善,還是那麼有力、又能幹,在任何狀況下,不論是多大的挑戰,總是能找到機會。另外一個不變的現象就是,人民一心一意不斷的求進步。

最令人驚訝的也許就是,大家談到臺灣的時候,都用差不多的說法。人人都關心擔心臺灣,關切政府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經濟可以再成長,教育制度可以再改進。大家好像都忙著討論哪里有缺點不對,忙著建議應該怎麼做才更好。我幾乎沒有聽過有人稱讚臺灣;反而常常聽到人們表示擔憂。這使我想起很多年以前,學到的中華文化;華人父母不會誇獎自己的小孩。如果別人稱讚你的孩子,你也不會像美國人那樣說「謝謝」。因為這樣說好像太驕傲。你反而會想辦法表示,孩子還需要多努力、多用功,還有進步的空間。

在某種程度上,我聽到本地人對臺灣的說法也跟華人父母一樣,認為人人有責任使臺灣更努力、更成功、更進步。大家都覺得對改進臺灣有一份責任,而這正是民主國家的理想。在這裏人民不是只有權利,也要負起讓一切更進步的責任。就這一點來說,臺灣實在值得驕傲。

美國的父母一樣有非常類似的感覺,美國的愛國人士也深有同感。我們同樣覺得有責任使自己的孩子和國家變得更好。

幾個星期以前,臺灣有很多報紙在頭版刊登了布希總統參加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典禮的照片。照片裏他和第一名的畢業生握手。那是名叫劉潔的美國女學生,是臺灣移民的女兒。

劉潔提醒我們,美國和臺灣有許多英雄所見略同的地方﹕精益求精、希望幫助子女上進、相信他們表現越好,就越對整個社會有責任感。

我太太和我明天就要離開臺灣,我們會帶著各位的友誼,帶著我們共同的希望和感情同行。我們知道臺灣會繼續改變,也知道臺灣最美好的地方,就是這裏的人民,會繼續始終如一。我們會想念你們每一個人;祝福大家,也祝福臺灣。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