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美國對台灣的政策」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對美台工商聯合年會演講詞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我非常高興來參加第二十三屆美台工商聯合年會。這是台灣與美國之間延續最久的一項定期會議,也仍然是增進個人關係及擴大實質經驗的最佳場所。我個人從各位專家的發言中獲益良多,他們會講到有關美國、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香港的之間的經濟關係。我一直盼望聽聽何漢理、江文漢與佛納等的高見。

羅大為與徐小波請我談談美國的對台政策,我樂於從命。自兩年前我針對同樣的主題向各位發表談話後,發生了許多事。在這段期間內,柯林頓總統於一九九八年六月訪問中國,辜振甫於去年十月做了破冰之旅,李察遜部長去年十一月參加了你們的盛會,李總統發表了海峽兩岸關係屬「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談話。

在討論美國目前的政策之前,我想先談談個人對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的看法,並說明其政治意義。

兩岸經濟關係真正開放才十二年,就有三萬家台商公司到中國簽約投資約四百億美元,且漸漸由個人小型企業投資轉為較大投資或合資。甚至在石油與煤方面,國營企業之間也有接觸。舉例來說,統一公司已在大陸設立了七十家工廠。

目前有二十多萬台灣商人在中國居住和工作,他們在中國各地設立了五十多個協會以爭取他們的利益。聽說有些商人在海峽兩岸都有妻子,那也是一種新鮮的統一。更重要是,台灣投資的公司雇用將近三百萬的大陸工人,約占城市勞動力的3%。藉此,台灣協助北京實現其最急切的目標,即維持社會安定。至於工人的家鄉與工廠所在地往往不同,台灣企業或許也改善了中國較貧窮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兩岸經濟整合中,再沒有比資訊科技業更加複雜與重要的了。台灣的企業與其大陸夥伴,已脫離低價值產品的生產,不到十年前這還是他們經營的重心。為保持競爭力,台灣重量級的電腦公司把低階產品的生產線移向島外,而中國是他們最常選擇的海外地點。台灣企業目前在大陸的年生產占其全球總產出的29%,相當於一百億美元。最重要的吸引因素不僅是價廉的勞工,更在於高素質的工程師。這方面的投資已改變兩岸貿易的形態,形成目前台灣外銷大陸的資訊科技產品,占對中國外銷總數的40%。

商業僅是兩岸互動的一面。其他包括人的接觸、學術與藝術交流、重新恢復的宗教關係,以及台灣是否能成為大陸政治發展的模範等,也很重要。所有這些領域當中,包括商業方面,仍有許多問題與不確定性。例如,台灣有些人會問:大陸的公司是否會利用與台灣合夥人合作,以便成為其競爭對手。儘管有這些問題,上述的關係可不能小看,因為都是以共同的利益與共有的文化傳統為基礎。它們提醒兩岸人民合作對雙方均有利害關係,也有實在的理由應避免衝突,而彼此共通的立場可作為其他形式的合作,包括政治合作的基礎。

兩岸關係的增長以及其所反映的共同利益,正好讓我可以轉而討論美國的政策。當此種關係開始之時,美國國務卿舒茲曾明智地肯定其重要性,並說明美國的反應。在舒茲或曾參與其事的羅大為在上海的演講中,他指出:

我們支持朝向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持續性發展過程。但其速度應由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在不受外來的壓力下加以決定。至於我們這一方面,我們歡迎相關發展,包括間接貿易與日益增多的人際交流,這有助於緩和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我們堅定不移的政策目標在於促成一種環境,好讓此種發展可以持續。

我認為國務卿舒茲所描述的政策,一直是美國在過去廿年來堅定且一貫追求的作法。它當然也是柯林頓政府的政策。

美國以若干一般及特定方式來促成正面的環境。一般方面,我們透過:

* 在東亞的一組堅強雙邊聯盟。
* 在東亞地區海空軍部隊的先遣部署,大約有十萬人,以嚇阻侵略並維持穩定。
* 積極追求全球經濟自由化,這會促成太平洋邊緣國家互相依賴,並使各國均可享有和平與穩定。
*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以便將北京完全融入國際體系及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組織內,以維護國際的和平與安全,並與北京密切合作,解決我們雙方有共同或平行利益的區域性衝突。
* 戰略觀點,達到我們國家利益的最佳辦法,是積極參與東亞事務,並站在和平、繁榮與人道政府這一邊。

在特別針對台海問題方面,建立正面環境的作法表現在以下數端:

* 清楚並一致地再肯定我們在三個公報中所闡明的一個中國政策,此一政策仍舊是台、中、美關係的基石,它有助和平與穩定,並促進了台灣傑出的發展。
* 堅持台灣問題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最近一次表達是柯林頓總統在九月間於奧克蘭向江澤民提出。
* 依照台灣關係法繼續對台灣出售武器,以確保島上的軍隊具有足夠的自衛能力。
* 對兩岸有創意自行解決其問題,不須美國政府調解,具有信心。
* 拒絕向任一方施壓,使之接受任何被視為不符其利益的安排。
* 了解北京與台北之間所做的安排必須為雙方所接受,而不是由一方強加於另一方。
* 了解由於台灣是民主體制,雙方所做的安排最後必須能為台灣民眾接受。
* 樂意支持任何台海兩岸自願達成的結果。

我堅信,台灣友人應該看美國政策的全貌,把所有這些要件放在一起看,而非過分著重在單一因素上。只憑斷章取義就以為美國不利於台灣的最佳利益,或認為華府將為台灣的未來負全責,均非事實,也不具建設性。我深信,這個以推動和平穩定為主、且具有全面性的美國政策,對台灣有利。不過,我認為台灣人民不應該只聽我說的話,而是應該研究美國政策的全貌,再歸納出自己的結論。如果他們不同意我的看法,可以透過我們之間暢通的溝通管道,進行討論。我相信到最後,他們的結論會和我一樣。我也有信心,他們不會接受某些美國人的看法,認為美國政府在討好中國。那些說法不只完全不實,也非常不負責任,因為那會助長台灣人民不必要且沒有理由的恐懼。

同樣的,我不認為台灣的朋友應該因為某些主張看似對台灣有利,就想當然爾的以為一定是那樣。也不要因為美國行政部門反對那些主張,就以為那是反台灣。我指的特別是台灣安全加強法。這法案名稱很好聽,但卻有危險,一旦立法成功,它對台灣的安全將有害無益。我建議台灣人民仔細閱讀台灣安全加強法之後,再自行決定,它必會造成的改變和廣泛的政治後果,是否真的對台灣有利。歸根究底,台灣的安全依賴的不僅是,甚至也不主要是,軍備採購和戰備能力。更重要的是雙方推動降低緊張氣氛的能力,從而使軍事衝突不可能發生。

順帶一提,對於中國抱怨美國應為兩岸關係停滯不前負起部分責任的說法,我不會看的太認真。比方說,北京宣稱美國對台軍售降低了台灣的談判意願。但我卻找不到任何證據來支持這個假設。其實,我個人的看法是,台灣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後,才較可能與大陸接觸,而美國的武器正可為台灣提供安全感。我也認為,是中國本身的政策和行為,影響了台灣以創意的方法來解決兩岸歧見的意願。

務實的說,台灣不能忽略其鄰居,也必須承認其鄰居不是完全安靜與穩定。中國在那裡,它不會走開。正如我開始的時候所說,台灣已體認到大陸代表經濟上的機會。而我印象中,台灣大多數政治立場的人都了解,台灣無法對其鄰居關閉自守。目前的挑戰在於,雙方能否找出辦法如何做好鄰居。台灣經不起不對最壞的狀況有所準備,美國則會依據台灣關係法行動,來協助它做準備。但台灣的行動沒有必要採取會激起最可怕的恐懼,以及會引起另一方誤判的方式,因為那可能增加兩岸的緊張。反而台灣應該盡量追求最好的結果,並努力使之實現。台灣已經對大陸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有所貢獻,它也是民主制度運作的好榜樣。借助創意、審慎和政治意願,台灣可以協助促成一個更和平的鄰居,假設另一方也有同樣的創意和積極態度。

台灣有創意的設法建立更好的鄰居關係,希望對方也能有對等的作為,它這麼做應該是出於信心而不是害怕。台灣在過去幾十年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理當讓它產生這種信心。過去曾成功的克服了挑戰,台灣應該經得起未來的挑戰。過去曾成功的克服了障礙,它應該克服得了將來面會臨的障礙。在困難發生時,我們很容易失去信心。但我認為,台灣人民與當局如果退一步,看看過去在種種困難下所獲得的成就,這輝煌的紀錄應該很可以平衡任何新的焦慮感。當然,我們不可過於自信,但也不要過分擔心。

台灣也不應該對美國的政策有任何懷疑。美國已努力了五十多年,為促進和平繁榮的東亞。二十年前為美國與台灣及中國關係建立的架構,運作非常良好。基於那個架構,我們希望目前所獲得的進展可以在近期內更加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