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 台灣:過去、現在、未來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廿六屆世界台灣同鄉會年會演講詞夏威夷州檀香山一九九九年七月卅一日

自從我就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已經將近兩年,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我對於能夠擔任這個職位,有機會對美台關係和台灣人民的福祉略有貢獻,深感榮幸。我的工作經常是要求很高。各位或許知道,十天前我突然必須飛到台北,進行一系列的密集會談。星期日剛從台灣回來,又得飛到夏威夷來,因為我答應這個周末要與大家在此相聚。那一天說不定我能克服時差問題。可是坦白說,我非常喜愛而且享受我的工作。

我真正接觸與台灣相關的工作是在十六年前,當時我開始替索拉茲眾議員做事。索氏實在是台灣人民最好的美國朋友之一,在幫他促進台灣人權與民主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過去十二年來的變化,有很多都是他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呼籲要採取的措施。我覺得,上星期柯林頓政府對兩岸關係感到關切時,派我到台北,派索氏當年最著名的助理陸士達到北京,也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我相信你們都想知道上個星期我訪問台灣的情形,稍後我會說明。我認為貴會此次會議已適切地指出,我們需要溫故知新,看看台灣走過的路,並展望未來要往何處去。

當然,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看事情的觀點。其中之一即所謂的地理時間。在這方面,我想提醒各位注意一項有趣但不太有用的事實,是我在努力了解你們的家鄉時所發現的。此即台灣島實際上正漂向中國大陸!地理學家告訴我們,由於地殼板塊的移動,台灣海峽是越來越窄了。我想在座各位特別有可能擔心這種趨勢,因為這意味著,有一天台灣會撞上福建沿海。不過請放心,要幾百萬年以後,才會發生這種事。

且別擔心地理時間的問題,只看看幾個世代,想一想在我們這些頭髮日漸斑白或稀疏的人有生之年,台灣所發生的種種。

台灣奇跡

如果我們退一步,回顧一下台灣人民在過去五十年的成就,實在不得不感到贊嘆。

* 五十年前,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當時幾乎無力抵抗人民解放軍侵犯。在台灣本身,對二二八事件的記憶猶新,痛苦依舊,白色恐怖才剛開始。台灣的經濟情況很差,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不到當前幣值的二百美元。

* 四十年前,台灣政府才剛開始訂立政策,日後促成以外銷為導向的經濟成長,以及為台灣人民帶來繁榮。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仍舊低於二百美元。而前一年,一九五八年,三軍在美國支援下,抵抗猛烈的炮擊,保住金門。一年後,雷震曾試圖組織中國民主黨,之後卻因此在獄中度過一生。

* 三十年前,國民平均生產毛額為三百二十美元。戒嚴法依然施行。增額立委的選舉剛剛起步。尼克森總統秘密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接觸。

* 二十年前,國民平均生產毛額提升四倍,但仍只有一千七百六十美元,此時台灣遭遇美國取消承認及中美協防條約終止的打擊。大家非常擔心,與美國新的非官方關係架構是否對台灣有利。在這一片震驚與焦慮當中,黨外開始在台灣各地建立美麗島雜誌辦公室;當局的反應導致美麗島事件。

* 十年前,國民平均生產毛額又成長四倍,到達七千美元左右。當時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剛剛起步,還不清楚會進展到什麼地步。與大陸的貿易正逐漸成長,但投資仍有限。

* 今天,一九九九年,台灣是個現代化、都市化、富裕、以中產階級為主,且越來越都會化的社會,國民平均生產毛額超過一萬三千美元,與五十年前窮困的農業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與美國的實質關係空前良好。與大陸的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雙向貿易超過二百億美元,已簽約的投資超過三百五十億美元。這也是僅僅十五年前無法想像的事。

最重要的是,台灣有蓬勃發展的民主制度,人民選舉總統、副總統、立法委員與國民大會代表。媒體自由而且活躍。還記得當我替索拉茲眾議員工作時,首次訪問台灣。那次他對黨外聽眾演講,讚揚台灣的經濟奇跡,並呼籲要創造政治奇跡。每當他談到台灣在經濟與社會上的成就時,電視的燈光就會打開,攝影機就會開始轉動。只要一談到在政治領域需要相同的進步,燈光就會暗下來,攝影機也不動了。最近這次訪台期間,我走到那裏,電視記者與攝影機就追到那裏,包括在高速公路上。上星期我住在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的家,某電視攝影記者還設法照到我們吃早點的鏡頭,好在當時我們都穿著整齊。

由於這些政治改革,整個當局必須對民眾負責,而行政部門的領導人必須對民眾、立法院、國民大會、及大眾媒體負責。這種脫離過去嚴厲威權制度的政治轉型,比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現代化更為耀眼,因為民主化過程並不容易,而台灣在這個過程中,安定並沒受到影響。這是過去半個世紀中,和平政治轉變最突出的典範之一, 也是中國大陸可以借鏡的地方。

與台灣民主化同時發生的另一項發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且對民主化有利。那即是西方政治學家所謂的平民社會,翻成中文便是市民社會、民間社會或公民社會。台灣平民社會是由非政府組織所組成,致力於公眾事務,其領域如文化保存、歷史文獻、婦女權益、環境、核能發電、消費者保護及原住民等。宗教信仰正盛行於台灣,不僅是建造或翻修寺廟,還有新宗教團體的成立。我最感興趣的是慈濟功德會,該會將會員的精力投注於慈善活動,匯聚成為世界人道主義活動的重要行動者。慈濟令人印象深刻地充實了台北在中美洲及巴爾幹半島等地受歡迎的捐獻。台灣的轉變沒有比李登輝的表達更貼切者,他過去提到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如今道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我對台灣盡量保持客觀。我知道台灣經濟的現代化帶來了一些問題,如環境污染。台灣人口逐漸老化,而社會變遷也衝擊到傳統的家庭制度,並衍生出青少年犯罪等問題。認同問題成為廣泛辯論的課題,大眾關切金錢、貪污、與幫派在政治中的角色。有人認為精神價值觀已淪喪,必須加以重振。這些都是嚴重的問題,是任何現代開放社會都有的通病。然而一般來說,這是成功而非失敗所帶來的副產品。當我們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台灣已然跟上民主、全球經濟整合及資訊革命的潮流。身為工作以台灣事務為主的美國人,我不願拿過去五十年的任何時段來與現在交換。

展望未來

我們從過去可以學到何種教訓與啟示,作為未來的指南?

第一個啟示是進步的大道永無止境。就如我前面所述,過去五十年顯著的現代化,已經帶來預想不到的問題。此外,過去社會所留下來的遺毒,如組織犯罪,尚有待清理(這絕不僅是台灣的問題!)。在經濟方面,維持台灣經濟競爭力仍將是一大挑戰。美國與台灣最好的公司都了解,唯一能保有領先地位的方法,就是持續在競爭力上追求進步,而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是一項有利的激勵。身為政治學者又在華府工作,我知道沒有民主制度是完美的。我對能夠改善台灣民主制度的方法特別感興趣,使其更能反映民意與保護人民不受濫權之苦。因此,高枕無憂的以過去的成就為滿足,絕不是個好主意。我們永遠需要找出可改善的地方並加以改善。

第二個啟示是,各位和在家鄉的親朋們都引以為傲的台灣成就,應該帶給台灣當局與人民面對未來的信心。成功面對了過去的挑戰,他們必能克服未來會面臨的挑戰。既能克服過去的障礙,也必能克服未來要面臨的障礙。當困境發生時,人很容易失去信心,並忐忑不安。然而,我認為,台灣當局與人民若能退一步,回顧一下他們不顧艱難困苦所獲得的成就,這輝煌的紀錄應可消除任何新的焦慮感。當然人不能太過自信,但也不必過度憂慮。

第三個啟示是台灣不能忽視其鄰近地區,還必須承認其鄰近地區並非完全安靜與穩定。可能還需要經過幾百萬年之後,台灣才會撞上福建,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舊是個無法避免的現實。

就某些方面來說,台灣已經瞭解到大陸代表商機。如今有三萬家台商在中國投資約三百億美元,也有超過三百萬大陸人民受雇於台資廠商。有廿萬以上的台商現在在中國工作和居住。雙方也在許多其他領域合作,包括教育、學術、宗教、體育等等。這些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接觸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彰顯出存在於兩岸之間的共同利益,這些共同利益不但可以防止衝突,也可作為社會和經濟基礎,讓包含政治合作在內的其他形式的合作,得以在這個基礎上發展。

我們當然無法預測,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變成何種國家,以及它在東亞地區和全世界會扮演何種角色。美國長期的策略,就像柯林頓總統在四月說的,是鼓勵中國朝正確的方面發展,幫助中國對內成長為強大、繁榮和開放的社會,凝聚為一體,而非分崩離析;並使中國融入促進禁止武器擴散、貿易、環境和人權等的國際規範體制。過去廿年來,中國已朝這個方向前進,我們都應該期望它會繼續下去,因為這對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都有助益,對台灣也有好處。不過柯林頓總統也強調必須講求實際:我認為我們必須從好的方面去努力,不過其方式必須讓我們在萬一努力不成時,絕不致於毫無招架能力。

台灣理所當然會對此問題特別有興趣,因為它與中國僅有一峽之隔。我個人的印象是,台灣政治光譜中的各種主張大多明白,台灣無法孤立於周遭的環境之外。如何成為和睦相處的好鄰居,對雙方都是挑戰。台灣同樣也要實際。它經不起不為最壞的情況作打算,美國則會助其做好準備。台灣沒有必要因行動的方式,激起海峽彼端最嚴重的擔憂或誤判。反而應?眼於最好的情況,並盡力加以實現。正如我所說,台灣對大陸的經濟成長和社會福利已有貢獻,它本身也是活生生的民主政治典範。透過創意、謹慎和政治意願,假設另一端也有同樣的創意和意願,台灣可以協助促進鄰近地區的和平。

美國的角色

美國在這當中居於什麼地位?事實上,我認為台灣當局與人民必須保持信心的理由之一,是美國的政策。過去五十年裡,美國致力於在東亞地區創造一個有助於和平、穩定及繁榮的環境,台灣也得以在其中求發展。部分是因為我們經濟顧問所提供的意見,導致四十年前的政策改變,繼而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美國鼓勵民主化與人權。台灣起初當然不會接受美國對中國的開放,不過我相信回顧過去,許多人都會同意這不是零和遊戲,且美中關係良好時,對台灣的安全與繁榮更有利。十五年前,台灣海峽兩岸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並少有經濟上的往來。有誰真的想要回到那種狀況?

此外,美國民眾、媒體以及美國政府都廣泛支持台灣。雖然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時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那多是針對執行而非目標。對於基本目標,大家有廣泛且深入的共識。

由於美國在廣大的民意支持下,致力於在東亞建立有利的環境,當然對台灣的安全會長期保持關切。未來也會持續關切,並遵循台灣關係法。就在三個月前,柯林頓總統表示:「我們的利益繫於台灣及中國、台灣海峽及該地區的和平穩定,以及以和平方式解決雙方歧見。我們將採取必要的行動,維護我們的利益。」各位也不必擔心,因為最近的美中關係危機,美國會為了解決危機,而在台灣、世貿組織、西藏、和禁止武器擴散等議題上讓步。

再者,我堅信,台灣人民不必擔心美國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那是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一部份。此種處理方式包含五個原則:

* 美國堅持台灣海峽問題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

* 美國政府相信,具有建設性及有意義的對話及兩岸的交流,是解決兩岸歧見的最佳方法。

* 美國政府認為這些歧見必須由雙方自行解決。

* 美國對兩岸對話將保持不偏不倚,不會對任一方施壓。

* 美國政府認為,任何北京與台北所達成的安排均必須以雙方都能接收為基礎。同時由於台灣的民主制度,任何這類的安排最後都必須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

美國確實希望海峽兩岸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展現創意。台灣海峽的情況比三年前要穩定,但仍不算穩定,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我們希望雙方發揮創意,找出能夠促進穩定、互信和降低緊張的方式,並善用合作的機會。

我上星期在台灣,在李總統發表兩岸關係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聲明後,去討論我們雙方的作法。我跟李總統、連副總統和其他高階官員,有很好的意見交流。我打了一點高爾夫球,就像我說的一樣,我被媒體緊追不放。我不是去台北做調人或施壓;我是去了解。在密集的會談中,我對台灣的看法有更好的了解;台灣方面也對華盛頓的看法有更好的了解。我重申美國政府自柯林頓以下,對一個中國原則、和平解決台灣海峽問題、以及兩岸對話的功用等,極為重視。一個中國原則是美國政策的基石。經過去二十多年,六任美國政府,四任共和黨、兩任民主黨,這個原則促成了和平的區域環境,有助於台灣的繁榮和民主,也促進兩岸合作。

當然,如何確切的界定一個中國原則,以及如何具體的實現它,最好是留給海峽兩岸,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上去決定。如何促進兩岸對話、交流、和合作,也看雙方怎麼設法。

美國的應對之道非常簡單:凡是能降低緊張、促進對話、有助於區域和平穩定,就是好的。凡是會升高緊張,阻礙兩岸對話、導致區域衝突,就不好。近期來說,汪道涵先生計劃中的訪問將提供重要的機會,釐清誤解,促成合作,我們希望雙方會設法確保訪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