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 美台關係﹕立基於成功之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張戴佑對第廿二屆美中商業協會及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聯合年會演講詞 台灣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日

今天在這重要的兩天會議的一開始,我能面對各位傑出的來賓,感到特別的榮幸。這項會議將有李登輝總統、蕭萬長院長和其他台灣領導人,以及美國能源部長李察遜、參議員穆考斯基、洛克菲勒、托瑞契里和眾議員塞宣斯的參與。我也要特別感謝把我們召集在一起共聚一堂的功臣,有美方的克拉克法官和羅大為先生,台灣的辜濂松大使和牟盾先生,感謝他們的安排。不過比高階官員和主辦者更重要的,是太平洋兩岸的工商界人士,是他們每天做著重要的決定,為美台商務關係帶來活力。

今年七月,《富比士雜誌》刊登了一篇美國最富有的四百位富翁的文章。封面人物是一個叫做楊致遠的年輕人。才二十九歲的楊致遠打破傳統的印象,身為國際網際網路網址搜尋引擎雅虎的創辦人!他在僅僅十年前才由台灣移民美國,目前的個人身價接近十億美元。再舉一個《富比士雜誌》的例子﹕去年他們提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全球前二十五大執行長之一,是亞洲唯一上榜的。這是萬中選一的一群精英。張先生在美國完成大學教育,分別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自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工作過幾年。可是最後他回到台灣,在此成為以突飛猛進著稱的產業中在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企業領袖。而且實非偶然的是,其公司這麼快便有如此成就,部分可歸功於本地政府鼓勵創新科技發展的政策。

張忠謀、楊致遠、和矽谷與新竹高科技園區許多其他的人士,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觀感。而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教育交流正是促使他們成功的促因。不過,早在一九五零年代及六零年代,台灣有許多人預言,准許學生到國外去留學會造成無可挽回的人才流失。最初他們的擔憂似乎有理。不過最近幾年,人才流失的問題已不存在。現在的情況更像是智慧的交流,學生、教授以及商業人士在太平洋兩岸穿梭,在兩方面都適應良好,為雙方社會的成就付出心力。高等教育依舊是美國對台灣及世界其他地方最重要的「出口」之一。

雙方的經濟與教育合作有助於促成台灣社會的轉變。不過,如果沒有穩定的政治以及安全的環境,這些改變就不可能發生。如果雙方人民之間沒有堅強的關係,那台灣就會是一個與今天完全不一樣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實體。藉著提高台灣的自衛能力,美國協助創造了一個有利於台灣發展的穩定、和平的環境。而在這個穩定的環境裡,台灣在過去卅年中有了驚人的經濟及政治發展。

關於這一點,我要特別對李登輝總統的領導及遠見表示敬意。他在台灣民主制度的建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然,台灣民主化的成功不只歸功於他一人,還有島上成千上萬的各界領袖,特別是那些把握機會參與選擇他們的領袖與政策的民眾。美國在此過程中也有貢獻。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我們的做法是支持穩定的國際環境,並提供一些民主制度運作的榜樣。

近幾年來,本地區的某些批評者認為,民主制度與亞洲價值觀或是早期經濟發展階段並不相容。台灣的例子證明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民主制度可能因不同的國家而有所不同。可是沒有理由讓印度人、中國人、日本人、俄國人或美國人覺得,需要一位國王、皇帝或獨裁者來告訴他們怎麼生活。看看台北本週的情形,各位會看到滿街的競選旗幟與宣傳車,大家都使勁的參與十二月的重要選舉。最近的評估預料,最少會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選民來投票。(我希望美國也能有接近這麼好的表現。)這種過程固然爭議不斷,有時有點紊亂,也不總是有禮貌的。但重要的是,在短短十年裡民主已經在台灣深深扎根,而且此樹
長得非常健壯。我為台灣喝采!

美國與台灣的關係雖屬非官方,卻是豐富、深厚及持久的。其基礎穩固。讓我列舉我們美國在台協會在華盛頓的理事主席卜睿哲博士,針對此一基礎所指出的幾個要素。卜博士是年初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為台灣關係法即將到來的立法廿週年紀念,在其發表的演說中提到這些要素。

* 美國堅守一個中國政策;

* 美國政策的基本原則明列於美中的三個公報及台灣關係法內;

* 我們堅持台灣的問題必須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為了達此目的,我們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的對話;

* 美國遵守一些持久的政策聲明,那是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必然結果。例如,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且我們不做兩岸的調人,也不向台灣施壓舉行談判;

* 依照台灣關係法,我們將審慎考慮台灣對防禦性物品與服務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出售價格昂貴的武器系統,還希望提供硬體及軟體設備來建立軍事能力,以確保台灣的自衛能力。

這些原則形成我們與台灣關係及與中國關係的基礎。它們所代表的一個中國政策,在過去廿五年來,無論是誰在白宮主政,都是連貫且一致的。我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今年夏天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之後,在這方面有些誤會。各位當然還記得報紙報導曾提到所謂的「三不」;即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及不支持台灣加入須以國家為條件的國際組織。許多此地與美國的評論家認為柯林頓總統的言論與美國以前的政策不同。

讓我再說一句已經不算是秘密的話﹕有關三不的聲明並不代表美國有了新的或不同的政策--美國對台政策並無改變,有關這一點,公開記錄上記載的很清楚。不過其中有一項新的因素﹕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在公開場合提到這些原則。

在這樣的背景下,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為人所忽略的事﹕柯林頓總統也是第一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承諾的美國總統。此外,在北京大學回答問題時,柯林頓總統也明白的提到美國持續對台軍售的基礎;即美國不認為對台軍售會對改善兩岸關係構成障礙。相反的,我們認為,這對創造公平、均衡的氣氛,讓台海兩岸可以找出和平且相互滿意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的歧見,至為重要。

有鑒於此,美國對辜振甫先生最近訪問上海及北京相當滿意。我們並不寄望兩岸只透過一些友好的談話,就能彌補雙方長久以來的歧異。不過,我們仍對雙方恢復高層接觸感到滿意。我要趕快再重覆前面提過的一點。美國不會在這項爭議中擔任調人。我們對解決兩岸問題沒有任何偏好的方式。我們只要求,以相互同意且和平的方式解決。

另一個讓美國與台灣高層關切的事情,就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從各位去年舉行過年會後,我們雙方獲致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今年二月完成了有關台灣入會的雙邊談判。這是個雙贏的結果。加入世貿組織將會為台灣與美國的消費者帶來莫大的好處,也會大幅改善美國製造商、農民及服務業者進入台灣市場的通路。

台灣的企業家也會因此而受益,因為入會所要求的全球化與自由化有助於他們保有和加強國際競爭力。最後,世貿組織本身也會受益匪淺。畢竟,台灣的貿易實力居全球第十四大;有台灣入會只會讓世貿組織更形壯大。

台灣目前正進行到入會的最後階段。還有一些雙邊談判有待完成,而多邊協商正在進行中。離大功告成已是指日可待。美國承諾支持台灣以基於其商業條件而非任何政治考量加入世貿組織。對於中國的入會也是一樣立場。我們贊成北京以商業上可接受的條件入會。當然,世貿組織是以共識為主來運作的組織。台灣若是想要入會,就必須說服其他會員接受其入會的條件。

以上是針對台灣和美國之間非官方、但涵蓋層面甚廣的關係現狀所作的短短回顧。根據我的診斷,病人的健康狀況絕佳,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我們只需要秉持以往的原則,繼續下去或再加強就夠了。這樣絕佳的健康狀況等於是肯定當初研擬台灣關係法的人士,還有,容我這麼說,對美國在台協會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這兩個專為我們之間非官方關係而設立的機構的工作員工,也是一種肯定。台灣關係法在近廿年前訂立時,未來是混沌不明,也無從得知。它是專為處理這種史無前例的特殊關係而研擬出的獨特文件。它發揮了效果嗎?是的,不論過去、現在、未來都很成功。這種複雜、微
妙且無以倫比的關係,它過去廿年來的經驗代表著一個相當成功的故事,而未來還有更多的篇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