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 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對聯邦俱樂部演講詞加州舊金山希爾頓飯店一九九七年六月廿四日

謝謝畢特曼博士。舒茲國務卿、艾普斯坦會長、各位理事、各位來賓與朋友,很高興能回到舊金山,也很榮幸應邀來聯邦俱樂部演講,這裡對言論自由的意義,就如同金門大橋和煙火對七月四日的意義。

這個歷史性場合提醒我們,雖然人似乎總是活在當下,但我們的挑戰因前人的英勇作為而更容易,我們的選擇也因其對後代子孫的意義而更加重要。

這種承先啟後的情況反映在把我帶到太平洋此岸並由此前往另一岸的歷史事件上。下週一午夜鐘響,世界最了不起的地方之一香港就將在一百五十多年來,首次歸於中國的主權之下。

今天下午,各位一邊用午餐並想些客氣容易的問題在演講之後來問我,一邊且聽我談談香港主權回歸所隱含的美好前景與危險,及在此廿一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迅速現代化的中國所面臨的抉擇。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四十七年前,另一位國務卿艾奇遜也曾對貴俱樂部以亞洲為題發表演講。他談到動盪的亞洲,那裡有五億多人口剛脫離殖民地位獲得獨立。在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及菲律賓這類國家,脫離外國宰制的強烈願望,以及對生活改善的深切渴望,都激勵著其國民。

在中國,艾奇遜國務卿看到同樣對獨立及成長的期待,卻受到因蘇聯影響而起的革命運動所阻礙,並為受到錯誤引導的意識型態所束縛。他談到許多中國人的幻滅,他們原希望新的統治者能為經濟發展排除障礙。他提到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友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證明經得起考驗。

從我們現在有利的觀點來看,艾奇遜當年只能預言,我們卻目睹預言獲得證實:亞洲新興自由國家有一天可以「完全而平等的參與國際社會」。我們目睹民族主義強大力量及對經濟進步的渴望獲得證實。也看到艾奇遜對中國邁向繁榮的進展會受到長期延誤的憂慮獲得證實。

艾奇遜今日若還活著,我想他的預言應該會有所不同。

再過兩年半多一點,就是公元兩千年了。如果電腦不至於全部故障,使我們回到牛車馬車的時代,那我們可以預見,科技、社會、經濟與政治的變化速度必然會越來越快。

我們也可以預見,加快此種變局的推力之一,將是一個在其四千年歷史中即將跨入新紀元的中國;一個越來越自共產主義枷鎖中解放出來,越來越融入全球商業,以及在地區與世界事務上越來越突出的中國。

在我們國家,有些人認為增加對中國的興趣是很壞的消息。他們指出中國不斷增加的軍事預算,其貿易與軍火出口政策以及不良的人權記錄等,因而認為我們應該對抗中國,尋求獨力將其孤立,結束正常的貿易關係及提出威脅。對他們而言,對抗是我們唯一有原則的選擇。

我不同意。

有效的外交成果並非只是背誦原則而已,還必須以現實的政策來配合原則;並尋求實現值得實現的事情。談到中國與美國,有許多值得實現的事。

在安全利益上,美國希望中國在逐步完全邁入國際舞台之時,既不威脅別人也不會感覺受到威脅。在政治利益上,我們希望中國能與其鄰國維持良好的關係,並扮演建設性的國際角色。在經濟利益上,我們希望中國開放其廣大的市場,並暸解其能夠從以法治為基礎的全球體系中獲利。此外站在人類的利益上,我們鼓勵北京政府朝遵守國際人權標準的方向發展。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擁有許多工具,但不是魔術棒。至少在短期內,我們與中國仍有嚴重的歧見。對抗的政策會將這些歧見鎖死。

反之,我們的政策是要促進我們對中國的利益,以策略性對話來減少歧見並確立意見相同的領域。例如,直到最近幾年以前,中國還無原則且不負責任的銷售危險武器及先進科技。

自從我們開始對話以來,北京已支持延長禁止核子擴散條約,簽署禁止核子試爆協定,批准化學武器公約,並同意遵守限制先進導彈系統及科技出口的規定。同時中國也已減少與伊朗在核子方面的合作,並保證不協助其他國家無防衛措施的核子設施。

這些都非常重要且與每一位美國人都有關係。可是這樣還不夠。中國仍維持著我們認為是危險的武器供應關係,且其出口管制系統並不適當。在四月間我們對協助伊朗化武計畫的中國公司採取經濟制裁措施。如有充分理由,我們還會進一步採取適當措施。

我們與中國討論的第二個主題,是有關我們對朝鮮半島穩定的共同利益,當年,有五萬名以上的美國人以及成千上萬的韓國人為抵抗侵略而陣亡,目前仍有三萬七千名美軍駐紮在該處。

該處的緊張情勢可能看來像是冷戰時激情的遺物,不過卻是真實的,且有很大的利害關係,由於中國與平壤歷來的良好關係使其能扮演可能極為重要的角色。一九九四年,由於中國的合作,我們說服北韓凍結並保證拆除其危險的核子計畫。因此在準備討論最終可能導致全面性和解之時,朝鮮半島獲得短期的穩定。

我們與中國對話的第三個問題是台灣。我們的指導原則是依循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以及後續的兩項公報,在這些公報裡,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同時,根據一九七九年的台灣關係法,我們要與該地的人民維持堅強的非官方關係。

美國的這些政策有助於這三方面的穩定、安全與繁榮。不過此仍舊是極情緒化的問題。美國的政策必須前後一貫。北京與台北的領袖必須避免估計錯誤。且歧見必須以耐心、非暴力、及以自由與互相同意的基礎來解決。

在經濟方面,我們的對話著重於維持中國朝更開放與更完全融入國際體系的方向前進。

五十年前艾奇遜國務卿明確指出,對較高生活水準的嚮往是亞洲決定性的力量,也是目前驅策中國的力量。鄧小平時期開始的改革,已為停滯的國營事業之外的行業創造出欣欣向榮的成長,解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窮人並奠定了市場經濟的基礎。

不過正如中國人自己承認,持續的成長需要持續的改革。資源耗竭的國營企業必須重組。金融體系必須現代化。中國各地區的經濟差異日益懸殊必須加以注意。此外,中國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進一步開放市場並遵守國際貿易的遊戲規則。

這些事情對中國及美國都很重要,因為美國對於中國的改革是否持續與成功,有經濟上與策略上的利益。

商業上,我們鼓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根據入會規定,中國必須終止不公平的貿易障礙,允許司法審查貿易活動,始終如一的執行其貿易法,並利用世貿組織程序來解決紛爭。如果中國按照這些條件加入世貿組織,美國便會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中國市場,增加我們的出口,降低我們的貿易赤字,並創造新的、待遇好的工作。

對我們及中國更重要的策略性利益是,如果北京能夠滿足其人民的需要,又不會威脅到別人,並逐漸提高中國社會對新科技與觀念的接觸。

這樣的中國有可能非常注重與鄰國的穩定關係,對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具有強烈的興趣,並願意在已獲得的進展上繼續對抗全球的汙染、恐怖主義及犯罪威脅。

如此的一個中國,在我們目前有極基本歧見的領域即人權方面,也可能開始有所改變。美國堅信某些基本權利是舉世皆然且國際公認的。其中包括言論、集會、宗教與新聞自由。

我們也相信合法的政治力量是來自人民。有人認為這完全是西方人的思想,但這種論調可從舉世滋長的民主思潮證明並不盡然,況且二千多年前受尊崇的孔子弟子孟子就已寫道:「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

一般而言,現在的中國人民已比他們的父母輩享有更多日常生活的選擇自由。而且在修正民法與刑法及准許在鄉村選舉中有所選擇。這些方面都已有進步。

然而中國整體的人權記錄仍然乏善可陳。對宗教的騷擾屢見不鮮。有組織的政治反對活動已全遭壓制。而像魏京生與王丹等勇敢主張民主的異議人士依然身陷牢中。

我們認為這些和平表達政治、宗教與社會觀點的人士必須被釋放。我們已呼籲,讓國際人權組織會見這些監禁牢裡的人士。我們強調為保存西藏獨特的傳統,北京與也曾在此發表演說的達賴喇嘛恢復商談十分要緊。

可能的話有志同道合者最好,但必要時一定獨力為之,美國仍會一如在全球各地所做的,繼續凸顯中國違反人權的行為。我們也保證與國會一起努力,增加亞洲自由電台與美國之音的預算,以促進在中國的思想自由交流。我們也將繼續直接向北京的官員提出人權問題。

改善中美關係的前景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將受到再過六天的子夜在香港發生的事所影響。

香港受外國控制的時間比舊金山成為美國的一部分的時間還長。

下週二,它將以亞洲經濟皇冠上的明珠之姿和平地回歸中國。雖然擁有獨特的國際風貌,香港還是保有中國的民族性與特色。民調結果也顯示,多數香港人贊同回歸祖國。

但下星期的慶典與煙火並不代表全部。全世界都在注意觀察,北京是否能言而有信,在未來數十年內維持港人治港、市場經濟及原有的生活方式。

如果能夠實踐諾言,中國將可從對香港經濟的巨額投資中獲利,同時將更充份的融入國際社會,增進改善在其區域內及與美國關係的遠景。如果無法實現諾言,中國的國際地位將蒙上汙點,香港人民的自由與持續繁榮也會令人懷疑。

我期待以我國代表的身分參加主權轉移的盛典。我的參與將反映美國對香港的關注,包括從執法的合作對我們的利害關係,到在當地營運的一千一百多家美商公司,到維持香港的典範,即其非凡的成就是由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場與法治基礎所獲得。

我要為亞洲帶去美國強烈支持香港人民繼續享有自由與自治的訊息。我們不相信不維護公民自由,還能夠保存香港的生活方式。

也不相信不保存下列良好治理的要素,還能維持香港的繁榮:獨立的司法體系、受敬重的政府服務、誠實的海關制度,開放的投資環境,及對人民負責的領袖等。

與在其他地方一樣,美國是香港民主之友。我們明白香港人民珍惜他們的自由。我們期望北京及香港本身的主政者,都能完全履行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中訂定的責任。

今年年初,中國安排由指派組成的臨時立法會,取代目前民選的立法局,直到舉行新的選舉。

美國認為此非正當之舉,因為臨時立法會裡有十位一九九五年選舉落選的成員,它也背離群眾的意願。因此,我訪問香港時決定不參加臨立會的宣誓就職典禮。同時我們將密切注意,自由公平的選舉是否會依承諾儘早舉行。

今年四月柯林頓總統與我會晤香港的民主領袖李柱銘,他敦請美國就香港及其他課題與中國保持交往,他曾就終止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或停止與中國正常貿易關係的提議提出警告。此舉會使香港損失八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及三百億美元的歲收。

這個問題有待眾議院的表決,但根據最新消息,我很高興告訴各位,反對最惠國待遇的提議已徹底被否決。

以不同於我們對待多數國家的貿易待遇試圖影響中國,無異於外科醫生用鐵棍進行手術;立意或許好,但勝算不大。我非常感謝眾議員們表決贊同我們的意見,這是明智之舉。

除了對香港的影響,取消最惠國待遇將嚴重損害我們在亞洲的領導地位,也會降低中國在對美國具戰略重要性的問題上與我們合作的可能性。這包括北韓、武器擴散、台灣、全球環境、及聯合國安理會即將面對的問題,而中國是安理會永久會員國之一。

更何況,許多中國主要的異議人士和美國在中國傳教的團體,也反對不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因為他們希望中國被國際社會影響而非被孤立。

今年對這個問題的辯論已結束,現在正是檢討的好時機。

我們知道停止與中國正常的貿易關係不會有好結果。

但同樣明白的是,默不作聲的政策,不向中國表明我們本身的觀點與價值觀,也不恰當。

這就是目前美國作法的基本理由,至少大致上如此,不是因為它保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因為它有利於美國的利益,並反映美中關係長期的現實。

交往不同於認可。我們的作法包括坦誠的討論歧見。有充分理由時,則包括針對特定對象的制裁行動或其他足以具體表現我們不贊同的適當方法。不過它也包含積極尋找美國可以與中國共同合作的領域,以達到美國本身、區域以及整個世界的利益。

今天,亞洲經濟與安全的未來不是零和遊戲。中國有能力追求其本身的繁榮並維持其安全,而不必對鄰國或台灣造成傷害。

美國可以,也將會維持它在這個區域的盟邦與其他利益,且不至於威脅到任何其他國家的合法權利與利益。

我們在此區域的盟友與夥伴都是完全以防衛為導向。

東南亞各國透過東南亞國協與東南亞國協區域論壇,都承諾要和平解決現有的領土與其他糾紛。

有些人也許同意這項評估,不過堅持這只是暫時的,他們認為,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與軍力不斷壯大,中國與美國終將成為互相對抗的仇敵。

美國政府不會以對未來的假設,不論正面或負面,作為決策的依據。但我們也不打算把不希望見到的結果當作是必然,而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我們也不能忽視沛然而至的改變浪潮,它正使中國走在合作而非對立的路線上。

每天從漢城到舊金山的各大學內,都有中國學生在學習以開放市場與法治為基礎的體制是如何在運作。而每一週,都有數以千計的中國人加入依自由企業體系運作的公司工作,更有許多中國人自行創業。

驅策前幾代中國領導人的意識型態,已經無法引領這個世上最大的國家進入下一世紀。北京的新領導人相當清楚這一點。他們也明白,從中央計畫到私人企業的轉變不可能走回頭路,否則將付出極大的經濟與社會代價。

且不論我們所作的政策選擇,中國將是亞洲與世界事務的新興勢力。廿世紀的歷史教給我們的智慧是,應該試著把這樣的勢力導入國際體系,使之成為負責任的一員,而不是任其孤立於化外。

在國內,美國人民不應被美中貿易問題辯論所引發的歧見,模糊了我們對長期目標的相同看法。不論我們對中國的利益是屬於外交、安全、商業或人權方面,美國首要的目標是鼓勵中國融入區域與全球體系,以和平、合法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在座的各位有人是生意人,就會在乎中國的法律架構是否尊重個人權利,其政治環境是否穩定。如果是從事軍事的運籌帷幄,就會希望看到中國繼續改革,因為各位都知道,開放的社會有助於維持和平。若是主張人權的積極人士,就會對商業擴展、強大的私人企業、以及中國與世上民主國家廣泛對話,可能產生的開放效果表示歡迎。

而各位如果身為國務卿,一定會決心要多管齊下,鼓勵中國逐步演變成為以與美國利益足以相容的方式謀求本身利益的國家。

四十七年前,艾奇遜國務卿也曾對歷史悠久的貴俱樂部表示,美國人以同為人的立場關心亞洲各民族。我們不願否定他們的任何機會、自由、權利。我們不願為任何本身的目的而利用他們. . .美國的基本外交政策目標是創造一個世界,讓全體各民族包括亞洲人民在其中,均可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自從他的演講後,世局已經歷了太多變化,但美國的目的不變。

不論別人的決定如何,美國均將信守其承諾。我們將遵守原則,捍衛自由,向所有願意與我們合作共創廿一世紀,使之成為加州、美國及全世界的黃金時代者,敞開友誼之手。

謝謝各位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