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 資訊爆炸時代媒體角色的改變cnn駐華盛頓特區世界事務特派員拉夫.畢格磊特 撰data Deluge: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Mediaralph J. Begleitercnn World Affairs Correspondent, Washington, D.C.

(本文取自美國新聞總署一九九六年九月發行的電子雜誌「全球問題」第一卷第十二期,從世界網亦可取得,位址如下:http://www.usia.gov/journals/journals/htm.)

新「資訊時代」最令人憂心的趨勢之一就是資訊橫行充斥。美國幽默作家拉梭.貝克就曾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揶揄此事,他並提到大眾、媒體、及政策制定者的進退失據。貝克指出,「資訊高速公路」的基本假設是:世界的種種問題都是資訊不足造成的。他抱怨說事實完全相反。

貝克寫道,這世界「被打擊得失去了知覺,然後被排山倒海的資訊浪潮淹沒...被一波波永不止息的資訊猛烈突襲。」「沒有人能消化這些資訊,了解它們,或判斷它們是否值得擁有。」就像迪士尼在「幻想曲」裡詮釋「巫師的學徒」一樣:米老鼠夢想利用巫婆的掃帚拼命運水,結果卻把整個城堡給淹沒了。

貝克抱怨,他說得很對,資訊時代只為那些有能力取得新科技的人開放,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卻被排除在外。但他沒有指出,這種被資訊高速路「排出在外」的相對層面所帶來的無比挑戰,即資訊氾濫對公共政策所造成的挑戰。

資訊時代的科技突然使大眾比以往更容易選擇性地吸取國內及國際事務資訊。大量的電視頻道與電腦資訊來源迫使人們必須篩檢所吸取的資訊,但有時並不是十分仔細。電視收視率調查顯示,人們可以花數小時仔細收看電視報導辛普森謀殺案的審判細節,但當CNN或其他電視台回復播報新聞時,他們卻立刻關機。

他們對辛普森案瞭如指掌,卻不能察覺當今的政策挑戰所在,不論是車臣或波士尼亞的人權問題,中東以阿和平進程的複雜外交,或是發電廠的新環保標準,他們都不在意。

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聞媒體的「過濾器」或「把關者」角色,它經常對大眾的意識「強迫灌輸」新觀念、新事件與新趨勢。但它的影響力可能正逐漸喪失。要個人篩檢日常攝取的資訊中的諸多話題,可能造成無法將重要新聞灌輸到大眾意識裡的惡果。但當這「把關者」角色在廣播及網際網路的影響力日漸式微的時刻,也可能正是我們比以往更加需要它的時刻。

身為新聞工作者,我很憂慮這種趨勢。它凸顯出「資訊」與「新聞」的區隔。衛星時代 -- 資訊時代 -- 帶來充沛的資訊,諸如美國國會的議程可經由網際網路巨細靡遺的散播出去,大眾卻無法獲得新聞工作者傳統上提供的重要分析、背景說明與意義闡釋。

資訊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可能眼見他們「把關者」的角色,日益轉變為「引導者」或「護送者」。作為「把關者」,媒體選擇要傳達給閱聽人的資訊。但在網際網路世界,新的角色正在出現,這個角色是引領人們如何在如牛毛般可用的資料中得到正確可靠的訊息。

新聞工作者應當引導人們獲得他們想要的資訊,以及他們應該知道的攸關社會,國家與世界的資訊。媒體甚至必須說服人們注意那些目前他們不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就是新聞工作人員必須承擔的新責任。

大量可用的資訊不需加以抑制。事實上,網際網路的自由開放幾乎可讓任何擁有電腦的人以低廉的成本對世界「發行」,這種自由理應讓它一直繼續下去。網際網路的自由開放使它與過去受控制較多的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大不相同。

但網際網路的自由開放卻造成資訊的氾濫,資訊消費者沒有多少資源能夠依靠以在此洪流中作選擇。這就是新聞工作人員新責任的所在。充當「引導者」或「護送者」-- 在網際網路巨大陣勢的資訊中作個可信度的準繩,消費者需要新聞工作人員協助他們衡量何者值得一讀、何者不是。

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總裁克勞博曾說:「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是人民不僅應該知道,而且應該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