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文獻篇: 美國的資訊優勢:力量的本質哈佛大學約翰甘迺迪政治學院院長小約瑟.奈伊及前參謀聯席會議副主席威廉.歐文思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the Nature of Powerjoseph S. Nye, Jr.Dean,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andwilliam a. Owensformer Vice Chairman, Joint Chiefs of Staff

(本文摘錄自外交事務期刊一九九六年三/四月號的一篇文章,並取得外交事務期刊之同意得以再版,版權為外交事務委員會所有。該文見於美國新聞總署電子雜誌「全球問題」,一九九六年九月,第一卷第十二期,亦可自世界網取得,位址如下:http://www.usia.gov/journals/journals/htm.)

未來的力量與資源

知識就是力量,在此刻而言是前所未有之正確。一個最能引導資訊改革的國家將比任何其他國家還要有影響力。在短期內,那個國家就是美國。美國在軍力及經濟生產方面都有明顯的強勢力量。然而,更微妙的優勢是美國有收集、處理、影響及傳播資訊的能力,此種優勢在未來十年幾乎必定會成長。它源自於冷戰時期的投資以及美國的開放社會,因此使美國控制了重要的通訊及資訊處理科技,如以太空為基礎的監視、直接廣播、高速電腦,且美國具有優良無比之整合複雜資訊系統的能力。

此種資訊優勢可以較低的成本制止或打破傳統的軍事威脅。在一個圍堵、核子保護傘及傳統嚇阻武力等的含意已改變的世界裡,資訊優勢能強化美國外交政策與軍事力量在知能上的聯繫,及提供新方法以維持在盟國及特定聯盟中的領導地位。

資訊優勢在增強美國外交實力上是同等重要,包含「柔性力量」,即美國民主制度及自由市場的吸引力。美國能利用其資訊資源與中國、俄羅斯及其他有力國家進行安全對話,以避免他們懷有敵意。同時,其資訊優勢也有助於防止一些敵對國家,如伊朗及伊拉克等變得更強大。此外,它還能鼓勵新興民主國家,並與那些生活在不民主政權下的人們直接聯絡。此優勢對預防並解決區域衝突,處理顯著的後冷戰危機,包括國際罪行、恐怖主義、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以及全球環境的損壞等,都很重要。

然而,有兩個觀念性問題阻礙了美國發揮其潛力。第一是過時的觀念使「資訊就是力量」的認知混沌不明。傳統計算軍力、國民生產毛額、人口、能源、土地、及礦產等的論點仍持續支配著權力均勢的討論。

第二個觀念性的問題是無法掌握資訊的本質。要探求並預測資訊處理及交換能力的發展不難。例如,資訊革命現在顯然是處於發展階段,不過可預見下一階段將涉及各種關鍵技術,如數位化、電腦、電話、電視及精確的全球定位等的總合。但要掌握增長中之資訊潛力的含意非常困難,尤其是其間的互動關係。資訊力量也不易歸類,因為它跨越其他所有的軍事、經濟、社會、及政治力資源,在某些情況它會縮減其實力,有時則會增強之。
軍事能力與資訊

美國軍隊的特質正在改變,或許比大多數人所能感受到的還要快速,由於資訊革命的影響,軍務的改革即將來到。此一由美國主導的革命來自數種科技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來自使這些發展緊密連接在一起,並利用其技術上的潛力建立學理、戰略及戰術的這種能力。
ISR 是情報收集、監視及偵查的簡稱。先進的 C4I 係指提供指令、控制、通信及電腦處理的技術及系統。或許最有名的發展是精密武力,這要多虧有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的精密導向軍火的錄影帶。後者是一個比某些人想像的還要廣泛的概念,因為它是泛指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射程及精確度來使用猛烈致命武力的能力。

一方面因為過去的投資,另一方面由於善於發掘新奇事物的天賦,美國在這些方面都領先其他國家,且其改進的速度在未來十年裡會戲劇性地增加。

這些技術所提供的能力可以收集、分類、處理、轉移及展示,廣泛地理區域所發生之非常複雜事件的資訊。然而,這些資訊要比作戰更為重要。在一個快速變遷的世界裡,有關正在發生事物的資訊已變成國際關係的主要商品,正如軍力的威脅與使用,被視為籠罩在超級強國潛在衝突下的國際系統的主要權力資源。

資訊已經爆炸。然而,準確、及時且容易了解的資訊要比其他資訊更有價值。如盧安達難民逃避恐怖的部落仇恨的電視影像,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同情並提出採取行動的要求。但是有關有多少難民向何處、以何種方式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遷移等精確的事實,對有效的行動是更重要的。

軍隊佈署、活動及實力等的軍事資料仍舊極為重要,因為軍力仍被視為意見不合的最後仲裁者。更確切的說,對於可能動用武力的顧慮仍是國家行動的主要考量。

相互依賴日益增加的世界不見得能更為協調。不過,它會使得軍力成為局部戰場以外之觀眾關心的對象。直接使用武力不再會引起將擴大為全球核子浩劫的恐懼,不過那仍舊是代價高且危險的活動。

作為美國軍事系統體系基礎的嚇阻觀念,其目標是建立足以挫敗任何外國軍事行動,卻不會遭受相對軍事風險或代價的強大軍隊,那些想要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者,將必須面對美國可以制止或改變敵對行動,但美軍承受的風險卻很低的可能性。

資訊傘

推動美國成形中軍事實力的資訊技術,可能改變傳統的嚇阻理論。以訴諸武力為要脅不是美國人會自動或輕易做的,並且總有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在一個柔性力量日漸影響國際事務的時代裡,要脅與它所呈現的自大及好戰形象,會破壞理性、民主及開放對話的形象。

美國成形中的軍事實力,特別是那些提供更多即時了解廣大地理區域內所發生問題的能力,可克服這種困難。例如,它們可提供更大的危機前透明度。如果美國願意分享這種透明度,便比較能夠在侵略事件發生前建立起對抗聯盟。然而其效應可能更普遍,因為各國目前處於一個含糊不清的世界,一個不全然是無危險或和緩的情況之下。

在這種環境之下,美國成形中的實力具有與友邦間的槓桿作用,這與過去擴大核子嚇阻力量的作用是相同的。核子保護傘提供了合作結構,把美國與各種友邦、盟邦及中立國家以一種互惠的方式聯繫在一起。那是過去對國際關係主要問題--如蘇聯侵略威脅的合理回應。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對於威脅的種類與程度模糊不清,而合作的基礎是澄清與突破此種含糊的能力。

冷戰時期那一套模糊的指導方針及定義,已被更為模糊的國際情勢所取代。因為過去各國幾乎都是透過冷戰的鏡頭來觀看國際體系,彼此的判斷都非常相似。對於世界各國而言,巴爾幹各國內戰的本質及複雜性比該地區瓦解的事實還更不具重要性,因為事件本身可能引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之間的軍事衝突。中國與蘇俄邊境衛兵衝突事件的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最大聯盟之一已顯現出裂痕。但目前事件的細節似乎更具有重要性。冷戰時期的組織架構已經廢棄,各個事件的內含較不易於歸類,並且各國也想要知道更多有關目前所發生的事以及其緣由,好協助他們確定其重要性以及應該怎麼應對。聯盟的領導權在短期內較不會來自能夠鎮壓任何對手的軍事力量,而是來自能夠盡速地減少暴力情況的曖昧性,做有彈性的回應,以及必要時精密且準確地使用武力。

這些能力的精髓--優勢的情勢知識--是可取代及可分割的。美國可與其所選擇的對象分享所有或部份的知識。分享可使收受者在一個非理想的世界裡做更好的決定,而且如果決定要作戰,他們也能達到與美國一樣的軍事優勢。

這些能力顯現的特性構成所謂的資訊傘。就像擴大的核子嚇阻力量,它們能夠形成一個互惠關係的基礎。美國將提供對情勢的認知,特別是其他國家所關切的軍事問題。其他國家也因為能夠分享有關重大事件或危機的資訊,而更加願意與美國合作。

此種關係的開端已經存在。它們始於福克蘭群島的衝突,如今則正在巴爾幹半島發展。目前,美國對武裝執行部隊、聯合國保護軍、北約會員國以及其他涉入或關切該地區衝突的國家,提供大量的情勢認知資料。可以想見,美國在其他危機或潛在軍事衝突上可扮演類似的重要資訊角色,包括澄清南沙群島的發展到打破環繞著柬埔寨及盧安達人道任務的模糊及紊亂。精確、即時的情勢認知是聯盟內部達成行動協議的要件,對於有效地使用武力,不論其角色與任務,也都是必要條件。

所有這些均意味著選擇性地分享美國佔優勢的戰場知識、先進C4I以及精密武力。老式的想法可能對這種期望有所退縮,而且還要克服長久以來對那些可概括地稱為情報的資訊,反對採取慷慨開放態度的偏見。過去有兩種假定的理由支持此種偏見:第一,提供太多最佳的資訊有洩露甚至可能失去獲取情報的來源及方法之風險,其次,分享資訊會暴露出美國的缺失及降低其身為超強的地位。

目前這些假設比以前更值得質疑。美國已經不再處於零和遊戲之中,這種遊戲使得暴露任何實力都可能是美國的失,是不共戴天敵手的得。現今日益增長之巧妙科技的特性已與過去不同。一則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頗為顯著。美國在ISR方面的投資,特別是此套高效能以太空為基礎的系統已超出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而且美國在C4I及精密武力方面也頗為領先。

有些國家未來可能有辦法達到與美國相同的成就,但不會與美國並駕齊驅。資訊革命是受到世界各地均可取用的科技所驅使。數位化、電腦處理、精確的全球定位、及系統統合,這些科技是其他各種新能力的基礎,任何國家只要有錢及願意系統化地使用這些科技以改善軍事能力,就可以取得它們。利用這些技術會很花費。但更重要的是,只要它們相信不會受到其威脅,就沒有特別的誘因吸引他國尋求美國所建立的系統。此為各國之間正形成中的共生現象,因為其他國家是否決定在資訊革命上競賽,要看美國如何來領導。如果美國不把其知識與他國分享,便會刺激他國加入競賽。因此,有選擇性的分享這些能力不僅是領導聯盟之路,也是維持美國軍事優勢的關鍵。

資訊力量柔和的一面

廿世紀的諷刺之一是,馬克斯主義理論家及其評論家如喬治.歐威爾,正確地指出科技發展可以深入地左右社會與政府,不過兩者都誤解了其方法。科技與經濟的改變大抵已被證實是多元化的力量,有助於自由市場的形成,而不是提高中央集權的壓制性力量。

促使蘇聯進行顯著變革的力量之一,是戈巴契夫及其他蘇聯領袖了解,蘇聯的經濟無法由分散或工業化進展至密集或後工業化的發展階段,除非他們能放寬對種種事物的限制如電腦以致於影印機等,能散播不同政治理念的科技。中國曾嘗試抵擋此種潮流,企圖限制傳真機的使用...但這種努力失敗了。目前不僅是傳真機,碟形衛星天線也已大量在中國使用。

此一新的政治及科技遠景正適合美國利用其具柔性力量的強力工具,以表達其理想、意識型態、文化、經濟典範及社會政治制度的可貴,並善用其國際商業與電信網路。

在這一個充滿資訊的環境裡,那些負責四項重要工作者可依賴美國在資訊及柔性力量資源上的相對優勢。這些工作包括協助現有共產專制國家的民主轉移,防止新且脆弱的民主國家倒退,防患於未然並解決區域性衝突,以及消除恐怖主義、國際罪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全球環境損害等威脅。這每一項都需要美國外交政策中軍事及外交兩部份的密切協調。

與不民主國家交往並協助民主化轉移

許多不民主的政權在冷戰之後還存在,這不僅包含共產國家如中國及古巴,也包含一些未經選舉而產生的政府,由專制獨裁者或在社會、種族、宗教或宗族方面位居主宰地位的團體組成。可怕的是,其中有些政府還企圖擁有核子武器,包括利比亞、伊朗、伊拉克及北韓。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政策係針對其個別的情況及在國際上的舉動而定。美國必須繼續有選擇性地與其中一些國家交往如中國,此類國家顯現出有加入國際社會的可能性,同時應設法圍堵其他政權如伊拉克,此類政權不令人看好。不論是設法交往或孤立不民主的政權,在任何情況下美國都應該與其民眾保持往來,使他們隨時獲得有關世界重大事件的消息,並協助他們在機會到來之時建立民主化市場經濟的社會。

像美國新聞總署這樣的機構對於協助民主轉移的工作極為重要。同樣的,中國是一個好例子。新聞總署國際廣播部份的美國之音在過去數年裡,已成為百分之六十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之主要新聞來源。

保護新興民主國家

民主政府紛紛自蘇俄共產集團及其他地區如拉丁美洲的專制政權中出現。拉丁美洲首次出現除了古巴以外,各國均是民選的政府。美國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避免其恢復為專制政權。

此處有一個重要的計畫即國際軍事教育暨訓練計畫。自一九五0年代起,該計畫已對五十萬名以上的外國高階軍官,授以美國軍事方法及民主式的軍民關係訓練。冷戰結束後,該計畫已擴及因應新民主政府的需要,著重於訓練文人如何監督軍方機構及預算。

預防及解決區域性衝突

族群衝突或因種族、宗教或國家身分認同而起的衝突,時常因煽動群眾的領袖們宣傳鼓吹而升高,特別是那些想要移轉大眾對其本身失敗之處的注意力,奠定其民族主義地位或奪取權力者。然而在開發中國家,電話、電視及其他的通訊形式正快速成長,並為美國新聞總署及其他機構創造出有利於資訊傳播的好機會,以瓦解民族種族主義宣傳所製造出來的決心與統一的假象。有時美國軍事科技可用來壓制或干擾煽動暴力的廣播,而美國新聞總署則可提供沒有偏見的報導並揭露錯誤的報導。

今年秋天在俄亥俄州達頓市進行的波士尼亞和平協定談判,說明了資訊力量在外交上的發揮空間。美國完成了其他談判團體多年來無法做到的協議,其中部份原因是由於其有優越的資訊資產。美國有能力監督相關各方在戰場上的行動,有助於產生對協議能夠被查證的信賴,而有波士尼亞詳細的地圖也能減少潛在的誤解。

罪行、恐怖主義、武器擴散與環境

第四項工作是將美國的資訊技術著重用於國際恐怖主義、國際犯罪、毒品走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擴散以及全球的環境。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杜奇已集中全力於上述的前四項工作,而國務院新設的全球事務局已帶頭處理全球環境問題。資訊一直是預防及對抗恐怖攻擊的最佳工具,美國也可利用聯邦調查局在國內用來捕獲及判定引爆世貿中心恐怖份子有罪的相同資訊處理能力,進行海外的各項工作。

美國也利用其資訊資源來揭發北韓的核子武器計畫及談判拆除的詳細協議,迅速地發現並勸阻俄羅斯及中國與伊朗的核子合作關係,支持聯合國對伊拉克核子設施的檢查,以及協助保護遍及前蘇俄各共和國的精煉鈾儲藏。至於提出有關環境威脅的證據,如地球溫室效應及臭氧層破壞,這些資料多半由美國科學家及美國政府機構收集及分送,已協助其他國家了解這些問題,並從現在開始朝向符合成本效益的補救策略進行。

未來的美國世紀

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魯斯所宣稱的美國世紀,已不只一次被主張美國已走下坡的人提早宣布其結束。事實上,廿一世紀而非廿世紀,才會成為美國最傑出的時代。資訊是國際領域的新財富,而美國比其他任何國家更適於透過資訊以增強其硬性柔性力量資源。這並不表示美國能以片面行動來實現其國際目標,更不用說是以強制的方式來達成。資訊作為力量資源的優點是,在它有效地提昇純軍力的同時,難免也會使得社會民主化。希望維持中央集權的共產及專制政體,在繼續享受資訊科技的經濟及軍事利益時,會發現他們已簽下浮士德式的交易。

美國可增加其軍隊的效能,並使柔性力量,美國固有的相對優勢,處於安全的環境。然而,以美國資訊優勢及柔性力量為基礎的策略必須具有一些先決條件。必要的國防科技與計畫,ISR,C4I,精密武力,都需要充分的經費。

可以運用資訊資源及優勢的外交及政府廣播管道必須保持。國會應積極支持美國新聞總署致力於應用新科技,包括該署的新電子媒體小組,該小組正在設立世界網的首頁,其內容為民主化及自由市場的建立與運作。

最終且最基本的要件是,必須持續保有美國柔性力量訴求賴以為中心的那種國家。最近幾年,此種最有價值的外交政策資產,已經日益因國際間對美國的認知而遭到危害,他們認為美國是受到下列情形所害的社會,如犯罪、暴力、濫用毒品、種族關係緊張、家庭破碎、財政不負責任、政治僵局、以及爭辯日益劇烈的政治話題,其中常出現的極端觀點往往變成最大的標題。美國的外交及內政政策是密切關連在一起。國內健全的民主制度透過現代的通訊可到達世界各地,因而能夠促成民主國家組成的和平社會擴大,最終這才是世界安全、自由及繁榮的最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