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Official Text

政策篇: 「美國對未來的承諾」

謝謝大家對我的熱烈歡迎。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向各位說明我對美國亞太地區政策的觀點,尤其是美國的海軍政策。

新加坡與美國享有互利的關係,而且雙方關係是與日俱增。這種情形不足為奇,因為我們兩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與信仰,且對亞太地區抱持共同的策略遠景。

下面我想花點時間談談此一遠景及美國地區性政策及軍事戰略。但我必須先簡單介紹自己。我是海軍部長,負責海軍部的人員配置、訓練、裝備及經費,海軍部包括美國海軍與陸戰隊。我不管美國軍隊的作業,甚至不過問美國的船艦及海軍與陸戰隊官兵,美國的外交政策也不由我決定。但我每天的確要與那些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員會商。因此,我認為我有資格與各位談談,我對美國政府地區性政策的看法,但請各位在問答時間內只提關於海軍的問題。

基於歷史、地理及人口因素,使美國成為亞太地區不可或缺的一員。自二次大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強國,但我們對此區發生興趣可回溯到兩百多年前。從早期開始,經過二次大戰及緊接下來的冷戰,美國一向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安定力量,這個角色以緊密的政治、軍事與經濟關係為基礎。

一九九三年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貿易總額超過三千七百四十億美元,為美國創造了兩百八十萬個工作機會。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整個走勢:一九九二到二○○○年,亞洲的總國民生產毛額預計將從佔全球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廿五提昇到百分之卅三;而美國與此地相關的工作機會預估將多出一倍以上,達六百五十萬個之多。再者,亞太地區各經濟體預計到下世紀中葉時,將攀升至佔全球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五十。

為妥善延續今日我們所享有的安全與繁榮至下個世紀,美國必須繼續與此一極為重要的地區接觸,致力於維護和平及強化與盟邦友邦的關係。

曾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的哈佛教授奈伊博士常說:「安全就像氧氣:平時你根本不會注意它,要到開始缺氧時才體會到它的重要。」美國駐軍提供了這種有助於亞太地區發展的安全「氧氣」。

美國由於地位特殊,成為維持該區安定的一股建設性且耐久的力量。身為具有真正世界實力的亞太地區強國,美國有能力促成多邊合作,五年前我們在阿拉伯灣戰爭時的表現就是一例。美國國力強大但不具擴張領土的野心,因此有美國駐軍是多一重保障而非威脅。

華盛頓與新加坡以及其他盟邦,在和平解決該區的領土及其他爭議上具有共同的利益。美國既為全球的強國,在全球各地如波士尼亞、海地、賴比瑞亞、台灣海峽及阿拉伯灣等地,當然都有重要的承諾。然而隨著對亞太地區經濟影響的趨勢,我們對該區的利益與影響力也必會隨之而來。就如我下面要談到的,在漸漸轉向此地區後,也相對的需要加強多邊軍事合作。以海軍方面而言,在海上聯盟意味著我們可同心協力保衛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航線,從而強化地區性的安定與繁榮。

一九九○年代至今,軍事合作--特別是美國與各地區之間的海軍與陸戰隊的合作--已顯著增加。美國海軍正參與多項的演習,如RIMPAC 與 CARAT,以及與東協、澳洲、韓國及日本海軍的聯合作業。一九九五年是五十年來僅見的聯合作業與訓練頻率最高的一年。我們預期下個世紀這種演練的次數會繼續增加。不管我們這些國家的海軍是訓練或演習,其最終目的全然是為了達成「預防性國防」的共同目標。

在這個地區,預防性國防建立在四個基石上,即盟約、區域信心的建立、與中國建設性交往、與北韓的協議架構。由於這四個基石也是美國太平洋安全策略的基礎,我將逐一加以簡述。

預防性國防的第一個基石建立在我們與該地區的聯盟上,尤其是日本與韓國。經由合作,美國與盟邦在促成世界各地繁榮與自由蓬勃發展的共同目標上,已獲得真正的進展。我們共同的努力已控制住地區性的紛爭,確保海域的自由,並已降低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最後,合作也促進民主,對人權的尊重與自由市場。這整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絕對有賴於我們永續的聯盟。

除了與日本及韓國的雙邊關係外,我們還與全亞太地區的國家擁有共同的安全利益。這就是為何預防性國防的第二個基石包含推展多邊計畫--可以用來降低緊張與促進全區和平的計畫。這些計畫包括聯合軍事訓練與維護和平聯合作業,更包括如東協與東協區域論壇等組織,透過這些組織我們可以發表及處理共同的利益與關切。

為提昇這些非常多邊的安全組織,去年秋天美國國防部長培理邀請三十四個亞太國家的國防代表團,到夏威夷集會紀念二次大戰的結束。同一個週末,各國的國防領袖為位於檀香山的亞太安全中心剪綵,來自亞太各地的平民與軍事人員可在此中心聚會或相互切搓。該中心將協助建立一個太平洋地區縱橫交錯的安全關係網。

預防性國防策略的第三個基石,也是目前最具爭議性的一個,是與中國建設性的交往。這種建設性交往是美國二十多年來兩黨六任總統所採行的一貫政策。目前它仍然是我們的政策,因為中國在亞太地區安全上的角色日益重要,事實上在世界安全上亦然。
美國與中國的利益會時而和諧時而衝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的政策是將這兩種情況都納入考量,即和諧時與衝突時均包括在內。我們相信透過良性誠實的對話,雙方可以在追求共同的利益方面合作。在利益發生衝突時則可以同心協力降低緊張。

美國選擇交往不是對中國施惠,而是為了增進我國自身的安全利益著想。交往可提供影響中國的途徑,以協助遏阻而非加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交往可影響中國,使其在世上有不穩定的國家而美國有重大安全利益的地區如朝鮮半島,扮演安定的角色。交往更可開啟人民解放軍與美國海軍的溝通管道。這不僅有助於增進中國各鄰國的信心,且當美軍在也有中國軍隊部署之地作業時,可減少發生誤會與意外的機會。

交往也不會妨礙我們運用所有適當的國力工具追求美國的利益。顯然,我們雖致力於交往,但並非不計代價。

因此,我認為交往對我們本身有利。我相信也對中國自身有利。如欲交往發揮功效,中國的領導階層必須也持相同看法。畢竟,一個巴掌打不響,要有兩造才會有交往。

預防性國防策略的第四個基石是預防核子武器在亞太地區擴散。一九九四年春,北韓準備在寧邊的反應爐處理鈽原料,此舉原可使北韓提煉出足供製造五至六個核子彈的鈽原料,北韓威脅要這樣做,且一直公然放話威脅南韓與日本。其中有一句是說要把漢城化為「一片火海」。

這是兩年前的事。我想告訴各位,今天我們能夠享有相當的安定是拜當時美國與盟國堅定的決心之賜--這種決心說服北韓改變心意並簽訂協議架構。此後,我們與北韓的關係仍然不太穩定,但北韓一直遵守協議架構,並持續凍結其核武計畫。

總的來說,這四個亞太地區預防性國防策略的基石,已形成把戰爭威脅降到最低的條件。然而單靠預防性國防本身無法確保美國的安全。我們仍面對著危險與潛在的威脅,因此有必要維持足夠的軍隊以產生有效的嚇阻力量,且假若嚇阻無效,仍有足夠的力量作戰並獲勝。

約翰.米爾敦曾說:「以和平獲得的勝利其令譽絕不下於戰爭的勝利。」今日,太平洋地區正處於和平狀態。這種和平的勝利已為新世紀帶來保證自由、安全與繁榮的顯著契機。掌握此一契機的重任有賴世界各國的領袖言行一致,各國外交官的努力,各國大學殿堂的教育,及人人用心的經營。

謝謝各位。願上帝保佑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