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Global Navigation to Main Content
Skip Breadcrumb Navigation

美中兩國取得的成就超越世博會

24 May 2010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在前往亞洲訪問之際,以“美中兩國取得的成就超越世博會”為題發表署名文章。該署名文章原刊登在5月21日的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上,無版許可權制。以下是文章的中譯文,由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IIP)翻譯。

美中兩國取得的成就超越世博會

希拉蕊‧柯林頓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對於我們兩國和全世界的未來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的幾天將為我們提供兩個強有力的例證,説明外交和文化領域的對話可以擴大我們的相互理解,加強我們的相互合作。

下星期在北京,我將會同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兩國其他許多內閣級官員一起出席戰略與經濟對話(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我們將討論如何繼續建設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係,推進雙方的共同利益並有能力迎接共同的挑戰,從保證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復甦與發展,到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合作,以及解決諸如伊朗和北北韓這樣的國際和地區性安全問題。

全球性問題無法僅靠美國或者中國得到解決。但沒有美國和中國的共同參與,有關問題也不可能得到解決。

我也期盼著參觀上海世博會。

預計今後6個月將有7,000多萬人參觀世博會,這一屆世博會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博覽會,為全世界各地人民彼此加深了解,為迎接我們大家共同面臨的挑戰交流思想和策略提供了一次機會。

世博會的成功體現了中國熱情好客的美德,反映了人們渴望相互了解與相互合作,從而吸引了各大洲不同文化的人們匯聚一堂。

每一個展館都展示了各國所代表的文化和取得的成就,但世博會作為一個整體更廣泛地講述了我們的共同願望和共同挑戰。

中國館,一座騰飛的倒金字塔型建築,有很多東西向世界展示。

我們國家的展館也是如此。美國館展示了創新、可持續性和多樣性等使美國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特性,同時也創立了政府與民間夥伴關係的成功典範。

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上海美國館的一個重要主題。很多美國大公司都為建設美國館提供了幫助。這些公司的先進技術為開創進一步可持續和繁榮的未來帶來了希望。這些技術不僅在館內得到展示,而且也融入了建築物本身。

從將日光轉化成電力併為展館供電的光電池,到太陽能熱水器、屋頂花園和再生竹製成的地板,美國館是創新和環保責任的典範,將在整個世博會期間保持碳中和。

美國和中國是全世界兩個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我們肩負著一項獨特的責任,需要主導抗擊氣候變化的努力,塑造清潔能源的未來。

在北京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我們將討論我們兩國應如何擴大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合作。

同時,有助於我們迎接這項全球挑戰的一些新工具和新技術也在世博會上得到展示。

創新曆來是世界交易會和博覽會的一項標誌。很多人都是在博覽會或交易會上第一次見到電話、打字機、X光,甚至冰激淋捲筒。我們很高興在上海延續這個傳統。

促進創造發明需要依靠商業的自由流通、思想的公開交流和創造性不受拘束地得到表達,因此我們努力使美國館成為促進新的夥伴關係和新事業的跳板、商業外交的中心和新思想的實驗室。

參觀美國館的人數已超過50萬,而且每天還有更多的人前來參觀。他們將在那裏發現的最感人的展品之一是,介紹為美國文化和經濟發展作出如此眾多貢獻的數百萬美國華裔的專題。從馬友友(Yo-Yo Ma)到貝聿銘(I.M. Pei),還有我的內閣同事,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和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美國華裔在工商業、政府、藝術和科技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但在美國館,我們還讚頌所有美國華裔的人生與貢獻,有些人的姓名可能從來也不會見諸報端。數以千計的美國華裔送來了照片和紀念物,記載華人在美國的經歷--父母與子女、老師和學生、小企業主及勤奮的專業人員--成為美國生活絢麗壯觀的真實寫照。

我們美國人,為我們的多樣性和有時喧鬧的民主感到驕傲。我們相信,這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更充滿生機。

在美國館,這種精神體現在迎接參觀者的學生大使們身上。每一天,這些美國青年學生張開雙臂,笑容可掬,説著流利的中文,建造著理解與尊重的橋梁。我迫不及待地希望與他們見面。

1876年,尤利塞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總統在費城(Philadelphia)宣佈美國首次主辦的世博會開幕,真誠地表示"我們熱切希望培育這個國際大家庭內各成員之間的友誼"。

今天,我們在上海也懷著同樣的目標。美國館的大門是敞開的。

我們歡迎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與我們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