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ournal USA: theme

人物特寫

海倫·菲茨休(Helen Fitzhugh)

issue title

本期目錄
內容提要
美國特性
日益多元化的美國民族
人物特寫
依然合眾
為一
移民辯論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山谷
西弗吉尼亞小城
參考資料(英文)
相關網站(英文)
 

自然科學教師──
向傳統挑戰

Helen Fitzhugh

海倫·菲茨休幾乎度過了20世紀的全部時光。生於1910年12月、已經94歲的她仍然身體健朗,以她特有的熱情和樂觀期待著21世紀。海倫個子不高,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了興致和求知慾。她喜歡住在俄亥俄州奧伯林市(Oberlin)的肯德爾退休區,因為這裡離奧伯林學院及其世界聞名的音樂學院很近,人們往往可在講座和音樂會的觀眾席上看到她;她總是坐在前排,以便不漏掉任何東西。

她不僅活得長久,而且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和成就。海倫說:"我來自典型的移民家庭,我的父親叫約瑟夫·瓦索(Joseph Vassau),他的家人是講法語的加拿大人,他們於19世紀中期遷移至威斯康星州定居;我的母親叫特裡薩·赫希(Theresa Hirsch),她的家人是來自德國的猶太人,也於19世紀中期來到美國,在蒙大拿州做生意。在某個時候──我不知道這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這兩家人走到了一起,瓦索家的三個兒子與赫希家的三個女兒結了婚。我父親結婚時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肉類加工廠當肉牛採購員。"

在此幾年前,即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宅地法》(Homestead Act),向定居者提供64公頃的土地,條件是他們答應在那裡居住五年並對土地進行使用。約瑟夫申請並得到了北達科他州的一塊宅地,這塊地距加拿大邊界24公里,靠近居民只有500人的小鎮威洛城。他同妻子搬到了那裡,蓋起一棟住宅,開闢出一座大菜園,養了兩、三頭奶牛,並生產供自己食用的糧食。約瑟夫繼續在肉類加工廠工作。海倫說:"我父母的生活不容易,冬天非常寒冷,但他們挺過來了。"他們的五個孩子──四個男孩一個女孩──都是在這塊宅地上出生的,海倫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海倫在威洛城念完八年級以後,他們全家搬到了蒙大拿州東南部的一座小鎮。海倫說,新學校的"教自然科學的老師說,我可能會對他的課程感興趣。"我非常喜歡,但別的學生感到吃驚,因為在那個時候,自然科學課程被認為是不"適合"小姑娘的。然而海倫成了班裡最好的學生,她被送去參加州里的自然科學競賽並擊敗了很多男孩而取勝。

海倫的父親認識到蒙大拿的學校不能滿足他的聰明好學的女兒,便把她送到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polis)她的一個哥哥那裡去。她在那裡修完全部的自然科學課程後進入了明尼蘇達大學,主修自然科學和數學。但她的化學教授給她和其他女學生設置各種障礙,她最後終於離開明尼蘇達大學並轉學到科羅拉多大學。

到1930年代,大蕭條已經開始,"賺錢很難。"海倫得到一份教師資格證書,因為教師行業願意接納女性。她在科羅拉多東部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鄉間小學找到一份教書工作,同一家農民住在一起,教授小學各年級的8到10名學生。她在那裡教了兩年書,同時在暑期繼續修課,完成了大學學業。

海倫後來在懷俄明州格林河城得到一份工作。海倫說,"我接受了,並高興地發現他們讓我教所有低年級學生的自然科學課。後來,我在我居住的旅館裡與愛德華·菲茨休相遇,當時他在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Union Pacific Railroad)工作,勘查公司土地上的礦藏。我們倆晚上都經常呆在旅館的小賣部裡,就這樣認識了。"

他們在1942年8月結了婚。她說,"不久之後,埃德(愛德華的暱稱)調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礦業局工作。當時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美國政府大力招聘勘探人員,以尋找戰爭所需的礦物。"海倫幾乎立刻在華盛頓找到了工作,開始時教自然科學,後來教化學。"由於大批男人從軍,突然之間,社會上非常需要有科學知識的婦女。"

戰爭結束後,海倫和埃德在紐約州生活了幾年,生下了他們的兩個孩子安和內德,後來又搬到俄亥俄州的克裡夫蘭市(Cleveland)。埃德當了共和鋼鐵公司(Republic Steel Corporation)的總地質師。多年來他為公司找礦,行程50多萬英里,足跡遍佈南美、非洲、中東和遠東。

海倫說:"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一些,使我能夠離開一段時間後,我便開始跟我丈夫一道旅行。她得以旅行至南美所有的國家,還到了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歐洲部份地區。"

在埃德於1989年去世後,海倫繼續住在克裡夫蘭,直到2001年,然後她搬到了奧伯林的肯德爾退休區。肯德爾的衛生保健系統將在她有生之年為她提供健康護理服務,但她看上去充滿精力,似乎不會在短期內需要這種服務。

當海倫回顧她將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旅程時,她為自己生活在這個歷史時期而感到欣慰。她說,"我們得到的一切都源於辛勤勞動,我們樂於這樣。我們沒有指望別人把這一切恩賜給我們。" 海倫還信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她說:"我總是問自己,我要做的事或要說的話是否會傷害他人。你知道,'善待他人'是應對生活的最好辦法──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如此。我們如能那樣生活,大家都會受益匪淺。"

──Robert Taylor

下一個人物特寫 >>>>

今日美國人: 種族、民族和文化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Who We Ar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