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ournal USA: Society & Values

日益多元化的美國民族

奧德麗·辛格(Audrey Singer)

今日美國人: 種族、民族和文化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Who We Are Today

本期目錄
內容提要
美國特性
日益多元化的美國民族
人物特寫
依然合眾
為一
移民辯論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山谷
西弗吉尼亞小城
參考資料(英文)
相關網站(英文)
 

作者審視了當代美國種族和民族構成的變化並展望了美國多元文化的前景。1970年,美國就其種族來說基本上可以黑人和白人來劃分。但是,在過去30年間,來自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移民使美國更加多元化。其結果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公民具有多種族身份。政府為了堅決執行禁止歧視與保證平等待遇和機會的法律而繼續搜集基於種族和民族特點的數據。作者在結束語中說:"對此應抱樂觀態度,一個有力的根據就是美國將各種各樣的族群融合成統一的社會和國家的歷史。"

……無需給予鼓勵:或許對集體安置(即讓他們同在一處安家落戶)的政策或好處可以提出很多質疑,因為這樣做,他們就會保持他們所帶來的語言、習慣和行為準則(無論好壞)。然而,如果讓他們或其後代與我國人民混合居住,他們就會被我們的習慣、法令和法律所同化:一言以蔽之,很快就成為同一國家的人民。
-- 引自喬治·華盛頓1794年11月15日致約翰·亞當斯的信

Immigrants at Ellis Island
上圖:二十世紀初期的移民到達紐約埃利斯島。從1892年至1924年,大約1600萬移民經由埃利斯島進入美國。(美聯社圖片)

下圖:86歲的弗蘭西斯科·薩羅亞(左)於2003年7月4日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參加成為美國公民的宣誓儀式,他在參加該儀式的433名移民中年齡最大。 (美聯社圖片/Jim Bryant)

自美國於225年多以前建國以來,誰屬於這個國家的問題一直是這個國家歷史上的主要問題。當代對移民數量和同化問題的爭論仍然反映了當年喬治·華盛頓的觀點。然而,今天關於誰屬於這個國家和外來移民該如何適應新國家的問題因連續發生的移民潮而一再發生變化。在一次又一次的移民潮中,國家的自我形象必須因來自不同地方的新移民不斷加以調整和調節。在這樣做的過程中,美國總能設法從社會的角度、從政治上、經濟上使差別懸殊的人們融合在一起,而同時又使個人能按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申明自己的種族身份。在國民意識中,移民既加強了美國是人人可以歸屬的地方這一觀念,又對這一觀念提出了挑戰。

然而,當代移民的速率及多元化迅速地改變著美國的種族和民族構成。移民問題再次引起了美國是否會產生裂痕的擔憂。2001年9月的恐怖主義襲擊、伊拉克戰爭的後果和對經濟狀況的關切是否會削弱公眾對外來移民的接受程度?美國能否繼續從背景各異的新移民中看到機會並克服各種挑戰?

使族群關係更為複雜化的是這樣的一個事實:當代移民是在歷史形成的美國人口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奴役和征服的歷史尤其是美國當今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歧 視、種族主義及由此而產生的不平等是這些歷史進程所不幸帶來的令人不安的現實。

20世紀的移民如何改變了美國的種族和民族構成?本文審視當代這一構成的變化,並展望美國多元化的前景。

Image of 2004 Ellis Island Family Heritage Awards
埃利斯島家庭傳統獎於2001年建立,旨在獎勵在不同領域中為美國做出傑出貢獻的移民或其後裔。圖為2004年獲獎者或其家人。

移民來源國

21世紀的美國人口狀況必然會不同於20世紀。2000年的人口普查已經顯示,美國在民族、種族、文化和語言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元化。僅在30年前,還可以不太費力地將大部份美國人歸為白人或黑人兩大類。如今,亞裔、拉美裔和多種族人群使美國的人口構成日益多元化。大量的移民、不同種族間的聯姻及其生育的子女以及政府搜集有關信息方式的重大改變都導致了在過去幾十年中所觀察到的漸進式變化。

圖1顯示了20世紀的美國移民史。到20世紀末,移民人數已是20世紀初的1030萬人的三倍多。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1900年時,出生於國外的居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將近14%)要高於2000年記錄的比例(11.1%)。

如圖1所示,20世紀前30年,移民人口穩步增長,然後,從30年代末期世界經濟大蕭條期間開始下降。二戰期間執行的限制移民的政策使此後40年中合法移民的人數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較少的移民入境,加之以美國居民較高的出生率帶來的生育高峰,導致1950年、1960年和1970年移民在總人口中佔有的比例較低。但是,1965年的《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廢止了早些時候對移民來源國的配額,這就為歐洲以外地區的移民打開了大門。在20世紀80和90年代,移民人數激增,在這20年中,在國外出生的美國人口翻了一番以上,從1410萬增加到3110萬。

圖1. 外國出生的人口及其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
1900年至2000年

Foreign-Born Population and Percent of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00-2000

Foreign-Born Population in Millions 外國出生的人口(單位:百萬)      Percent of Total Population  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

資料來源: 《外國出生的人口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1997年》,摘自《當前人口報告──特別研究》(23-195頁,圖1-1;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人口普查)

移民來源國的變化或許與移民人數增長的趨勢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在20世紀最初20年,在1450萬獲准移居美國的移民中,有85%來自歐洲,其中大部份來自南歐和東歐。這與最後20年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在最後20年,幾乎同樣比例的移民來自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和非洲國家。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社會衝突和競爭──起因於越來越多的移民在民族背景、語言、 宗教和政治傳統等方面有別於大多數美國人──與20世紀前幾十年所呈現的情況頗有相似之處。在那個時期,由於具有不同背景,許多南歐和東歐移民也像今天的移民那樣使原有居民存有戒心。

圖2:2000年人口普查中有關西裔/拉美裔民族和種族的問題

Census 2000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

確定種族和民族

要掌握美國種族和民族的構成情況是相當困難的。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過去200年來,幾乎每一次人口普查都以與前一次不同的方式搜集有關種族的數據。族裔的分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權力和代表權的變化。而2000年人口調查表的內容則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

首先,2000年的人口普查首次允許個人確認自己屬於一個以上的種族(見圖2)。調查表中有關種族的問題將種族分為六大類: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黑人、非洲裔美國人或具有黑人血統的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亞洲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島民;"其他種族"。由於允許個人在一個以上的種族前打鉤,以往少量的種族類別被擴大到63種可能的組合。

其次,美國人口普查局(U.S. Bureau of Census)就所屬種族和是否屬於拉美裔(Hispanic/Latino) 向填表人分別提出問題。因此,填表人除了標明是否認為自己是拉美裔之外,還要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選擇一個種族或種族組合。"Hispanic"作為專指居住在美國講西班牙語的拉美裔的單一行政用語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即使用了這一名稱。但是,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之前和之後,還曾使用過其他名稱,包括Latino這個詞,目前,在人口普查局的用語中,這兩個詞可互相換用。加上拉美裔這一分類後,種族分類最多可以達到126種組合。

在對種族分類方法作出上述說明以後,我們可從表1看到20世紀最後30年中美國種族和民族構成的變化情況。此表對白人、黑人和將"所有其他種族"歸為一類的第三類種族進行了比較。(從1970年到1990年,所謂的"其他種族"指將自己列為白人或黑人以外任何類別種族的人,即亞洲人、印第安人或"其他種族"。對2000年來說,"其他種族"還包括任何將自己列為一個以上種族的人。) 拉美人口的增長情況單列了一欄。

美國原創:
平等權利

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牧師(the Reverend 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深受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非暴力反抗思想的啟示,他領導了美國民權運動,努力拆除歧視非洲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族群的法律和制度壁壘。據諾貝爾基金會提供的資料,從1957年起到1968年,馬丁·路德·金周遊各地,行程600多萬英里,發表演講2,500多次,領導了許多次抗議遊行,被捕20多次。馬丁·路德·金於1964年榮獲該基金會授予的諾貝爾和平獎。在獲獎的前一年,馬丁·路德·金領導了在華盛頓匯合的大遊行,並向25萬集會群眾宣明瞭他的希望:"有一天……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兄弟……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度裡。"馬丁·路德·金於1968年被暗殺。殺人兇手後遭逮捕並被判處終身監禁。

1970年,在美國人口中,近99%被確定為白人或黑人。30年後,這一百分比降低到約87%,其中白人人口由1970年的87.4%降到2000年的75.1%,同一時期,黑人人口由11.1%增加到12.3%。白人人口的變化與"其他種族"人口的增加相抵,後者由1970年的1.4%增加到2000年的12.5%。

更為重要的一種情況是:2000年,被確定為既非黑人又非白人的兒童增加了10倍之多,這預示著未來的種族構成將更趨多元化。2000年,被確定為既非黑人又非白人的兒童比例要比同類成人高出一倍半,反映了異族通婚後代的增加和某些族群的移民較高的生育率。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被確定為多種族的兒童(多半是被父親或母親在一個以上的種族前打了鉤的兒童)的比例也較高,約有4%,而成人則為2%。由於多種族的身份日益被社會所接受,加上目前的多種族兒童長大成人後,自己又生育了子女,並很可能選擇多種族的身份,美國被確定具有多種族身份的人口也會有相應的增加。

2003年,人口普查局宣佈,美國的拉美裔人口超過了黑人人口,這一消息成了媒體報導的重大新聞。由於移民人口的增加和較高的生育率,拉美裔人口的增長趨勢應會繼續超過非洲裔美國人。拉美裔人口的數據是從1980年開始出現在人口統計資料中的,當時,拉美裔人口占總人口的6.4%(此前不單獨搜集這一族群的數據),到2000年時,已增加到了12.5%(見表1)。

此外,在移民人口迅速增長的美國各州,"多元化比例"變化十分明顯。在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夏威夷、新墨西哥和得克薩斯州以及某些有大量移民湧入的大都會區,少數族裔已佔18歲以下人口的半數以上。毫不奇怪,一個世紀以來,吸引大量移民的城市從費城、布法羅和聖路易斯等東北部和中西部城市轉向洛杉磯、邁阿密和休斯敦等南方和西部城市。新近受移民青睞的大都會區的移民定居點越來越往郊外轉移。在有些地方,如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近迅速增長的移民人口幾乎全部居住在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200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在過去10年中,由於本土出生和國外出生的人口都有增加,郊外地區種族和民族構成的多元化有極大的增長;在所有大都會的郊外地區,非白人人口由總人口的19%增加到27%。


表1:按種族和年齡分類的美國人口
1970年 - 2000年

U.S. Population by Race and Age, 1970 - 2000

資料來源:《1980年人口普查》,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Vol. 1, ch. B, Part 1.;《1990年人口與住房普查>,Summary Tape File 3 on CD-ROM;《2000年人口普查》,Summary File 1。

a表中1970年、1980年和1990年的"其他種族"指在普查時勾選黑人或白人以外的任何種族的人,包括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或阿留申人(Aleut)、亞洲人和太平洋島民及某些其他種族。2000年的"其他種族"指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亞洲人、夏威夷原住民及某些其他種族。此外,2000年的人口普查允許個人將自己歸於一個以上的種族。這些人被歸入"其他種族"類。
b "未成年人"指不滿18週歲者。
c "成年人"指已滿18週歲者。
d 在人口普查中,拉美裔的統計與種族統計是分開進行的。 拉美裔可屬任何種族;因此種族和拉美背景互不關聯。
e 1980年與2000年的差額。

誰的種族身份?

移民們來到美國時所持的種族身份也許和種族分類的聯邦標準沒有任何關係。人口普查中有些種族類別包括的範圍極廣。例如,"亞洲人"指祖籍在遠東、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人。在2000 年的人口普查中,這一類別涵蓋所有將自己所屬的種族稱為印度人、華人、菲律賓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或"其他亞洲人"者,或在表中填入緬甸人、苗族人、巴基斯坦人或泰國人的人。與拉美裔的情形一樣,大多數亞洲人傾向於認同自己的本國同胞,而不是將自己看作屬於聯邦政府以地理位置為根據而設定的泛泛的"亞洲人"。

誰能成為美國公民?

除了極少的例外情況,凡在美國出生的人,不論其種族背景如何,也不論其父母的公民身份和原國籍如何,都成為美國公民。在這一點上,美國不同於很多並不僅僅將在本國管轄範圍內出生作為授予公民身份依據的國家。

儘管美國的法律法規自建國以來歷經變遷,然而美國在國籍問題上始終採取開放和接納的態度。1866年前,《憲法》或其他聯邦法律並未明確規定在美國出生者的公民身份。但是,基於按出生地決定國籍的普通法原則,在美國出生者一般在出生時即獲得美國公民的身份。1866年4月9日的《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兩年後作為《憲法》的第14條修正案獲得正式批准──將這一慣例正式確定下來。這項法案規定,"所有在美國出生或歸化入籍並受其管轄者均為美國公民。"

這一根據出生地決定國籍的原則今天依然有效。某些在美國出生的人──如外國元首的子女或外國外交人員的子女──不能基於按出生地決定國籍的原則獲得美國公民的身份。根據血統決定國籍的原則,某些出生於美國境外的人因其父母的緣故出生時便成為美國公民。根據血統決定國籍的原則,兒童的國籍與其父母的國籍是相同的。

除了基於出生地獲取美國國籍之外,還可通過歸化的程序獲取公民身份。凡欲加入美國國籍者一般必須具有"合法的永久居民"身份,並須在美國居住了若干年。有關以這種方式獲取美國公民身份的法律法規相當複雜。若需瞭解更多的情況,應就近前往美國使館或領事館進行咨詢。美國國會被賦予制訂有關美國公民身份法律的權力。

鑒於種族分類的刻板和種族與民族認同的不固定性,很多人不遵從人口普查的種族分類就不足為怪了。在填寫1990年人口普查表時,有50萬人違反關於只能標明一個種族的規定,而標出兩個或更多的種族。這種情況是導致人口普查局在2000年調查表中允許作出多種族回答的因素之一。不言而喻的事實是,很多人,特別是移民美國的成年人或異族通婚者的子女認為自己不能歸為少量種族分類中的任何一類。

人們普遍同意種族和民族是根據社會情況逐一予以界定的,也應該是如此加以界定 的,那麼聯邦政府為什麼要搜集這類數據呢?在很大程度上,那是因為種族在美國 社會多個領域的機會均等方面繼續發揮著作用。不同種族在經濟、就業機會、社會 和健康趨勢方面都存在著重大的差別,而政府對搜集種族數據的關注有助於將這些 趨勢記載下來。旨在防止種族歧視的法律、政策和項目,如《民權法》(Civil Rights Act)和有關出於仇恨的犯罪行為的法律都必然需要這類數據。

多元化的前景

假定美國今天就停止一切移民,種族和民族在未來若干代的時間裡仍將進一步多元化。其原因在於兩大趨勢:幾十年的大量移民和美國人在選擇配偶時願意超越種族 和民族的界限。前一種趨勢備受注意,而後一種趨勢則極少引起公眾的關注,儘管 在過去30年中,異族通婚的情況可用指數函數來表示。

分成黑人和白人的美國無疑已發生了變化,那麼新來的族群將如何融入美國社會?來自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國、越南和印度的移民將如何重新界定起源於非黑即白的分類方法?種族的分裂會進一步加深,還是比其父輩更加多元化的當今一代兒童 在長大成人之時能形成一種協調的關係?

對此應抱樂觀態度,一個有力的根據就是美國以往將各種各樣的族群融合成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歷史。外來移民,無論來自何方,基本上都能成功地攀上社會經濟 的階梯。這一趨勢應能持續發展下去。

今日美國人: 種族、民族和文化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Who We Are Today

奧德麗·辛格是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大都會政策項目移民問題研 究員。她曾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 究人員和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人口學系教員。辛格有大量有關美國 移民趨勢、非法移民和美國種族與民族構成變化方面的著述,包括不久前出版的 《新移民途徑的興起》(The Rise of New Immigrant Gateways)。

本文表達的意見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今日美國人: 種族、民族和文化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Who We Ar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