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的全球問題

斯蒂芬.海尼曼
(Stephen P. Heyneman)

目錄
內容提要
序言
關於全球化的一次對談
促進轉變的美國經濟政策:貿易、增長與發展三者掛鉤
職業環境變化──採訪丹尼爾.平克
一位歐洲人看美國文化的影響
影集
國際名人風貌
全球化與人權和民主
犯罪與恐怖主義的全球化
全球健康相關性
高等教育中的全球問題
文獻目錄
網址資料
 


Stephen P. Heyneman

斯蒂芬.海尼曼是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國際教育政策學教授。他經常在專業刊物上發表文章,曾在世界銀行任職22年,足跡遍及幾十個國家。

全球化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影響我們的應對方式。比如,在70年代,依靠政府財政手段刺激經濟成長的做法屢見不鮮。但在今天,私人投資額超過了外國援助與政府資助。

同樣,過去,企業的決定往往取決於附近的、同一語言環境中的供應源。今天,企業決策根據的是全球比較優勢。一個電腦裝配廠可以坐落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也可以在北愛爾蘭或馬來西亞;一個紡織廠可以建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或墨西哥的索諾拉;一個冬季水果農場可以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智利或摩洛哥。

教育雄心

全球化也影響著高等教育。今天,幾乎每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都有三個雄心。第一個雄心是,要求提高入學率。世界各國的高校入學率在迅速增長。在60年代末期,適齡青年(18至22歲的)的高校入學率在西歐沒有一個國家超過8%;而今天,西歐則沒有一個國家的適齡青年高校入學率低於35%。全球的高等院校入學率每年增長10%到15%,其中包括在中低收入的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

其結果是:高等教育幾乎在任何國家都不再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意味著同齡人入學率低於15%。高等教育成為"大眾教育"。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的在校生有26萬9千人;印度的德裡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有30萬9千名學生;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大學(Anatolian University)有100多萬名學生。伊朗的伊斯蘭自由大學(Islamic Azad University)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立大學,它有145個校園,85萬名學生。高等學府給人的傳統印象是與世隔絕的的象牙塔,在那裡受教育的是少數幸運兒。這種印象需要改變。實際上,今天的高等教育經歷常常是非個人化和不具人情味的──學生排著長隊進入陳舊的演講大廳,圖書館藏書殘缺不全,牆有裂縫,油漆剝落,水龍頭漏水。

亞洲大學寬帶容量排行表


排名


綜合大學


學生人均
寬帶容量
(kb/秒)


2000年
總體排名

1

 中山大學 (台灣)

33.53

20

2

 慶北大學(韓國)

29.76

35

3

 忠南大學 (韓國)

20.84

50

4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19.58

8

5

 台灣師範大學

19.02

37

6

 首爾(漢城)國立大學(韓國)

17.14

4

7

 清華大學 (台灣)

14.77

18

8

 京都大學 (日本)

14.17

1

9

 全南大學 (韓國)

13.52

34

10

 東北大學 (日本)

11.84

2

11

 天津大學 (中國)

11.54

46

12

 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

10.81

54

13

 新加坡國立大學

7.1

5

14

 臥龍崗大學(澳大利亞)

6.92

45

15

 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

6.88

26

16

 名古屋大學(日本)

6.58

11

17

 中央大學 (台灣)

6.12

24

18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

6.06

9

19

 農業大學 (泰國)

5.56

63

20

 交通大學 (台灣)

5.5

28

來源:http://www.asiaweek.com

第二個雄心是,每個國家都想改進高等教育的品質。十年以來,定義高等教育品質的標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高品質的高等教育要求教室、學生宿舍、圖書館、科學實驗室、學習廳等都具備現代化的電子設施。學生年齡略大一些,半工半讀,住所遠離校園。高品質的教學大綱不再基於教科書,而是依靠來自印刷或電子資源的最新資訊。提供給學生的資訊經掃瞄放到網上,他們無論住在哪裡或在什麼地方旅行,都可以瞭解課程情況。

另外,授課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課堂上不再以向學生教授資訊為主,而主要用於分析學生在課前已經瞭解的資訊。互聯網等電子手段改變了大學圖書館,提高了服務品質。師生則不必像過去那樣常去圖書館。過去,大學圖書館的品質取決於藏書量,現在則取決於它提供多少獲取資訊的途徑。每個高品質的大學圖書館都擁有充份資金,加入各種專門的"資訊網",從而可以分享藏書。

大學圖書館的網路是跨國的,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大學圖書館亦在其中。資訊獲取能力是優秀圖書館與平庸圖書館的區別所在。所有學術服務,包括授課與書名索引等,皆通過寬帶設備轉送。實際上,現在大學排名榜包括寬帶容量(參見附表)。就品質而言,寬帶容量低的大學是無法與寬帶容量高的大學競爭的。

全球大學的第三個共同雄心是,更加公平化,即向那些來自貧困家庭及地區的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與助學金。許多一流大學資金充足,可以為三分之一的學生提供多於政府補貼額的獎學金。

財政資源

但是,實現這三大雄心是十分昂貴的,幾乎在任何國家都無法完全靠公共資源達到目標。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以及對品質與公平的預期不斷提高,公共資源無法滿足需要,而且這種短缺很可能將長期存在。由此帶來一個全球性難題:高等教育如何為實現目標──包括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傳統目標──而融資?

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都面臨這一難題。比如,就美國公立大學而言,現在只有15%到20%的經費來自州議會撥款,其餘資金要靠學校自身籌措。這樣一來,優質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在行政目標與策略上變得非常相像。就我所知,各大學有以下四種籌資選擇:

  • 讓傳統資源帶來更多收入(如提高學費,徵收租用費,加強行政管理);

  • 發展更多的收入來源(如獲得發明專利或進行投資);

  • 更有效益地分配現有資源(如從單項資金轉向集合資金,或對教職工工資作進一步區分);

  • 取消一些過時的專業或服務(如家政學)。

所有這些選擇都具有爭議。優質大學不但要成功籌措資金,而且還要明智地分配資源,從而保持其公益功能。當然,各個學校為各自目標融資的成效不一。有些學校行動遲緩,因為它們可能還沒有認識到,任何大學要達到高品質,就都必須自行融資和管理。

有些人可能把這個趨勢看作是高等教育的"商業化"。還有人把它看作是高等教育的"美國模式"全球化。不過,對於這種最大利用資源的必要性我持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這不是商業化,而是高等教育把對高品質的合理追求變得專業化。這也不是美國的模式,而是一種成功的模式,即所有高等學府都必須參與解決今天普遍存在的公共資源短缺的困境。


2005年10月,路易斯安那州大學學生抵達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受到總領事博德(Peter W. Bodde)(左)以及黑森州科學與藝術部長科茨(Udo Corts)(右)的歡迎;這些因卡特裡娜颶風而中斷學習的學生,應邀到這裡繼續學業。 (BERND KAMMERER AP/WWP)

社會聚合力

全球化對高等教育的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影響是,高等教育對社會協調發展的作用。公立與私立大學都有責任輔助說明維繫公民和平相處及鄰里和睦,以及確保畢業生在勞動市場上能夠有不負眾望的表現。

無論大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研究,還是職業培訓,它們都會在兩方面對社會的和諧產生影響。一是貫穿在歷史、文化、生物學、物理學、工程學、環境學教學中的課程大綱與專業態度。高品質的大學會對世界文獻和史料持開明立場,無拘無束地向所有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課題和內容。任何優秀大學都不會對資訊來源實行限制。

第二個方面在於大學如何樹立行為典範和體現專業準則。這包括:校方對優異學術成就給予獎勵的誠實公平程度;教職員工與行政部門在多大程度上公開提倡並遵循行為準則;以及學校在多大程度上珍視公開的討論和不同意見。學校展現的上述特徵越多,學生在知識技藝中就越可能體現出人的價值資本,學生也會對社會資本作出更大貢獻,即願意為公共利益奉獻,並比較寬容和理解其他觀點意見。

那些展現高水準的人的價值資本與社會資本的大學,是高品質的大學。恰恰是這些高品質的大學,能對一個國家的社會聚合力產生最積極的影響。這也就是說,當大學出現腐敗,當分數、錄取、鑒定等可以因賄賂而改變時,這個國家的社會凝聚力就受到威脅。腐敗的大學不但不能樹立良好的行為模式,而且還會樹立反面的、有礙國家前途的行為模式。


這些卡塔爾學生正在設在多哈市的弗吉尼亞州立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藝術學院上課,學習印刷排版。 (AP/WWP)

今天,高校反腐敗是一個全球問題,事關重大。歐盟成員國正通過博洛尼亞進程(The Bologna process)協調其高等教育體系,使歐盟各國學生與教師具有更大的流動性;而聯合國教科文群組織(UNESCO)的新鑒定標準指南,則使世界各地大學能夠在學術品質方面相互比較。願意參與比較的學校往往能夠顯示自身具有透明度。

證明學校品質的責任,在於接受鑒定的大學本身。學校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信譽,那麼在勞動市場上,其學生將永遠處於劣勢,而且,可能要引起公眾追究公共投資究竟帶來了多少效益。

總之,在高等教育中,有一種越來越成功的"模式",適用於世界各地區。這個模式就是:高等學府能夠通過自己融資來實現目標。有一點越來越清楚:高等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社會聚合力有著獨特的作用──如果不按職業規範行事則產生消極作用,如果按國際標準行事則發揮積極作用。

本文表達的看法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