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 內容提要
序言
關於全球化的一次對談
促進轉變的美國經濟政策:貿易、增長與發展三者掛鉤
職業環境變化──採訪丹尼爾.平克
一位歐洲人看美國文化的影響
影集
國際名人風貌
全球化與人權和民主
犯罪與恐怖主義的全球化
全球健康相關性
高等教育中的全球問題
文獻目錄
網址資料
 


一位中國老先生在上海星巴咖啡店前稍事休息。
EUGENE HOSHIKO ©AP/WWP

世界銀行將全球化定義為"國際經濟和社會的日益一體化"。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形容全球化是"由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劇增導致的各個社會以及世界經濟的變化"。最近,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用約翰.倫農(John Lennon)一首歌裡的歌詞來比附全球化:"想像那國家全不再有,做到這點並不難"。顯然,全球化的含義因人而異。

在本期雜誌中,我們將透視全球化的各個方面,請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檢視這個現象。但是,這裡所提供的並不是解決方案或絕對答案;我們的目的是使讀者通過這些文章加深對這一影響我們所有人的深刻複雜現象的理解。

在第一單元,我們首先就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進行觀點交流──由新聞工作者詹姆斯.格拉斯曼(James Glassman)主持,委內瑞拉經濟學家莫伊賽斯.奈伊姆(Moises Naim)與美國貿易專家克勞德.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加入討論。這兩位學養豐厚的觀察家從全球化是否利大於弊,到全球化對宗教態度的影響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討。接下來,美國負責經濟、商務及農業事務的副國務卿喬塞特.夏納(Josette Shiner)闡述了自由貿易政策與國家經濟增長率的關係。這個單元的最後是對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的採訪。平克是最近兩部頗有影響的著作《自由職業國》(Free Agent Nation)和《全新思維》(A Whole New Mind)的作者。他從理論上敘述,全球化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法甚至思維方式。

在接下來的單元,我們探討一個爭議極大的問題──美國流行文化對世界各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德州大學的理查德.佩爾斯(Richard Pells)教授認為,美國文化深受外國的影響,是各種文化的集合體,在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世界文化。德國的傑西卡.吉諾-赫克特(Jessica Gienow-Hecht)教授則對長期以來其他國家知識分子以及政府官員如何看待美國文化進行了分析。最後是一群組目前國際著名歌星、影星和球星的照片。

期刊的最後一個單元進一步探討了全球化所帶來的新威脅以及新機會。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丹尼爾.格裡斯沃爾德(Daniel Griswold)認為,在受全球化影響最大的國家裡,經濟進步與自由、人權、民主的發展相互關聯。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教授路易絲.謝利(Louise Shelley)分析了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更開放的邊境與高新技術使犯罪分子以及恐怖分子網路更易生存和活動。公共衛生專家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審視了在人與病毒可通過飛機在幾個小時之內到達世界各地的今天,世界所面臨的傳染病威脅。這個單元中的相關資料則顯示了"地球村"的正面作用之一──通訊手段使各國在自然災害後能展開更為有效的合作;2004年印度洋海嘯便是一個實例。最後,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斯蒂芬.海尼曼(Stephen Heyneman)教授對世界各地的大專院校的共同抱負作了考量。

如果說,在所有這些討論中有一點不容置疑,那麼它就是:全球化已在眼前,且不會消失。奈伊姆在談到互聯網時說:"現在有各種各樣志趣相投的群體,利益集團,以及那些有著共同興趣、激情、技術和愛好的人們,他們不受國界限制地聚到一起,形成了網上群體,……產生出各種各樣的新政治動力。"他還說:"這是不可逆轉的。……先前的全球化浪潮是機構化的、商業化的,其核心角色是貿易公司;今天的全球化是個體化的。這一點有很重要的區別。"

──本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