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拒不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賴國家拉爾夫·哈西格(Ralph C. Hassig)和吳孔丹(Kongdan Oh) | |||||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或稱"北韓"──從未完全履行過它在1985年加入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簡稱IAEA)對北韓核項目進行核查的保證落實協議的簽署日期被推遲到1992年。當一再被推遲的核查表明北韓藏匿核材料時,北韓宣佈退出NPT,成為第一個宣佈退出該條約的國家。由於美國的勸阻,北韓1993年在退出生效前一天擱置了這項決定。但根據北韓1994年同美國談判達成的《框架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不能進行它要求的核查。當《框架協議》於2002年下半年最後破裂時,北韓退出了NPT條約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並吹噓它已開始建設核威懾力量。 北韓的核專案於50年代中期開始。當時北韓的一批核科學家在蘇聯接受培訓。六十年代中期,北韓借助于蘇聯的幫助和技術興建了兩個小型核研究反應堆。另一個發電量達5萬千瓦(5 megawatts)的核反應爐於1986年完成。[編者按: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估計,如果持續開足馬力的話,這樣一個發電廠的發電量足以為美國大約4000個家庭提供一年的電力。] 雖然這個反應堆太小,無法同電網連接,但反應堆的乏燃料開始被再加工成武器級的金+不,這顯然違反了北韓承擔的NPT義務。1984年,一個50萬千瓦的反應堆開始動工,1991年開始200萬千瓦反應堆的興建,但兩個反應堆的建設都未曾完工。八十年代,蘇聯同意幫助興建發電量為1760萬千瓦的輕水反應堆,條件是北韓加入NPT條約。這項工作由於北韓拖欠付款而在初期停頓下來。 根據1994年北韓同美國達成的《框架協定》,北韓停建其5萬千瓦功率的反應堆和燃料再處理工廠,關閉了甯邊的相關設施,並停建50萬千瓦和200萬千瓦的反應堆。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了北韓的停建活動,但必須等到按計劃由一個叫作朝鮮半島能源發展組織(Korean Peninsular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新聯合團體承建的兩座1000萬千瓦的輕水反應堆差不多建成時才能獲准對北韓的核項目進行全面的調查。這兩座反應堆本來計畫由韓國人根據美國的設計建造,主要由韓國和日本提供資金。與北韓的石墨氣反應堆相比,輕水反應堆較不容易導致核擴散,因為它需要濃縮鈾作燃料,而基於北韓的現有技術,在正常操作條件下輕水反應堆產生的乏燃料不能被再處理成武器級的金+不。向北韓追究責任 因各種原因,本來預計於2003年完成的這兩個反應堆的建造未能如期完成。與此同時,美國情報部門認為北韓在秘密發展濃縮鈾項目;這樣的項目與《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North-South Denuclearization Declaration)背道而馳,因此違反了《框架協議》。2002年10月,在兩國政府會談期間,北韓被要求作出解釋。北韓一名官員承認北韓在進行濃縮鈾項目,但後來又對此加以否認。11月,美國宣佈暫停向北韓運輸它每年為補償北韓"損失"的發電能力而為之提供的50萬噸重油燃料。2002年12月,北韓驅逐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武器核查人員,拆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甯邊核設施的封條和監視設備。2003年1月,北韓宣佈取消它早些時候曾擱置的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決定,宣稱退出條約的決定因而於第二天(1月11日)生效。北韓重新啟動了5萬千瓦的反應堆,並在後來聲稱已完成對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查封的反應堆的8000根乏燃料棒的後處理。仍處在開始階段的兩座輕水反應堆的建造於2003年11月中斷。 據認為,北韓從《框架協議》在1994年生效前進行後處理的燃料中已經提取至少6至10公斤的金+不,足夠製造一、兩枚小型核彈。從8000根乏燃料棒中提取的大約20至35公斤的金+不可製造另外六個核裝置。幾年後,在重新啟動的5萬千瓦反應堆開始提供燃料並被再處理成金+不時,可能會有足夠的金+不用於每年生產一個核裝置。如果50萬千瓦的反應堆得以建成的話,它可"最終"生產用於每年製造5至10件核武器的金+不。當然,200萬千瓦的反應堆能夠生產更多的金+不。上述濃縮鈾項目的產量完全是推測性的,因為專案的規模不得而知。北韓還可能有另一個核材料或核武器的來源,即從其他國家或通過秘密擴散網路購買。 美國同北韓的首輪實質性談判於1993年舉行,斷斷續續地維持到1994年,最終達至《框架協議》的簽署。從1997年到1999年舉行了六次四方會議(美國、北韓、韓國和中國),討論北韓關於用和平協定取代朝鮮停戰協定的要求,但會談最後破裂。 2003年4月,美國拒絕與北韓舉行雙邊會談,中國因而主持安排了一次三方會談,後來擴大為六方會談(加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從2003年8月開始進行了三次六方會談。
北韓在六方會談中提出,只要美國重新開始運輸燃油,取消經濟制裁和將北韓從華盛頓的恐怖主義支持國的名單上刪除,北韓就立即凍結核武器專案。基於《框架協議》的教訓,美國堅持只有在北韓以可核實的方式凍結其核專案時,美國才會開始就經濟援助和多邊不侵略協定展開會談。 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等北韓的鄰國曾多次宣佈它們絕不容忍北韓實施核武器專案。美國也表達了絕不讓步的反對意見。但尚無任何一方能夠制止北韓獲得更多的核材料和(可能的)製造核武器的活動。克林頓政府談判達成的《框架協定》減慢但沒有制止北韓的核專案發展。布希政府避免單方面同北韓舉行會談,因為布希政府認為北韓的核擴散是個地區性問題而不是雙邊問題,但美國同意與北韓在多邊機制中舉行會晤。華盛頓最初期待六方會談的其他成員同美國一起向北韓施加停止核項目的壓力。但在我們看來,所發生的情況是,北韓聲稱布希政府在反恐之戰中把它作為侵略目標,而俄羅斯、中國和韓國對此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同情態度。這些國家敦促美國向北韓做出讓步,但沒有哪一方明確說明是什麼樣的讓步。 北韓提出,美國如改變對金正日的敵視政策而採取接受、不干涉甚至是支持的政策,北韓將放棄核武器專案和接受某種未加說明的核查。但由於美國政策的依據不僅是北韓的核擴散,而且是它過去的行為,以及北韓部署在前沿的常規武器及其惡劣的人權記錄,因此看來任何美國政府給予金正日他認為他應得到的尊重和支持的希望極小。 美國的大多數北韓觀察人士一致認為北韓會為了換取各種回報而停止生產更多的金+不,但他們對於在金正日政權繼續執政期間是否能夠以徹底的、可以核查的和不可逆轉的方式(CVID)消除北韓的整個核專案持懷疑態度。因此,實質問題成了美國是否願意達成又一項部份遏制北韓核專案的協議,或者是允許核擴散繼續進行下去,直到"至少北韓的主要捐助方中國擔心的程度足以使它終止對金正日政權提供經濟援助和外交支持"。本文表達的意見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