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目錄

美國經濟簡介

創造性的破壞 Creative Destruction

由於擁有廣大土地﹑自然資源﹑穩定的政府及高教育水平的人力資源,美國經濟在全球市場仍有競爭優勢。重要的是,這個國家仍然願意忍受,甚至擁抱改變。

美國的經濟體系,呈現出二十世紀澳洲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謂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工作機會﹑公司﹑甚至整個產業,都來來去去。

各城市與地區都不斷在拓展,無法調適的則出現萎縮,例如美國東北部「鐵鏽地帶」(Rust Belt)地區以及中西部的部分老工業城市,還有一些大平原區的農業州,這些地區在過去數十年流失了居民,他們遷移到其他城市和地區。

2006 trade surplus or deficit chart 美國的貿易逆差遠比其他國家來得高,佔2006年國內生產總額(GDP)約5.7%。

在自由市場,關於製造什麼及如何為產品定價,都是由個別買家與賣家經過溝通協商出來 – 有時只有一些人,有時則達數百萬人 – 而不是由政府或握有權勢的私人利益者決定。這種訂價方式,最能反映出產品與勞務的價值,並讓人瞭解那種產品需要生產。

美國人也視自由市場為推動個人自由﹑政治多元化以及反權力集中的方式之一,美國聯邦政府從1970年代開始廢除保護部分產業 — 像是貨運﹑航空和電訊等產業 — 長達數十年的法規,藉此重新恢復政府對於維護市場機制的承諾。

強力的市場競爭以及法規制度對科技改變的重視,讓美國經濟變得有生產力,也讓一般家庭享受到高收入。美國的生產力在1990年代逐步上升,2002年達到顛峰,達4.1%。美國因此擴大對歐洲與日本的領先,其中主要靠資訊科技的有效運用。此後,產能成長開始下滑,2006年僅有1.6%。

Trans World Airlines 環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Airlines)是每年成千上萬宣告破產並倒閉的公司之一。 (© AP Images/Mary Butkus)

一個動態經濟體意味有失敗的自由,在美國,做生意失敗並不會背上社會的污名,有些國家則不然。事實上,失敗常被視為對企業家極有價值的經驗,因為下一次就有可能成功。

美國政府曾於2005年進行全美企業的調查,當年約有671,800家公司成立,也有約544,800家公司關閉。每年都有許多小型不知名的公司成立,有些成功,有些失敗。

每年都有數萬家公司破產,有的從此永久歇業。2005年有超過3萬9千家的公司申請破產。

即使是美國的知名企業,也有可能失敗。美國於1979年解除航空管制,造成強大的市場競爭,之後許多主要民航業者申請破產,其中包括環球航空(TranWorld Airlines)﹑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西北航空(Northwest Airlines)﹑全美航空(US Airways)﹑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 東方航空(Eastern Airlines)與泛美航空(Pam Am)。有些公司重新再起,有些則永久消失,剩下的資產被存活 下來的競爭者瓜分掉。

另一個衡量美國經濟動態的指標是:1896年,代表工業的道瓊指數開始出現,當時有12家原始的上市公司,目前只剩奇異(General Electric)還持續存在,其他公司不是被購併,就是被分割成小公司,有的規模縮小,或從此消失。取代它們的公司,又以小公司的型態重新出發。

那麼,數量龐大的小型公司,是否就足以說明美國經濟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