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明白的改革模式喬納森·金博爾(Jonathan Kimball)
|
|||||||||||||||
---|---|---|---|---|---|---|---|---|---|---|---|---|---|---|---|
|
柏林牆倒塌17 年之後,自主的、自由市場民主體制在中歐及東歐地區生根開花,包括屬於前蘇聯的波 羅的海國家。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以 及 斯洛文尼亞已經是歐盟成員國,而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也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歐 盟成員國地位固然能夠體現對於該地區里程碑式巨變的國際承認,但貿易自由化作為入 盟進程的一項關鍵性內容,將對該地區人口的福祉產生更為深刻的長遠影響。 相形之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白俄羅斯、莫爾達瓦與烏克蘭位居未加入歐盟的前 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最西面,但因為沒有實行上述國家的貿易 自由化政策,故收穫迥異。事實上,在過去15年中,它們的經濟雖然有所增長,但沒有 像西邊鄰國那樣受益於資本與外國投資的流入。在某種意義上,這可歸因於其不 同 的歷史情境,缺乏改革的政治承諾,或許更重要的,缺乏有說服力的外部力量推動貿易 自由化,如加入歐盟的可能性。但是,真正缺乏的是一種嚴肅的承諾,即消除 抑制貿易增長及外國投資的非關稅壁壘。非貿易關稅壁壘的作用如同一道保護主義的城 牆,僅優惠人熟地熟關係熟的本地公司,致使其市場佔有率上升。 比如,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只有在真正著手消除非關稅壁壘——諸如 薄弱的知識 產權執法、使企業無法與政府溝通合作的臃腫的官僚體制、不透明的政府採購制度以及 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後——該國經濟才峰回路 轉,外國投資者湧入市場,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得以起飛。 對莫爾達瓦、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而言,應該遵循的模式非常清楚,即中歐與 東歐國家的模式。這些國家的經濟之所以擴展,是因為開放經濟以引進外國競爭,減少 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開始影響深遠的結構改革。該地區所進行的關鍵改革包括以下幾 個方面:
上述改革成果備受矚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2006年9月的資料資料,在1993年至2005年期間,中歐與東 歐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購買力計算)平均增長了11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白俄羅斯、 莫爾達瓦與烏克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同期僅增長了48個百分點。 此外,這些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還吸引著外國投資者。外國投資者無論是通過私 有化、合資還是建新廠的“綠地 ”投資而進入經濟體,都能為轉型經濟體帶來就業機會、知識技術以及可觀的稅收。 其結果是,在臃腫的國有企業進行精簡或拍賣重組 時,外國投資者受到轉型經濟之可預期性的吸引,幫助填補了就業空白。雖然白俄羅斯、 莫爾達瓦與烏克蘭落實了上述部份改革措施,但由於缺乏執行新法規的 真正承諾,導致外國投資處於較低水平。 歐盟新成員國的經濟轉型遠未結束。在整個地區,必須遏制腐敗,精簡官僚機構, 使公共採購更加透明,並解決其他非關稅壁壘問 題。但是,自1989年以來開始實行的貿易自由化以及深入的結構改革所帶來的強勁而令 人矚目的經濟增長,故應不會出現倒退。這種可預期性 ——為白俄羅斯、莫爾達瓦與烏克蘭所不具備——營造著吸引國 內外資本 的投資環境,進而促使就業及經濟增長,乃至一個富裕強大的中產階級的形成。這些都 是現代化全球經濟的先決條件。 |
本網站由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製作和管理。 與其他網際網路網站的鏈結不應視為對其內容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