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成長與轉變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Sitting Bull, Sioux chief
1876年,印地安蘇族酋長「坐著的公牛」(Sitting Bull)領導平原印第安人在對抗美國
陸軍的「小大角」最後據點戰役(Battle of Little Big Horn)中擊退喬治‧庫斯特
(George A. Custer)將軍。 (Library of Congress)
Thomas Edison
湯瑪斯‧艾迪生(Thomas Edison)檢視他與喬治‧依士曼(George Eastman)共同發明的, 用於電影放映機的影片。 (Edison Birthday Committee)

美國在內戰後數十年逐漸成長,邊境慢慢消失,農村共和國成為都市國家,大工廠、鋼廠、州際鐵路建立,城市迅速增長,到此的數百萬人在機會之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發明家利用科學的力量,亞歷山大‧葛拉罕‧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電話,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製作燈泡,而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則發明電影。在1860年以前,政府發行3.6萬項專利,在接下來30年內,則發行了44萬項專利。

這是一個企業鞏固的時代,尤其在鋼鐵、鐵路、石油、電信等行業。壟斷否決了市場競爭,導致政府呼籲管理,1890年通過一項法律以防止壟斷行為限制貿易,但起初並沒有嚴格執行。

即使在工業上大有斬獲,農業仍是美國的基本產業。它經歷過巨大的變化,如農田的面積加倍,科學家研發出改良的種子。機器設備 — 包括機械槽、收割機與脫粒機 — 取代以往工作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美國農民生產的糧食、棉花、牛肉、豬肉與羊毛,不但可供國內所需,還有大量的剩餘出口。

西部地區持續吸引移民前去。礦工在富藏礦產的山間設立標界,牧牛者進佔大草原,牧羊者跑到河谷,農夫則往大平原發展。牛仔騎馬照顧動物並引導它們到往東運輸的遠方鐵路。這是許多人仍記得的美國形象,雖然「蠻荒西部」的牛仔年代只維持了30年左右。

從歐洲人登上美國東岸開始,他們的向西遷徙就意味著要與原住民對抗。多年來,政府的政策一直是將原住民從白人區域遷移至他們的保留地。 但是,一次又一次,政府無視協定將這些領域開放給白人定居。1800年代末期,北部平原的蘇族(Sioux)和西南部的阿帕奇族(Apaches)全力反擊,為的是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們雖然善戰,但終究敵不過政府軍。在這些衝突後,官方做出一些名為好意,卻後果不堪的政策。1934年,國會通過一項試圖保護部落生活習俗和保留區公共生活的措施。

19世紀的最後十年,歐洲列強競相在非洲成立殖民地,並爭奪與亞洲貿易的機會。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有權利和義務擴大其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但也有許多人拒絕任何有帝國主義意含的行為。

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的短暫戰爭讓美國控制幾個海外領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及菲律賓。美國在形式上鼓勵他們走向自治,但實際仍維持對他們的行政控制。美國外交政策固然帶有理想主義,但這個曾自我孤立的世界強權,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仍舊有其現實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