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目錄

美國經濟簡介

前後夾擊 Trouble Ahead, Trouble Behind

美國經濟的根基雖然強,卻也有一些根本的問題。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2007年全球實況》(2007 World Factbook)中對近兩百個國家的經濟情況有做摘要性的介紹,對於美國的描述為:「長期問題有經濟基礎建設的投資不足﹑醫療與退休金支出因人口老年化而快速上升﹑大量的貿易與預算赤字及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停滯成長。」

當美國經濟力量與日增長時,其中的問題也一起增加。

2006 GDP per capita chart 雖然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比較起來、每人平均生產毛額較高,但收入分佈狀況卻也是最不平等的。

看看收入的不均。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GDP per person)在全球排名第十(依同一貨幣在不同國家的購買能力做調整),2006年約為4萬3千500美元,排名在百慕達﹑盧森堡﹑澤西島﹑赤道幾內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挪威﹑根西島﹑開曼群島及愛爾蘭之後,卻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美國的收入分佈卻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不平均的,數十年來已越來越嚴重。依據國會預算辦公室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2004年的統計,收入前五名的家庭,其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53.5%,而收入倒 數前五名的家庭,其收入僅佔全國總收入的4.1%。收入最高、佔全國前1%的家庭,其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16.3% ,比例比1960至1970年代多出兩倍。

在美國所有家庭收入都提高的時候,收入成長幅度最大的卻是原本所得最高的族群。

「六成收入較低的家庭,在1986至2005年之間實質的所得增加還不到10%,而前五分之一收入較高的族群、在這段時間內收入卻提高了32.5%,前5%的家庭所得增加幅度更是高達49%」,國家競爭力委員會(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提出以上的分析。

Nike headquarters in Oregon 多國企業的營運模式,像是Nike的總部位於奧勒岡州,產品卻在全球各地製造上圖為設於越南的運動鞋製造工廠。(© AP Images/Richard Vogel)

這種兩階層勞力市場是如何形成?一般的看法是,底層勞工缺乏頂層勞工的教育背景或技能,在努力應付科技變遷的同時,還要面對其他國家低價勞工的競爭,終至無法獲得可以相比的加薪與福利。

然這些數據無法看出所得流動的動態變化:許多美國人的收入會隨著時間上下起伏。以1989年至1998年為例,在收入倒數前五分名的家庭中,有47%往上移動到其他收入階層,收入前五名的家庭也有47%向下移動。整體來看,這些年來約有六成家庭,收入不是往上就是往下移動。

美國決策者還是意識到,底層民眾收入的停滯不前,會對經濟造成潛在的危機。

「我們若不限定經濟變化對個人的負面影響,」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在2007年的一場演講中表示,「大眾可能會比較不願意接受經濟發展所必要的動態機制」。

美國人長期對富人與名人存有一種矛盾情結。侵略性的商人,在不同時期會被尊為企業首腦,或貶為強盜貴族。近來一些最有錢的人是娛樂圈與體育界名人,大眾因他們個人獨特的明星特質,而願意掏錢支持他們。

那麼美國的能源問題該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