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考
__________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美國參考》電子期刊2005年7月版
《美國青少年》(文選)

(American Teenagers)

  美國青少年的自述
(六)

宗教的影響
(Influence of Religion)

 

美國是一個信仰多元化的國家﹐美國青少年中有著各種信仰方式。美國學生在學習美國歷史時﹐首先瞭解到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是指導美國政府的兩項基本原則。信仰的內容和方式完全由個人決定。很多青少年在宗教方面作出的選擇受到家庭的影響。有些人在宗教團體開辦的學校上學﹐還有些人參加由教會﹑猶太會堂或清真寺群組織的課外及週末活動。但也有些人根本不參加任何一種宗教活動。很多宗教為吸引年輕人而吸收了一些當代青少年文化的特徵。因此﹐在教堂﹑教會看到基督教搖滾樂隊﹑穆斯林饒舌歌手或以青少年為物件的宗教儀式不足為奇。

 

我通過日常行動實踐我的信仰。我力爭成為其他人的榜樣﹐並總是作出符合我的牢固價值觀的選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對我的信仰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切實輔助說明我度過了學校裏的所有難關。我的信仰為我的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對我的整個人生一直產生著重大影響。

──瑪吉‧博伊爾(Maggie Boyle)﹐16歲﹐馬裏蘭州倫納德敦聖瑪麗賴肯高中11年級(Saint Mary's Ryken)

* * *

在精神上﹐人們需要知道自己來自何處﹐如何來到這裏﹐以及向何處去。美國人非常幸運﹐能夠自由選擇宗教道路。我生長在一個穩定的﹑關愛的基督教家庭﹐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灌輸給我的價值觀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怎麼改變。但在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最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我最好的朋友同我一樣有著她自己的堅定信仰﹐我們借此相互督促。人們一旦瞭解了你的價值觀﹐就不會非要你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

──阿什莉‧沃伊特蘭德(Ashley Voigtlander)﹐18歲﹐明尼蘇達州利諾湖百年高中12年級(Centennial High School)

* * *

霍雅羚與父親在一個鄉村和西部風格穀倉舞會上合影﹔舞會由她所屬的位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裏亞的猶太會堂'希伯來之家'主辦
霍雅羚與父親在一個鄉村和西部風格穀倉舞會上合影﹔舞會由她所屬的位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裏亞的猶太會堂"希伯來之家"(Beth El Hebrew)主辦。(家庭照)

我信仰的宗教對我是什麼樣的人﹑我的行為方式以及我的寫作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身為猶太人讓我學會了用疑問的眼光看事情﹐獨立理解《摩西五經》(Torah﹐希伯萊聖經)的含義﹐而不是僅僅把多數人認可的解釋視為金科玉律。我們可以通過將《摩西五經》的章節同日常生活相結合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身為猶太人並不意味著每星期五晚上及星期六上午都要去猶太會堂﹐不一定要舉行猶太成人禮(猶太女孩和男孩在13歲左右進行的開始承擔成年人宗教義務的儀式﹐女孩的成人禮是bat-mitzvah﹐男孩是bar-mitzvah)﹐不一定總要頭戴無簷小帽(扣在頭頂上的小圓帽)﹑身穿帶穗的內衣(這種帽子和內衣是正統猶太教男子的服飾)。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一直相信一種觀點﹐也不意味著因為相信一種觀點而不能有另一種觀點。

身為猶太人體現在行動和信仰上﹐例如﹕對多元化表示尊重﹑樂於學習和輔助說明傳授知識。我們受到的教誨是﹐人們應做的最重要的事是相互表示尊重﹐與人為善﹐實現和平。我們的祈禱書這樣教導我們﹕"己所憎惡﹐勿施於人。此為《摩西五經》的精髓﹐其餘均為評注。"宗教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這是他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他們知道不論其他事物如何變化﹐宗教都不會變。

即使在美國﹐也存在著對其他宗教的大量成見﹐我和我的朋友們共同討論我們各自的宗教。我們彼此介紹自己的宗教﹐而且瞭解到﹐成見往往是不正確的。

──霍雅羚(Cindy Holden;Tsivia Yafit<希伯來文名>)﹐14歲﹐弗吉尼亞州斯普林菲爾德西斯普林菲爾德高中9年級(West Springfield High School)

* * *

我們一家來自印度﹐是印度教徒。我是在英國出生的。我8歲時隨家人來到美國﹐現在我們都已成為美國公民。每個星期天我都去參加自學小群組(在古老的印度梵文中被稱為Swadhyay)的活動。我們不僅討論文化問題﹐而且討論倫理問題。這些活動輔助說明我更好地認識自己﹐並輔助說明我保持我的文化傳統。

──阿卡什‧舒達薩姆(Aakash Chudasam)﹐14歲﹐弗吉尼亞州赫恩登奧克敦高中11年級(Oakton High School)

* * *

我出生在美國﹐但我父母來自緬甸。我們是佛教徒。每隔一周的星期日﹐我都去馬裏蘭州的佛教寺廟學習緬甸語。我還參加寺廟舉辦的宗教和慈善活動﹐例如向窮人捐贈食品。當我們遷入新宅時﹐寺廟中的僧侶來為我們的新居祈福。我曾在寺廟中度過一個週末﹐同僧侶們住在一起﹐像僧侶一樣生活。這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我希望今後還有這樣的經歷。

──乃‧梭‧倫(Nay Soe Lwin)﹐13歲﹐弗吉尼亞州赫恩登奧克敦高中9年級

* * *

阿利莎幾年前第一次參加聖餐儀式時的留影
阿利莎幾年前第一次參加聖餐儀式時的留影。 (家庭照)

我的宗教從很多方面指導著我的生活。我信仰的羅馬天主教給予我的最重要的教誨是﹐我的生活必須以教會為中心。通過定期參加彌撒﹐我學會了分清生活中的輕重緩急。對我而言﹐教會佔第一位﹐家人和朋友佔第二位﹐其他諸事都排在後面。

今天的世界使人容易偏離正軌﹐受物質主義和那些人們以為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各種東西和生活方式的驅使。我的宗教信仰讓我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以及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阿利莎‧魏瑟爾(Alisha Weisser)﹐17歲﹐馬裏蘭州倫納德敦聖瑪麗賴肯高中11年級

* * *

我出生在美國﹐但我的家人來自印度。我們是穆斯林。我是"穆斯林行動"這個青少年群組織的成員。這個群組織的成員來自很多不同國家﹐其中許多人像我一樣出生在美國。我們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包括為海嘯救災以及為向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提供人道援助而舉行募捐活動。我們募捐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糕點義賣和洗車。我為自己是穆斯林而感到驕傲﹐伊斯蘭教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群組成部份。我所在學校的大部份同學都不是穆斯林﹐但這從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困難。我有很多信仰不同宗教的朋友。

──安布倫‧阿裏(Ambreen Ali)﹐16歲﹐加利福尼亞州南帕薩迪納市韋斯特裏奇女中12年級(Westridge School for Girls)

 

 

>>>>>抵禦誘惑   

返回《美國青少年(文選)》前言

 

* * * * * *

 


美國國務院
國際資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