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red/blue line

殖民地時期

red/blue line


「天時地利,已造成一個最好
的地方,給人居住。」


約翰.史密斯
弗吉尼亞殖民地創建人,一六O七年

 

十七世紀初期,移民的大潮流,開始從歐洲流到北美。在三個多世紀裏,最初為數僅幾百名的英格蘭移民遷徙,逐漸變為干百萬人勢如潮水的大遷移。他們在各種強大的動機的推動下,終於在這片一度荒蕪的大陸上,建立了新的文明。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建立了興旺的殖民地後很久,第一批英格蘭移民才越過大西洋到達現在叫做美國的地方。和早期湧到這個新世界的旅客一樣,他們搭乘狹小擁擠的船隻而來。在六至十二個星期的旅程裏,他們只能吃到很少的食物。許多旅客在半路上就病死了;船隻因經常遭受暴風雨的襲擊而破爛不堪,有的竟沉沒在茫茫的大海裏。

那些疲乏的旅客,看到美洲海岸,真有如釋重負之感。一個歷史學家寫道:「百里之外傳來的氣息,有如滿園花木那樣馥郁芳香。」移民最初看到的新大陸是一片蒼翠的密林。當時,印第安人都住在林中,他們大多敵視外人,因此,移民一方面要應付艱苦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提防印第安人的襲擊。但是,那一望無際的、沿著東海岸、從北向南延伸兩千一百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將是座巨大的寶庫,能提供充裕的糧食和燃料,還有蓋房子、製傢俱、造船以及賺錢的出口貨物的豐富原料。

英格蘭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定居點是一六O七年在弗吉尼亞所建立起來的通商要塞詹姆斯敦。這個地方盛產煙葉,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英格蘭市場,所以,不久之後,經濟就很繁榮」。到了一六二O年,英格蘭婦女被招引前往弗吉尼亞結婚成家的時候,詹姆斯河一帶,已建立起許多大種植園,人口也有上千人之多。

 

定居大西洋沿岸

新大陸雖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但是,為了取得當時移民還不能製造的物品,與歐洲的貿易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海岸線對於移民極為有用。整個海岸線上佈滿了無數水灣和港口。只有北卡羅來納和新澤西南部兩個地方缺乏遠洋輪可進出的港口。

奔騰雄偉的河流,如基利伯克河、哈得遜河、特拉華河,薩斯奎哈納河,波托馬克河以及其它數不盡的河流,將沿海平原和各港口與歐洲連接起來。只有一條由在加拿大的法國人所控制的聖勞倫斯河通向大陸的內地。茂密的森林和高大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阻擋著移民向西發展。只有獵人和商人才冒險進入那荒蕪的地方。在一百年裏,移民們都只在沿海一帶密集地建立起居住地。

每個殖民地都是自給自足的社會,有各自的出海港口。它們均為單獨的實體,並且各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儘管有著這種個性,商業、航海、製造業及貨幣等問題,都超越各個殖民地的境界,需要進行共同管制;當殖民地脫離英國宣告獨立以後,這些共同管制也就促進了聯邦的成立。

十七世紀移民美洲,不但需要審慎的計劃和安排,而且還要花費不少金錢和具備冒險精神。來美洲的移民,必須遠涉重洋,航行五千公里。他們需要用具、衣服、種子、器具、建築材料、牲畜、武器與彈藥。英格蘭移民與其它國家和其它時代的移民不同,他們並非由政府組織,而是由私人團體組織。

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這兩個殖民地是由特許公司建立起來的。投資人交來的公司基金則是用來裝備、運輸和資助移民的。

至於紐黑文殖民地(後來併入康涅狄格殖民地),是富有的移民自己裝備和輸送他們的家屬和僕人到那裏去的。其它殖民地如新罕布什爾、緬因、馬裡蘭、南北卡羅來納、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原來都屬於領主,這些領主是英格蘭的紳士或貴族,他們拿出一筆錢,把他們的佃戶和僕人安置在國王賜給他們的土地上。

例如,查爾斯一世賜予塞西爾﹒卡爾弗特(巴爾的摩勛爵)和他的後嗣約二百八十萬公頃土地,這就是後來的馬里蘭州。南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則是查爾斯二世的賜予。嚴格說,這些領主和特許公司都是英王的佃戶,但他們每年只繳納象徵性的租稅。巴爾的摩勛爵每年獻給國王兩個印第安人的箭頭,威廉﹒佩恩每年只呈獻兩張海狸皮。

最後變成美利堅合眾國的十三個殖民地是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得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馬裡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及喬治亞。每個殖民地都有不同的來歷。有幾個甚至是其它殖民地的分支:羅得島和康涅狄格是由馬薩諸塞的人建立的,而馬薩諸塞則是新英格蘭各殖民地之母。佐治亞殖民地是詹姆斯﹒愛德華﹒奧格爾索普和一些英格蘭人為了慈善和現實的理由而建立的。他們的計劃是把關在英國監牢裏的負債罪犯釋放出來,送到美洲建立一個殖民地,作為抵禦南方西班牙人的主要堡壘。荷蘭人一六二一年建立的新荷蘭殖民地,則於一六六四年改歸英國人統治,易名為紐約。


移民:經濟、宗教和政治上的動機

歐洲大部分移民,都是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機會才離開了家鄉。這種動機往往由於對宗教自由的嚮往和逃避政治壓迫的決心而變得更加強烈。從一六二O年到一六三五年,經濟危機席捲英國,許多人找不到工作。最好的技工也只能餬口而已。農作物收成不佳,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此外,發展中的毛紡工業,需要更多的羊毛供紡織之用,這樣,養羊的人就開始侵犯耕地。

在十六、十七世紀宗教變革之際,一群稱為清教徒的男女,企圖從內部來改革英國教會。他們主要要求是使國家教會趨於新教化,並且提倡簡化信仰和崇拜儀式。他們的改革觀念,破壞國家教會的統一性,有分裂人民和影響皇室權威的危險。

詹姆斯一世執政時,一小部份分立派的人士--一個激進的宗派,大部份都是卑微的鄉民,他們相信他們永遠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革英國國教--便離開了英國到了荷蘭的萊頓。在那裏,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尊奉宗教。稍後,一部分萊頓教民決定移住新大陸。這些人被人們稱為「一六二O年移美的英國清教徒」。他們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查爾斯一世於一六二五年登基之後不久,英國的清教徒領袖受到了他們認為是與日俱增的迫害。幾個被迫停止傳教的牧師也率領他們的追隨者來到美洲,加入了英國清教徒的行列。他們與先前的移民不同,其中有許多富有和地位高的人,他們在一六三O年建立了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此後十年間,六個英國殖民地,全部都打上了清教徙的烙印。

但是,這些並不是由於宗教的原因而來到美洲的唯一移民。威廉﹒佩恩和他的英國教友派教徒因為對他們在英國的處境不滿也來到了美洲,並建立了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塞西爾﹒卡爾弗特建立馬裡蘭殖民地的部份原因是他擔心英國天主教徒的處境。賓夕法尼亞與北卡羅來納有許多移民都是德國和愛爾蘭持異議的教徙,他們到美洲來尋求更多的宗教自由和經濟機會。

政治上的原因,也造成許多人選移到美洲。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由於查爾斯一世的獨裁統治,從英國到美洲的移民大為增加。十七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發生了起義,在奧利弗﹒克倫威爾領導下的查爾斯一世的政敵勝利了,使到許多騎士黨人--所謂國王的人--紛紛到弗吉尼亞來碰碰他們的運氣。在德國,由於許多領地甚小的王公專權,尤其在宗教方面,實行壓迫政策,加上連年戰爭,使得在十七世紀末期和十八世紀裏,遷徙到美洲的人劇增起來。

有以下這樣一種情況:有些人對於來美洲開始新生活並不感興趣,經過鼓吹者的遊說後,也來到了美洲。威廉﹒佩恩曾大肆宣傳,說什麼賓夕法尼亞有許多良機在等待著新客。那些向窮人兜售服務合同的船長都獲得巨額利潤。此外,人們鼓勵法官和監獄當局讓罪犯到美洲去,以此代替有期徒刑。(判處「流放」

移民中,很少人能夠負擔他們自己和家屬的旅費,以及在新大陸安頓下來的費用。這些無支付能力的移民的旅費和生活費,是由弗吉尼亞公司和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之類的殖民機構負擔的。移民則同意以合同勞工的身份替公司幹活。殖民公司、領主和一些家族與準備遷來的移民商定合同內容,他們為移民付出旅費和其它費用,移民則替他們工作一個時期--通常是四年到七年。服務期滿以後,他們可以領到「自由金」,有時還會包括一小塊土地。

據估計,新英格蘭以南諸殖民地的移民,有一半是根據這種「契約僕人」制度來到美洲。他們大都忠實履行合同,但也有一些僕人半途違約逃跑。一般來說,這些人最後都能在他們原來落戶的殖民地,或者鄰近的殖民地上,取得土地,成家立室。

按照這種制度的辦法來到美洲的人,在社會上並不受到歧視。每一個殖民地裏,都有一些領袖人物曾一度是契約僕人。

 

多種文化融會在一起

十七世紀來美的移民,絕大多數是英格蘭人。但中部地區也有一些荷蘭人、瑞典人和德國人,南卡羅來納和其它地方有一些法國胡格諾派教徒,還有一些零星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不過,這些非英格蘭移民,合共還不到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

一六八O年以後,大批移民來自德國、愛爾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英格蘭不再是移民的主要來源了。這些新客也是因為各種原因才到美洲的。許多德國人,是為了躲避戰爭而來。一大群愛爾蘭人則為了逃避政府和地主壓迫所帶來的貧窮離開了愛爾蘭。從蘇格蘭和瑞士也來了一些逃避貧困的難民。到一六九O年,殖民地的人口多達二十五萬。以後每隔二十五年增加一倍;到了一七七五年,殖民地的人口總數超過了二百五十萬。

在很大程度上,非英格蘭移民盡量適應最初移民的文化。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移民都變成了英格蘭人。他們採用的是英國的語言、法律和風俗習慣。不過,這些東西早就為了適應美洲環境而有所改變了。結果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種受新世界環境影響的英國和歐洲大陸文化的結合。

一個人和他的家庭雖然可以從馬薩諸塞移居到弗吉尼亞,或者是從南卡羅來納移到賓夕法尼亞,完全不必在生活習慣上作任何基本調整,但是,各個殖民地還是有顯著的區別。各殖民地區域之間的差別就更加顯著了。

 

新英格蘭:工作艱苦和原則堅定的地方

這些殖民地,因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區域。在南方,因為氣候溫暖,土地肥沃,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因此發展起來。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則原為冰河地帶,這裏土壤貧瘠多石,平地稀少,夏季短,冬季長,是一個不適宜耕作的地方。因此,新英格蘭人紛紛改行。他們利用水力,建立水車磨坊以及鋸木廠。大批木材可以用來製造船隻,優良的港口可以促進貿易,而大海又是財富的極大來源。在馬薩諸塞,單是捕鱈魚這一行業已經成為該區迅速繁榮的基礎了。

新英格蘭人居住在港口附近的鄉鎮裏,過的是市鎮生活,不少人還經營工商業。公共牧地和公共林地,可以滿足在附近小塊農田中工作的城市居民。由於住地集中,鄉村學校、鄉村教堂、鄉鎮議會也成立了,市民利用這些地方來商討各項與公眾利益有關的事情。新英格蘭人遇到了種種相同的困難,他們在同樣的山地上耕作,經營小規模工商業,很快就具有自主和獨立的特色。

這些品質,在一百零二位遠涉重洋、疲憊不堪的先驅者身上就可以看到。他們是第一批在馬薩諸塞東南伸向大西洋的科德角半島登陸的人。他們在倫敦(弗吉尼亞)公司贊助下到美洲,因此,他們的目的地是弗吉尼亞殖民地。但他們乘坐的「五月花」號船,在很北的地方靠了岸。經過幾星期的考察,他們決定不再到弗吉尼亞去,而就在登陸的地方定居。他們選擇了普利茅斯港附近地區作為殖民地。第一個冬季雖然風雪凜冽,但他們終究捱過去了。

人們在普利茅斯為生存而奮鬥的時候,其它定居點也在附近建立起來了。一六三O年以後,馬薩諸塞海灣區域(波士頓)的定居點,在開發新英格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個殖民地是在皇家的特許下由二十五人建立起來的,以約翰﹒溫思羅普總督為首領。這裏的移民決心克服困難,並立刻投入到為生存而進行的頑強鬥爭中去。

十年之內,又來了六十五位傳教士。由於殖民地領袖們的堅定信仰,馬薩諸塞建立了神權政治。理論上,政教是分離的,但在實際上,政教則是合一的,所有機構都從屬於教會。不久就建立了一套神權的、專制的政制。但是,在鄉鎮會議上,還有討論公共問題的機會。所以,移民們也就獲得一點自治的經驗。城鎮雖然圍繞著宗教團體在發展,但全體居民,由於拓荒生活的艱苦,共同負擔著市政責任。可是,若干年來,教士們和保守的教友,還是希望保持一致尊奉宗教的原則。

他們並沒有能夠束縛每一個公民的思想。羅傑﹒威廉斯是一個反叛的牧師,對沒收印第安人土地的權利,和政教合一的好處,

[Map - 這是一七二九年赫爾曼.莫爾所繪製的新世界早期地圖。美國革命之前,殖民地的許多邊界,糾紛時起,莫衷一是。]

都表示懷疑。他因為「散佈反對地方長官權威的危險的新思想」,終於被立法機構放逐。他跑到附近的羅得島向友好的印第安人購買土地,不久他便在羅得島上建立了一個殖民地,其原則是人們可以有信仰的自由,政教必須永遠分離。

但是,異教徙並不是唯一離開馬薩諸塞的人。正統的清教徙為了尋求更好的耕地和機會,這時也紛紛離開了那個殖民地。譬如說,人們聽說康涅狄格河流域的土地非常肥沃,在貧瘠土地上耕作的農民就很想到那裏去。很多人都願意冒印第安人襲擊的危險,去找尋平地和富饒的土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在建立政府的時候,擴大了選舉權,即使沒有參加教會的人,也可以投票。馬薩諸塞的其他移民逐漸向北移動。不久,尋求土地和自由的男女們在新罕布什爾和緬因兩地又建立了殖民地。

在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逐漸間接地向外擴展的時候,其內部力量日趨壯大,商業也蒸蒸日上。該世紀中葉以後,馬薩諸塞日益繁榮,波士頓成了美洲最大的港口之一。東北部森林地帶盛產各種木材:橡木可以製船身,高大的松樹可以製造桅桿,瀝青可以澆灌船縫。他們自己建造船隻,把船開到世界各國的港口去。馬薩諸塞灣的船老闆們為海上貿易打好了基礎,這種貿易後來日趨重要。在殖民地時期結束時,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之中,有三分之一是美洲製造的。剩餘的糧食、船上用具與木器增加了出口貿易。新英格蘭的船主,很快就發現甜酒和奴隸是很能夠賺錢的商品。

 

兼容並蓄的中部諸殖民地

中部諸殖民地,形成了第二個大的組群,比新英格蘭還要複雜,更為開放,而且更寬容得多。賓夕法尼亞和它的附屬殖民地特拉華的最初成功,應該歸功於威廉﹒佩恩。佩恩是一個教友派教徒,他的目的在於吸引各種不同信仰和國籍的移民。而且,他決心用公正誠實的方法對待印第安人。他和印第安人締結了協定,又嚴格遵守這些協定,因此,在荒野上維持了和平。

殖民地的事務進行得非常順利而且發展也很快。威廉.佩恩來了不到一年,三千名新公民跟著來到賓夕法尼亞。費城是這個殖民地的心臟,這個城市,不久就以寬廣的林蔭街道、結實的礦石房子和繁忙的碼頭馳名於世。殖民地時期結束時,有三萬個講不同的語言,信仰和職業各異的人,住在那裏。教友派教徒,由於頗會經營企業,使費城成了當時美國最興盛的中心之一。

教友派的教徒們雖然控制了費城,賓夕法尼亞的其它地方仍不乏其他各種血統的人。德國人成了這個殖民地最熟練的農民。他們通曉家庭工業,諸如紡織、造鞋、製箱之類。這些對於促進殖民地的發展,也非常重要。賓夕法尼亞也是大批蘇格蘭-愛蘭爾移民進入新大陸的門戶。他們是剽悍的拓邊者,隨意輾佔土地,然後用來福槍來保護他們的權利。他們相信代議制政府、宗教和教育。當他們向內地不斷推進時,更成了新文化的開路先鋒。

賓夕法尼亞的人種儘管複雜,但語種眾多的地方則首推紐約。一六四六年,哈得遜河沿岸的居民中有荷蘭人、佛蘭芒人、瓦龍人、法國人、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德國人、波蘭人、波希米亞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他們是數百萬後來者的祖先。

荷蘭人佔有新荷蘭(後來易名紐約)前後達四十年。但是,他們不是一種移民。他們在外地享受的政治和宗教自由並不比在荷蘭的多。而且,荷蘭西印度公司發覺,很難找到勝任的官吏來管理殖民地。一六六四年,英國人對殖民地重感興趣,就用武力把荷蘭的殖民地佔領了。但其後很久,荷蘭人對紐約還一直有著社會上和經濟上的重大影響。荷蘭式的人字斜屋頂建築永遠是紐約風景的一部份,荷蘭商人也給紐約帶來了忙碌的商業氣氛。

荷蘭人也使紐約人的生活方式,和波士頓清教徒的方式完全不同。在紐約,假日期間居民時常飲酒作樂。荷蘭人許多習俗,比如新年時訪問鄰人,慶賀聖誕老人來臨等,一直流傳多年。

紐約的管轄權移交英國之後,英國行政長官理查德﹒尼科爾斯開始修訂紐約的法律制度。他一步一步地修改,而且做法非常聰明靈巧,結果,不僅英格蘭人對他推崇備至,荷蘭人也很愛戴他。鄉鎮政府具有新英格蘭的自治特色,不到幾年,遺留下來的荷蘭法律和習俗與英國的慣例便相互融合在一起了。

到了一六九六年,紐約居民約有三萬人。在富庶的哈得遜河、莫霍克河以及其它河流兩岸,許多大型莊園興旺發達起來。佃農和自耕農也幫助了這個區域的農業發展。綿延起伏的草原為牛、羊、馬、豬提供了飼料;人們也開始種植煙草和亞麻;水果,尤其是蘋果,產量甚為豐富。皮貨貿易對殖民地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自紐約市以北二百三十二公里的奧爾巴尼以下,哈得遜河可以通航,把皮貨運往繁忙的港口。

 

南方以農為主

弗吉尼亞、馬裡蘭、南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等南方殖民地與新英格蘭及中部諸殖民地顯然有所不同。南方以農業為主。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是新世界最早的英國殖民地。一六O六年十二月下旬,大的有一百人,在倫敦殖民公司資助之下,到新大陸來探險。他們夢想找到黃金;他們的目標並不是在荒野上成家立業。他們的首腦人物是約翰.史密斯船長。儘管爭吵、飢餓的事常常發生,而且隨時隨地有遭受印第安人襲擊的危險,但史密斯的毅力,使這塊小殖民地在最初幾年得以維持下去。

最初,資助開闢這塊殖民地的公司,一心希望迅速發財,要移民們集中精力去生產木材以及其它的產品,以便在倫敦市場上出售,卻不讓他們種植他們生活所必需的農作物。苦苦熬過幾年之後,公司把原來的要求放寬了,並且把土地分給移民。

一六一二年,有一件事使弗吉尼亞的經濟起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發現了將弗吉尼亞煙葉加工的方法,使它適合歐洲人的口味。第一批煙葉於一六一四年運抵倫敦,十年之內,煙葉成為弗吉尼亞主要的財源。

種植煙草的土地經過幾次收成之後,都變得貧瘠了。農民不得不另闢新地;他們很快沿著水道上下分散開來。因此,這個區域裏沒有城鎮,就是首府詹姆斯敦,也只有很少的幾戶人家。

來弗吉尼亞的移民,大都是為了改善他們的經濟地位。但是,近鄰馬裡蘭的移民,不僅出於經濟上的考慮,而且也是為了宗教上的理由才遷移來的。卡爾弗特一家想在馬裡蘭建立一個天主教徙避難所,與此同時,他們對建立莊園、經營獲利的事,也發生了興趣。為此目的,也為了避免與英國政府發生摩擦,卡爾弗特家族同時也鼓勵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前來。

在社會結構和管理形式方面,卡爾弗特家族想使馬裡蘭成為一個貴族統治的地方,一切依照舊傳統。他們試圖以國王的特權來統治這塊土地。不過,在這個邊疆的社會中,獨立的精神是非常強烈的。在馬裡蘭,如在其它殖民地一樣,當局無法迴避移民得到英國習慣法所規定的保障個人自由的堅決要求,他們也無法規避移民通過代議制議會參政的天賦權利

馬裡蘭所發展的經濟和弗吉尼亞的經濟極其類似。兩者均以農業為主,有一個具有控制力量的大種植園主階級;兩個地方都有自耕農耕耘的偏僻地區,一年只能收割一次。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前,兩者都受到奴隸制度的嚴重影饗。

在這兩個殖民地裏,富有的種植園主嚴肅對待自己的社會職責。他們出任治安推事、民團團長、立法議會議員。但是,自耕農也可以參加大眾議會,擔任政治上的職務。他們直言不諱的獨立精神,不斷警告實行寡頭政治的種植園主不要過分侵害自由民的權利。

到了十七世紀末葉、十八世紀初葉,馬裡蘭和弗吉尼亞的社會結構都具有一些一直持續到南北戰爭時期的特徵。種植園主憑著奴隸勞工,控制了大部份的政治權力和肥沃的土地。他們興建豪華的住宅,過著貴族式的生活,和海外的文明世界保持聯繫。而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僅次於他們的,是一般農民,他們都希望在偏僻地區的新地上創造繁榮。最窮的是那些小農民,他們必須與擁有奴隸的種植園主競爭才能生存。不論在弗吉尼亞和馬裡蘭,都沒有形成大的商人階級,因為種植園主是直接和倫敦進行貿易的。

南北卡羅來納注定成為南方的貿易中心,主要的港口是查爾斯頓。在這裏,移民們很快學會了把農業和商業結合起來,市場是使地方繁榮的主要原因。茂密的森林也是財源之一,木材、焦油以及馬尾松的松脂,是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南北卡羅來納不像弗吉尼亞那樣只局限於生產一種作物,那兒也出產和出口大米和靛青。一七五O年,南北卡羅來納兩個殖民地共有居民的十萬人。

 

沿海和邊疆

在南方,像在其它殖民地一樣,偏僻地區的開拓和發展尤為重要。人們在海岸附近的殖民地裏找不到更多的自由,便開始向內地推進。在沿海各地找不到肥沃土地的人,或者是那些把土地用貧瘠了的人,發現西部的山區裏頗可立足。因此,內地很快就有了欣欣向榮的田莊。低微的農民,並不是唯一喜歡內地的人。舉一個例子來說,一位很能幹的測量師彼得﹒傑斐遜--美國第三任總統托瑪斯﹒傑斐遜的父親--就在山地裏住了下來,用一碗混合甜飲料買了一百六十公頃的土地。

住在印第安人附近的居民,把小屋當作堡壘。他們以銳利的眼睛和自己所信賴的滑膛槍進行自衛。這些邊疆居民由於環境所迫,都成為非常堅強和自食其力的人。他們在原野上開闢道路,焚林開荒,種植玉米和小麥。男人穿著鹿皮衣服,女人則穿著自己紡製的衣服。鹿肉、野火雞和魚是他們的食物。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娛樂方法,比如舉行盛大的燒烤會,為新婚夫婦暖屋,射擊競賽以及比賽縫墊被褥等。

大西洋海岸地區和內地的殖民地之間,早已存有明顯的裂痕。偏僻地區來的人,在政治辯論上常常侃侃而談,抨擊舊習慣和舊傳統的惰性。由於舊殖民地的人,可以輕易地在邊疆地區建立一個新家庭,這對防止舊殖民地當局阻撓進步和改革,是個有力的因素。海岸地區的當權人物,不得不常常放寬政策,放寬取得土地的條件以及宗教習慣等。否則,人們都要離開舊殖民地,相繼到邊區去謀生了。在發展中國家建立起來的朝氣蓬勃的社會裏,故步自封是行不通的。向山地推進,對後來整個美國的前途是有著重大的意義的。

 

教育和文化的興盛

在殖民地時期建立起來的美國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於未來,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哈佛大學於一六三六年在馬薩諸塞成立。十七世紀末,弗吉尼亞成立了威廉與瑪麗學院。幾年後,康涅狄格又成立了一所高等學府,那就是後來的耶魯大學。但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一種由政府當局創辦的學校制度的成長。一六四七年,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開始實行義務小學教育。不久,除羅得島外,其它新英格蘭的殖民地也相繼實行。

在南方,由於地區遼闊,莊園四處分散,因此,開設像北部密集居住地的那種鄉鎮學校是辦不到的。有些種植園主和他們的鄰居們便一起請幾個家庭教師來教育他們的孩子;另一些人就把子女送到英國去受教育。

在中部諸殖民地,教育情況各有不同。紐約的居民忙著做生意,追求物質上的進步,沒有工夫注意教育事業,因此,教育比較落後。學校沒有經費,皇家政府建立公立學校的努力,時斷時績。普林斯敦的新澤西學院,紐約市的國王學院(即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的新伯倫瑞克的皇后學院(即現在的拉特格斯大學),都是到十八世紀中葉才成立的。

在教育工作方面,諸殖民地中以賓夕法尼亞最為積極。這裹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六八三年成立的,教學生讀書、寫作和記帳。自此以後,每一個教友派的社區,都給本區兒童提供某種初級教育。更高深一點的課程,如古文、歷史、文學等,則在教友派公立學校裏教授。這所學校至今還在費城,校名為威廉﹒佩思公立學校。這所學校對貧民不收學費,富家子弟則須繳費。

在費城,許多與教會無關的私立學校,都教授語文、數學和自然科學,成人還可以上夜校。人們並沒有忽視婦女教育,私人教師則教費城有錢人的女兒學法文、音樂、舞蹈、繪畫、歌唱、文法,有時甚至還教記帳。

賓夕法尼亞的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兩個人:詹姆斯﹒洛根和本傑明﹒富蘭克林。洛根是該殖民地的秘書,年輕的富蘭克林,就是在他的圖書館裏看到了最新出版的科學書籍。一七四五年,洛根蓋了一所藏書樓,把藏書樓和裏面的書籍統統送給費城。富蘭克林對費城的文化事業的貢獻則更大。他創建了一個叫做「講韜」的學會,那是美國哲學學會的萌芽。由於他的努力,費城才成立一所公立學校,即後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他還是第一個訂閱圖書館的發起者,他將這家圖書館稱為「北美訂閱圖書館之母」。

在南方,莊園之間互相交換各種學術書籍,如歷史、希臘和拉丁文經典著作、科學和法律書籍等。南卡羅來納的查爾斯頓,早成了音樂、繪畫和戲劇的中心。一七OO年前,一家地方圖書館在這裏成立。在新英格蘭,最初的移民是帶著他們的小圖書館來的,後來又陸續從倫敦進口圖書。早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波士頓的書店生意就很興隆,出售古典文學、歷史、政治學、哲學、神學和文藝等書籍。

求知的慾望,並不限於安定的移民社區。在邊疆地帶,吃苦耐勞的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雖然住在簡陋的小屋裏,仍舊崇拜學術,干方百計吸引學識淵博的牧師到他們的定居點來。

殖民地的文學創作大都限於新英格蘭,題材主要集中於宗教方面,出版最多的是說教文集。一位有名的 「嚴肅」教士葛頓.馬瑟牧師,寫了約四百部作品。他的傑作「美洲之花上」,由於篇幅浩瀚,不得不在倫敦印刷。在這本對開本的書裏,這個新英格蘭最多產的作家,把新英格蘭輝煌的壯觀的歷史,全部描繪出來。但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品是邁克爾﹒威格爾斯沃思牧師的長詩「審判日」。他用了一些讀了毛骨悚然的語句,來描寫末日的審判。

馬薩諸塞的劍僑有一個印刷所,一七O四年,波士頓出現了第一家辦得很成功的報紙。跟著在新英格蘭,以及其它地方也有幾家報紙相繼出版。在紐約,由於彼得.曾格事件的發生,美洲的新聞自由首次受到嚴重的考驗。曾格在一七三三年創辦了 「紐約週報」,這是一張反對政府的報紙。發行兩年以後,紐約總督再也不能忍受曾格的諷刺,以誹謗罪名把他關在牢裏。審判進行了九個月,曾格一直在牢裏主持他的報紙的編輯事務。這件事引起了所有殖民地的興趣。當時,最傑出的律師安德魯.漢密爾頓替他辯護,指出曾格在報紙上刊載的指責,全部屬實,不能算誹謗。陪審團判決無罪,曾格得以恢復自由。這個重要的判決,大有助於確立美國新聞自由的根本原則。

 

殖民地與母國

在殖民地的所有發展階段裏,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英國政府缺乏控制能力。在初創的階段,殖民地大都可以根據各自的環境,自由發展。除了喬治亞之外,英國政府沒有直接參加過殖民地的建立。在政治指導方面,它也只是逐步發揮作用。

事實上,英王把統治新世界殖民地的主權交給股份公司或領主一事,並不意味著美洲移民完全不受外界控制。根據弗吉尼亞公司和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兩項特許的規定,全部治理權應交由公司負責,而這些公司必須設在英國。所以,那時美洲的居民對於政事,並不比在英王直接統治下具有更多的發言權。

然而,外來的專制統治,以不同的方式瓦解了。在這方面的第一個步驟是倫敦(弗吉尼亞)公司准許弗吉尼亞殖民地的居民選舉代表參加政府。該公司在一六一八年頒發給公司所派總督的訓令裏規定,凡係種植園的自由民均可選舉代表,與總督以及指派的評議會一起共同批准為殖民地謀福利的法律。

這在整個殖民時期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以後,殖民地居民參加本地政府的權利得到了普遍的承認。在很多情況下,英王封地給臣民的時候,都在特許狀裏規定,殖民地的自由民應該對涉及他們的立法有發言權。於是,賜給馬裡蘭的塞西爾﹒卡爾弗特、賓夕法尼亞的威廉﹒佩恩,和南北卡羅來納以及新澤西的領主們的特許狀都具體規定,所有立法都必須取得「自由民的同意」。

只有在兩個地方,沒有明文規定這個自治條款。這兩個地方就是紐約和佐治亞。紐約原來是封給查爾斯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即後來的詹姆斯二世。佐治亞是封給幾個 r受托管理人」的。可是,在這兩個地方,這些統治的條款為期都極短暫;由於殖民地居民堅決要求派遣代表參加政府工作,兩地當局就不得不讓步了。

最初,殖民地居民有權選舉代表參加政府立法部門一事並無重要意義。可是後來,移民利用這個跳板,通過民選議會,幾乎完全把政府控制住了。民選議會首先控制財政事項,進而加以利用。各殖民地相繼建立了一項原則,不經民選的代表同意,不得課稅,也不得隨意動用徵來的稅款,甚至支付總督和其他指派官吏的薪水也不能例外。除非總督和其他殖民地官員同意按照民選議會的意旨行事,否則議會可以拒絕撥款給他們進行重要的工作。這一來,執拗的總督不是拿不到薪水,就是只能拿到一便士。面對這個威脅,總督們和殖民地官員很快就順從人民的意志了。

在很長時間裏,新英格蘭的自治程度,比別的殖民地還要高。最初來美洲的清教徙們如果當初在弗吉尼亞落戶,就得受倫敦(弗吉尼亞)公司的管轄。可是,他們身在普利茅斯殖民地,什麼政府都管不到他們。所以,他們決定自行設立政治機構。在「五月花」號船上時,他們就通過了一個叫做「五月花公約」的政治文件。要「同心協力為較佳秩序與生存而建立一個文明政治社會……由此並要制定頒佈適合於殖民地全體人民利益的公平法律、條例、法令、規章,以及設立治理機構等……」。他們這樣自作主張訂立自治制度,雖然沒有什麼法律根據,但是,也沒有人反對他們那樣做。根據這個公約,普利茅斯的移民許多年來都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處理著自己的事務。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馬薩諸塞。那時,擁有治理殖民地權力的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帶著特許狀移至美洲。因此,整個權力便落在殖民地居民的手裏。起初,來到美洲的那十幾個公司人員,企圖對移民實施獨裁統治。可是,其他移民紛紛要求在公共事務上有發言權,否則,他們揚言要大批移到別的地方去。

公司人員面對這種威脅,只好讓步,而選舉出來的代表們,便掌握了控制政府的權利。其後,新英格蘭殖民地如紐黑文、羅得島和康涅狄格等也成立了自治政府。他們說,什麼政府都管不著他們,他們跟著就成立了像普利茅斯清教徒那樣的政治制度。

殖民地的自治,並非完全沒有受到干預。英國當局在法院裏控告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並於一六八四年宣佈特許狀無效。這以後,所有新英格蘭殖民地都由皇家管理,統治權完全掌握在國王所任命的總督手裏。移民堅決反對此事,一六八八年英國發生革命後,詹姆斯二世政權垮台,移民們把皇家委任的總督驅逐了出去。

這時羅得島和康涅狄格已經和紐黑文合併成一個殖民地,它們並能夠在永久的基礎上再次建立起實際的獨立地位。但是,馬薩諸塞不久又歸皇家統治,不過這一次人民可以參政。和其它殖民地的情況一樣,這種r參政」是得寸進尺的,直到後來政權實際上落到了移民的手裏。這也是通過有效地控制財政的結果。雖然如此,各地總督還不斷接到王室的訓令,要移民們服從符合英國利益的全盤政策,英國樞密院也繼續運用審查殖民地立法的權利。可是,移民是非常聰明的,總有辦法逃避這些限制。

從一六五一年開始,英國政府不時通過一些法律,對殖民地的經濟生活實行某種限制。其中有些法律對美洲有利,但大部分都有利於英國。大體上說,凡是對殖民地最不利的,移民們都置若罔聞。英國方面有時雖然試圖要移民執行這些法律,但是,他們的努力總是半途而廢,當局也就重新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政策。

 

美國人是一種新的人

殖民地享受的高度政治上的獨立,自然導致他們逐漸和英國疏遠。他們漸漸變成「美洲人」,而不是「英格蘭人」。同時,其它國家的移民和文化也源源不斷地來到美洲,與原居民和文化混和一起,更加速了這個傾向的發展。

一七八二年,法國農學家克萊弗果曾經在他的著作中詳述了這件事的發展過程,以及它是如何為一個新國家奠定其基礎的。他在「美國農民來信」一文中寫道:「這個新人,美國人,到底是怎樣一種人?他要不是歐洲人,就是歐洲人的後裔。因此那種驚人的混血情況,在別的國家是見不到的……我可以給你指出一個家庭,祖父是英國人,他的妻子是荷蘭人,兒子和法國女人結婚,生了四個孩子,這四個孩子娶的是國籍不同的妻子。他就是美國人,這個人把他的古老的偏見和習慣遺留了下來,又從他所接受的新的生活方式裏,和他所服從的新政府裏,以及他所保持的新地位裏接受了新的偏見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