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競爭與合作﹕變化中的格局

約瑟夫‧斯坦尼斯勞(Joseph A. Stanislaw)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總裁(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rule for Challenges to Energy Security

斯坦尼斯勞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寫道﹐國際能源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可以通過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而實現各自的目標。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創造使市場能夠自由運作的新的競爭環境﹔制訂一整套執行規則和指導方針﹐使國家﹑產業和技術之間能夠展開競爭。他明確地指出﹐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工作﹐可能會要求我們徹底地改變對競爭與合作的看法。斯坦尼斯勞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建立溝通生產國與消費者﹑民族經濟與自由市場﹑能源需求與環境因素之間的聯繫。他說﹐這種做法將加強合作並創造一個更加穩定和具有可持續性的國際環境。

在世界各地﹐國家和地區能源市場在貿易﹑競爭和外國投資方面的開放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就連仍保持石油工業國有化的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等國最近也採取開放措施﹐與外國公司在天然氣開發領域展開技術和經濟合作。墨西哥已經與外國公司建立了服務合同關係﹐但沙特阿拉伯自從其石油業於1975年國有化以來還是首次允許外國人在天然氣領域進行投資。參與投資的公司來自全球各地﹐包括俄羅斯﹑中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法國。

同時﹐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簽署十年後﹐有關統一北美能源市場的一些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世界各地市場開放的速度減慢 ﹐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市場開放的程度還不足以產生足夠的透明度和真正的競爭﹐而北美能源供應再次成為一個安全議題。

因此﹐哪一種趨勢佔主導地位呢﹖是進一步開放市場還是後退到更繁瑣的市場監管﹖在考慮國際能源競爭與合作的問題時﹐應當提出的問題不是誰在取勝﹐而是市場如何適應參與各方的不同需要並推動近年來越來越普遍的合作。

據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計﹐全球能源業在未來30年裏將需要16萬億美元的投資──這是前所未有的。各個行業生產物資和提供服務需要能源﹐而個人維持生活品質也需要能源。能源生產國需要公平的價格來繼續勘探﹑開採和生產石油﹐而能源消費國則需要廉價能源來建設經濟。這些需要可能看起來截然不同﹐但可以通過鼓勵在主張相互依賴的國家之間建立經濟聯繫來加以平衡。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通過承認這一簡單的現實﹐這就是﹐生產商需要確保對能源有穩定的需求﹐而消費者則需要得到供應保障﹐並承認市場對平衡供求關係具有關鍵作用。

這裏需要的是格局的轉變──問題不在於合作或競爭﹐而是合作與競爭。國際能源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可以通過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而實現各自的目標。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創造使市場能夠自由運作的新的競爭環境﹔制訂一整套執行規則和指導方針﹐使國家﹑產業和技術之間能夠展開競爭。

新格局的首要特徵必須是資訊和決策的透明性﹐特別是良好的公司管理方法。新格局還必須承認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鼓勵制訂保障參與者的存在和環境安全的規章﹐所有這一切將使各方間的關係和相互依賴得到充份發展。我們因此能夠為生產商和消費者﹑政府和個人﹑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創造雙贏的局面﹕一個更加穩定﹑因合作與競爭而使資源和服務的使用更加有效的世界。

 

歷史上的能源合作

自路德維格‧諾貝爾(Ludwig Nobel)和羅伯特‧諾貝爾(Robert Nobel)從19世紀末開始向歐洲出口俄羅斯石油以來﹐國際合作和經濟交往就始終是石油工業的特徵。國際合作的一個比較近期的例子是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現為歐洲聯盟理事會)在90年代實施的《能源憲章條約和議定書》(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Protocol)。憲章的目的是提供投資﹑運輸和貿易等領域的法律保障﹐以推動西歐與前蘇東國家之間的工業合作。

在2002年和2003年﹐美俄商用能源峰會(US-Russia Commercial Energy Summits)在俄羅斯能源部和經濟發展與貿易部以及美國商務部和能源部的聯合主辦下召開。俄羅斯和美國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這兩次會議上確定了在俄羅斯投資和改善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的機會。

由於能源領域中的政治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建立了一批富有希望﹑得到企業支援的項目。巴庫-傑伊汗(Baku-Ceyhan)輸油管──由英國石油公司﹑阿塞拜疆共和國國有石油公司﹑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共同承建──現已通過土耳其傑伊汗出口設施溝通了裏海(Caspian Sea)的石油生產與歐洲和歐洲以外地區的需求。有關未來在俄羅斯廣袤的薩哈林島(Sakhalin Island)天然氣儲藏地生產天然氣的計劃包括向日本──可能還有中國﹐甚至美國西海岸──出口。推動這兩個項目的合作力量一方面來自政府的參與﹐另一方面來自沒有市場的能源是毫無價值的能源這樣一種認識。

 

競爭因素

國際能源業以三對強大的競爭力量為標誌﹕

1. 生產國與消費國

過去﹐歐佩克(OPEC)與石油消費國之間常常發生政治衝突。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70年代著名的阿拉伯石油禁運。然而﹐進入90年代和新世紀後﹐這一歷史關係發生了變化。為促進石油生產國和石油消費國以及國際能源機構和歐佩克之間的對話而創立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對話論壇(Producer-Consumer Dialogue)已經保持了將近十年。這一對話論壇現改名為國際能源論壇(International Energy Forum)。對話的焦點是交換數據﹐提高供求資訊透明度﹐加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及增進市場買賣雙方的相互瞭解。除日益加強對話外﹐生產方與消費方之間的經濟合作在繼續加強﹐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的天然氣項目以及許多其他項目都反映了這種趨勢。

 

2. 競爭與監管

長期存在於市場開放與市場監管之間的衝突今天仍在繼續。這既存在於國家之間──如美國反對歐佩克通過實行生產配額對市場進行控制──也存在於國家內部﹐表現在有關私有化和國有化問題上持續不斷的爭論。

例如﹐在蘇聯制度下長期為國家所有的俄羅斯能源業近年來經歷了向私有投資環境的巨大轉變。結果﹐俄羅斯石油年產量以10%這一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3. 經濟發展與可持續性

世界各地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繼續向產業界和政府提出挑戰﹕如何既實現獲利性經濟增長又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了獲得成功﹐發展項目必須消除環境障礙﹐贏得社區支援﹐遵守當地法律﹐滿足所在國政府要求﹐同時又要使這一切在經濟上做到合情合理。

顯然﹐要滿足這些有時是相互排斥的要求困難重重。在加利福尼亞﹐由於當地公民不願意讓有關部門在加利福尼亞興建電廠﹐結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2000年夏天加州的電力危機。就更大的範圍來說﹐經濟上的考慮使一些重要國家不願意批準《京都議定書》﹐從而基本上使多年的談判前功盡棄。

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這兩者之間找到妥善的平衡並非易事。例如﹐為了滿足供應短缺的北美市場上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最大的挑戰是確保當地公民同意興建必要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再氣化站。

 

誰是贏家﹖──命題錯誤

關於競爭與合作這兩股勢力﹐人們習慣提出的問題是﹕誰取勝了──是生產國還是消費國﹖是生產部門還是消費部門﹖是發達經濟還是發展中經濟﹖是傳統能源業還是新興能源業﹖

各方如想實現真正的格局轉變﹐從這樣的出發點看待這一"衝突"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在競爭與合作這兩股力量之間找到平衡﹖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搭建橋樑。這就是說﹐要建立或加強經濟聯繫﹐將生產方與消費方﹑民族經濟與自由市場﹑能源需求與環境考慮聯繫起來﹐同時加強合作﹐創造一個更加穩定﹑更具有可持續性的國際環境。

 

格局

建設這座經濟橋樑首先必須創造一種格局﹐讓各方參與競爭﹐增強市場效率與合作﹐從而滿足各方的需要。各方參與者──政府﹑產業﹑消費者以及非政府群組織──的作用是通過提供更好的資訊和更高的透明度建立遊戲規則﹐使經濟競爭與合作中的各方能夠以有效的方式充份參與。各方必須能夠得到有關需求﹑需求模式﹑未來需求趨勢以及替代能源和開發規劃的可靠資訊。

這樣的格局使參與者能夠通過競爭提供可靠廉價的能源﹐以滿足消費國的需要﹐同時為生產國和生產商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市場。上述標準不僅能夠滿足需求﹐也有助於發展中國家實現其"潛在"需求──即因人們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而產生的能源需求﹐由此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

國際合作規則也必須與對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相平衡。必須在個人對更高的生活水準的需要與對潔淨﹑安全的環境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

也許達到這一目標的唯一一條最重要的途徑是開發新能源技術。公司間和產業間的合作使技術能夠在市場的環境中得到開發﹐而公平遊戲規則促進技術推廣。這是關鍵的一步﹐因為技術不是單純地轉讓﹐它只有在買賣雙方從中獲利時才會得到推廣。

技術合作的一個重要例子是美國歐盟非核能源合作通訊協定(Non-Nuclear Energy Cooperation Agreement)的燃料電池附加條款(Fuel Cell Annex)。根據這項通訊協定﹐美國能源部將與歐盟機構聯合開展研究。能源部長斯潘塞‧亞伯拉罕(Spencer Abraham)在宣佈這一通訊協定時說﹐它"是推動我們擴大利用氫能﹑以此作為替代燃料這一共同日程的關鍵性一步。"類似的合作也已開始在企業之間展開。有20個汽車製造商﹑石油生產商和燃料電池公司及政府機構參加的加利福尼亞燃料電池夥伴關係(California Fuel Cell Partnership)打算生產在加利福尼亞道路上奔馳的燃料電動汽車。這個由不同實體群組成的團體如果獲得成功﹐那麼這項技術無疑會迅速推廣到其他各州和國家﹐從而開始改變能源需求的模式。

 

合作──一件功效顯著的商品

為了使新興國家擁有能夠滿足其"潛在"需求的能源﹐國家政府和公司必須重點開發各種形式的能源。在資源開發﹑出口策略和新能源技術等領域展開合作將有助於推動這項工作並最終使生產商和消費者都受益。

國內政策可以在穩定國際市場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謀求廉價﹑供應有保障的能源的消費國一般制訂的政策是鼓勵尋求多種供應來源﹑提高國內資源利用度﹑開發對環境有利和可持續的能源。一個國家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進口能源的需要﹐就會減輕國際市場承受的壓力﹐保障新興國家得到穩定的能源供應。

各國和各公司之間在能源開發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不起的進展。除上述提到的例子外﹐還有無數其他的成功例子﹕

  • 在歐盟推動下出現的歐洲天然氣市場的開放在國際競爭和貿易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雪佛龍德士古公司(ChevronTexaco)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sub-Saharan Africa)興建了一條1054公里長的輸油管路﹐通過喀麥隆位於大西洋的海港將乍得的石油供應與世界市場溝通。

  • 已經在興建中的2350公里長的哈薩克斯坦-中國輸油管路﹐將把哈薩克斯坦西北部油田與中國西部的煉油廠連接起來﹐反映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控股的哈薩克斯坦第三大石油生產商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KazMunaiGas)之間的合作規模。

  • 有關從中國西部到上海地區橫貫東西的天然氣輸油管路的提案將把一個大型供應中心與最富有希望的新興需求市場連接起來。這項工程將由俄羅斯﹑中國和西方能源公司聯合承擔。

  • 俄羅斯與日本正在醞釀的納霍德卡(Nahodka)工程將把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Lake Baikal)地區的石油輸送至俄羅斯太平洋海岸的出口港(隨後可能還鋪設一條平行的天然氣管路)。

另外正在籌備中的還有連接遠東﹑中東和南美各地偏遠的天然氣供應地和有著巨大石油需求的北美﹑亞洲和歐洲市場的一大批液化天然氣進出口計劃。 為了使各方在世界舞臺上加強合作﹐促進國際穩定和安全﹐首先必須要求參與者的供應﹑需求和價格的資訊具有透明性。一旦建立起包含必要監督機制和環保機制的市場﹐就能持續向前邁進。

開放全球市場可以推動民間資本的流動﹐為資源和技術的開發提供便利。生產商和消費者均可利用這些技術來改變成本結構﹑滿足需要﹑提高生活水準﹐並促進可持續發展。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和創造有效公平的競爭格局﹐使經濟參與者能夠在國際能源領域展開業務往來。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並行﹐是獲得世界在未來30年所需要的16萬億美元能源投資的唯一途徑。

(完)

 

rule for Challenges to Energy Security

本文表達的意見不一定反映美國國務院的觀點或政策。

rule for Challenges to Energy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