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發展中國家﹕建立新型合作夥伴關係的必要性戴維‧奧賴利(David J. O'Reilly) 客觀條件決定了石油企業必須在世界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地區從事業務活動──這種挑戰性不僅涉及勘探和開發新能源所必需的技術﹐而且體現於社會和經濟上的差距。 確實﹐世界上很大一部份能源蘊藏在發展中國家﹐那裏的人民日復一日地在疾病﹑營養不良以及不穩定的社會制度和武裝衝突中掙扎。貧困是這些棘手的問題的根源。 至於全球貧困問題﹐現有的統計數字令人非常不安。據估計﹐世界上有一半人口每天的生活費用相當於兩美元﹐15億多人口沒有用電。僅非洲就有3億多人口──佔非洲人口的一半──每天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事實上﹐非洲人民年均收入還不及歐洲或日本農民每年就一頭牛所得到的補貼。 儘管如此﹐經常有人問我﹐企業為什麼要關心減貧問題。在今天這個息息相關卻又非常脆弱的世界上﹐這樣做有其迫切的原因。與社會的其他群組成部份一樣﹐企業必須關心這個問題。事實上﹐沒有任何其他社會群組織比企業更需要﹕
最近﹐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授予本公司國務院最高的傑出企業獎。這項榮譽是我們的尼日爾分公司的員工們為改善尼日爾三角洲人民的生活品質多年來不斷努力的結果。 毫無疑問﹐獲得這項獎勵是本公司的榮耀。但更重要的是﹐它突出敘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指導思想方面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僅僅投資建廠是不夠的。正如利昂‧沙利文牧師(Reverend Leon Sullivan)在生前所說﹕我們不僅要伸出協助的手﹐還要輔助說明人們自立。
當然﹐沒有任何企業能夠只手擎天。 為消除貧困的根源﹐我認為需要在貿易改革﹑人力資源建設﹑債務減免和更有效地提供發展援助等方面取得進展。這些工作必須與政府實施良政和提高透明度的改革齊頭並進。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看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在人口中得到更廣泛的分配。我還堅信﹐有必要建立具有創新意義的新型全球夥伴關係﹐倡導協作﹐不僅要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而且要確保全社會廣泛分享增長收益。為了實現顯著和持久的變革﹐所有利益相關者──政府部門﹑非政府群組織﹑社區和企業界──必須協同努力。
各盡其職
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國際開發署與私營企業合作的最大項目﹐它為政府開發新的資金和技術來源開闢了途徑﹐同時為企業提供了貢獻力量的機會。一些大型救援群組織和非營利機構也加入了這一合作項目。我們求助於在農業﹑金融和教育──甚至在種子繁殖和山羊養殖──等領域有豐富經驗的非政府群組織。我們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合作﹐包括國際銀行和發展機構﹑安哥拉政府﹑特別是當地社區和農民。 截止於今年年底﹐僅一項旨在恢復安哥拉小型農場的行動計劃即援助了近90萬人──約佔該國總人口的8%。 這個例子顯示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但這種成功只有在新的夥伴關係和聯盟將各方的力量凝成一體時才會實現。 顯然﹐很多公司──包括雪佛龍德士古──的商業目標與全球各地的經濟增長密切相關。但是﹐除非人類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否則在世界上經營業務將會很困難﹐更談不上開創新的市場和經濟增長的機會。 有效的合作夥伴關係可以消除壁壘﹐這些壁壘往往將發展中國家同國際社會隔離開來﹐使它們接觸不到各種新思想。合作夥伴關係還能消除因政府﹑企業和社區各執己見──甚至互不信任──而形成的壁壘。 巨大的經濟差距使一個地方的人受到珍視的程度甚至不如另一個地方的牲畜﹐我們不禁自問﹕在這個日益縮小的世界中我們對此還會忍耐多久﹖我堅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開始消除這巨大的差距。 (完)
本文表達的意見不一定反映美國國務院的觀點或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