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考
__________
 

《農業生物技術》專題文章之一

「從貿易和發展角度談美國國際生物技術政策」
(Trade and Development Dimensions of
U.S.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Policy
)

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商務和農業事務的副國務卿
艾倫‧拉森
(Alan Larson,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conomic, Business and Agricultural Affairs)

 

生物技術是當代最有前途的新技術之一。農業生物技術產品的擴大使用和貿易發展﹐正在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帶來繁榮和福祉。遺憾的是﹐在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擴大開發和使用安全的生物技術產品的同時﹐一些國家卻對這些產品施加不合理的限制。這些限制威脅國際貿易體制﹐而且妨礙發展中國家通過挖掘生物技術的巨大潛力來改善本國人民的生活。

生物技術與發展

2000年的世界人口大約為60億﹐到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上升到90億。因此﹐日益擁擠的地球需要出產更多人的口糧。糧食生產必須增加﹐而且必須以環境能夠承受的方式進行。自1980年以來﹐發展中國家內50%的農業生產力提高是通過改善育種技術實現的。改良種子的途經包括改進傳統手段﹑發展傳統雜交技術和採用生物技術。生物技術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它可以做出重要貢獻。

農業生物技術以能夠更好保持環境的方式實現農作物生產力的提高。在美國﹐對農業生物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正在使農藥用量減少﹐有利於環境的農耕方式更加普遍﹐如可以減少水土肥料流失的"免耕"法。產量提高意味著在同樣面積的土地上可生產更多的糧食。隨著今後人口壓力的增加﹐如果能夠在不損失熱帶雨林這種重要生態的情形下﹐為世界日益膨脹的人口生產足夠的糧食﹐將對環境有巨大好處。

美國不是受益於生物技術的唯一國家。從生物技術產生的新的農作物正被用於發展中國家﹐如阿根廷﹑南非﹑中國﹑菲律賓和印度。生物技術對這些國家的吸引力在於﹐這些品種給農民帶來直接好處。例如﹐在中國﹐小戶農民大量種植生物技術培養的各種抗蟲棉後﹐對殺蟲劑的需要減少﹐這不僅使成本降低﹐而且大大減少了同危險化學物質的接觸﹐使農民更健康﹐使他們的收入增加﹐有能力給家裏買更好的食品或者送孩子上學﹐而不是讓孩子下地勞動。這樣的結果在農民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國家推廣開來﹐就形成了繁榮發展的機會。

目前的挑戰是﹐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通過試驗和檢驗的生物技術品種﹐並輔助說明開發適於這些國家當地條件的新品種。這就是美國支援用生物技術發展抗病蟲害的主要糧食作物的原因﹐例如﹕抗蟲豇豆﹐抗病香蕉﹑木薯和紅薯等。生物技術還可以為營養不足的人口提供改善飲食的捷徑。例如﹐正在開發的一種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大米"金稻米"("golden rice")﹐將有助於防止由於營養不良而導致的失明。

新型生物技術的有益的潛力不應遭到拋棄或被無謂地擱置。去年﹐由於一些肆無忌憚製造恐懼的﹑毫無科學根據的危言﹐幾個非洲國家不願接受它們所急需的糧食援助──這是大多數美國人每天食用的糧食。不能再這樣。相反﹐國際社會應該面向發展中國家──就像美國正在做的那樣──解釋對生物技術產品有多麼安全的管理﹐敘述它可以被安全地在國內消費和向國外銷售﹐造福於所有人。

生物技術與貿易

儘管生物技術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有益﹐但生物技術作物卻成為多項貿易爭端的焦點﹐而包括20名諾貝爾獲獎者在內的全世界3200多名有聲望的科學家都得出結論認為﹐就對人體健康的威脅而言﹐目前市場上的生物技術產品並不比傳統產品的危險大。

維護自由和公平的貿易制度的唯一途經﹐是以合理﹑客觀和有科學依據的方式管理在這個制度中交易的產品。有了這樣的制度﹐我們就能夠對我們交易的產品的安全性具有信心。國際制度如何對待生物技術作物將不僅影響到生物技術﹐而且影響到所有新技術。我們非常需要走對這一步。

對生物技術產品貿易乃至對所有產品貿易的管理規則﹐都必須基於科學化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制。世界貿易群組織(WTO)的「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通訊協定」(Agreement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規定﹐管理進口產品的措施必須有"充份的科學依據"﹐而且各國"不拖延地"執行規章核准程式。

一旦以科學為決策依據﹐各國會比較容易就規則達成共識。例如﹐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最近批準了以科學為依據的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生物技術食品安全評估指導大綱。大綱獲得了包括美國﹑歐洲聯盟成員國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內的169個委員會成員的的一致通過。

包括食品法典委員會在內的三個制訂國際標準的機構得到世界貿易群組織「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通訊協定」的特別承認。食品法典委員會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側重於防止蟲害在植物和植物食品中的出現和傳播。國際獸疫局(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pizootics)則行使針對動物健康的類似職責。所有這三個機構的工作都以科學分析為基礎。世界貿易群組織繼續根據這幾個機構的結論評估生物技術產品﹐而這幾個機構也繼續把它們的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這兩點對於國際貿易體制的信譽至關重要。

美國支援給農業生物技術的使用建立起可行﹑透明和以科學為基礎的規則。事實上﹐美國政府向一些國家提供技術協助﹐輔助說明它們建立自行管理這一技術並使之為本國公民謀福利的能力。一旦各國以科學的方式對待生物技術﹐就能夠為生物技術產品的管理和貿易建立起公平的規則。美國致力於同貿易夥伴一道﹐以科學的方法對待生物技術﹐並且堅信﹐這是確保建立公平和安全的農業生物技術貿易體制的最佳途徑。

結論

農業生物技術既能夠輔助說明發展中國家也能夠輔助說明發達國家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生產力。對農業生物技術的應用實行科學管理﹐可以促進安全的生物技術產品的自由貿易﹐有助於妥善利用這一技術推動發展。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包括歐洲聯盟的科學家──都致認為﹐沒有證據顯示經核准的生物技術食品對環境或人體健康構成危險﹐或者比傳統產品有更大危險。確實﹐農業生物技術的任何所謂不良影響都僅限於理論和可能性﹐而它的諸多好處已經展示在人們面前。生物技術對世界未來的繁榮如此重要﹐它是不容被忽視的。

(完)

返回頁首

返回《農業生物技術》期刊目錄

 

 

 

* * * * * *



美國國務院
國際資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