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社會變革的非暴力途徑
Nonviolent Paths to Social Change

2009.03.01

希林·伊巴迪:信仰自由
Shirin Ebadi: Faith in Freedom

 

聽過200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希林·伊巴迪(Shirin Ebadi)講話的人,無論同意她的觀點與否,都不懷疑她堅定不移地致力於人權和政治自由事業的精神。

一位加拿大籍伊朗裔律師在伊巴迪於多倫多發表演講後在Iranica.com網站上評論說:“她所表現出來的精力和激情使(她的)每一個字如咚咚鼓聲,在講話結束後仍在大廳裏回蕩。”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宣佈這一獎項時說:“作為一名律師、法官、演講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她在自己的祖國伊朗大聲疾呼,她的聲音遠遠超越了國界。她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工作者、一個勇敢的人挺身而出,從不畏懼她自身安全受到的威脅。”

伊巴迪生於1947年,畢業于德黑蘭大學,並於後來在司法部工作時在德黑蘭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她是伊朗第一位女法官,曾擔任德黑蘭市法院院長。在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後,婦女被視為不適於擔任這樣的職務,她因此被迫辭職。當局讓她在她曾經擔任院長的法院當書記員。

伊巴迪辭了職,開設了自營律師事務所,並就一系列法律問題大量寫作,特別是與婦女、兒童和家庭法有關的議題。她還開始受理難度大、具有潛在危險的涉及壓制自由言論和人身騷擾的案件,甚至受理了涉及被與政府安全部門有關係的人殺害的改革人士的案件。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Service)的一位中東分析人士評論說:“她拒絕保持沈默並願意受理政治上敏感的案件,這為她贏得了世界各地人權組織的敬佩。”

儘管遭到來自政府的威脅和騷擾,伊巴迪為人權,特別是為婦女和兒童的權利展開的多方鬥爭繼續在伊朗和國際上引起反響。在國內,她於1995年幫助建立了支持兒童權利協會(Association for Support of Children’s Rights),2001年建立了捍衛人權中心(Human Rights Defense Center)。她繼續大量寫作和經常外出旅行,到歐洲、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就社會公正和婦女在伊斯蘭教中的角色等問題發表演說。 

伊巴迪譴責國外對伊朗和其他國家事務的干涉——“我堅決認為,暴力不會帶來任何有用和持久的東西”——但同時也堅決強調自由與民主理想的普世性,特別是對於婦女而言。在回憶錄《覺醒中的伊朗》(Iran Awakening)中,她指出,舊政權規定強迫婦女摘下頭巾,而新政權則要求婦女重新戴上頭巾。“禮薩·汗(Reza Shah)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把婦女的身體當作政治議程來採取行動的伊朗統治者。 ”

2006年,伊巴迪與其他諾貝爾獎得主創立了婦女諾貝爾行動計畫(Women’s Nobel Initiative),旨在“彙聚我們的非凡經歷,團結一致,為實現公正與平等的和平而努力”。兩年後,該組織對伊朗政府重新發起的騷擾和恐嚇埃巴迪和她領導的人權組織的行動提出譴責。

伊巴迪2009年1月對伊朗國際人權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Human Rights)說:“無論有多大的壓力,我都不會離開伊朗,不會停止我的人權活動。我將繼續走這條道路。”

伊巴迪在《覺醒中的伊朗》中寫道:“過去23年裏,從我被剝奪法官職務那天起……我就一再重複這個主張:與平等和民主諧調一致的對伊斯蘭教的解釋是對信仰的真實表達。束縛婦女的不是宗教,而是那些希望把她們禁錮起來的人下達的有針對性的專斷命令。我的工作正是基於這一信念以及對伊朗的變革必須是來自伊朗內部的和平變革的信念。”

本文表達的見解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