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繪美國:教師資源手冊
聖母無染原罪修會教區(Mission Nuestra Senora de la Concepcion),1755年
這幅1930年代重建的水彩畫,只淡淡帶出傳教區250年前的光彩炫目模樣。現在只剩石頭裸露在外的這棟建築,曾覆蓋著白色灰泥和紅藍黃黑的裝飾圖案。有著一個在西南藍色天空下閃閃發亮的圓頂,它當時一定高聳於周遭平原之上。
傳教區住了許多不同的游牧部落,他們被統稱為柯庫兒太肯(Coahuiltecan)。在聖芳濟教會的經營下,傳教區組織成一個小村莊,內有許多以教堂為中心的建築。修道士住在教堂側邊的小房間,傳教區裡的印地安人沿著建築群內側的圍牆搭屋居住。再過去是果園、田地及放養家畜的牧場。 教堂是按照17世紀華麗的西班牙巴洛克風格設計,由土磚和碎石建成,內外用石頭做面,再塗上一層灰泥。天主教傳統決定了建築的平面設計,從鳥瞰圖可看出,它呈十字架形狀。一間長長的中央大廳(中殿)從西南入口通到東北端的祭壇,與第二間水平的大廳(翼廊)交叉,交會點稱為十字交叉處(crossing),上有採光的圓頂。 教堂的內外均飾以壁畫(在灰泥上作畫),更有雕像和浮雕的裝飾。在外部,幾何及花草圖案的邊飾強調教堂的建築層面,還帶出窗子的輪廓及營造出框住鐘樓開口的假柱。塔上寬闊平牆的整體圖案類似西班牙的瓷磚作品,每個方格都有一個被圓圈圈住的花十字架。 傳教區仍然包含曾以顏色和宗教意象賦予室內生氣的部分壁畫。其中最不尋常的是一個畫在圖書館天花板上、散發光芒的太陽。雖然太陽在基督教藝術中經常被當成上帝的象徵,但圖裡一個留著鬍鬚的混血兒(西班牙人和美洲印地安人祖先之混血後代)在看著我們,卻是有點令人吃驚。 教學活動 <<< 返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