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繪美國:教師資源手冊
愛德華•霍普 (1882-1967)《鐵道旁的房屋》,1925年
陽光照在《鐵道旁的房屋》(House by the
Railroad),亮到足以在雄偉的維多利亞宅第上投下深深的陰影,卻驅不散一股悲哀的氣息。這幅畫在表達愛德華•霍普的中心主題︰現代生活的疏離。霍普的畫並不是歌頌咆哮20年代之精力與繁榮的愉悅軼事圖像,他用實體或心理上不帶感傷的孤立場景來描繪現代生活。多數的場景都在都市裡,那裡的人們經常看起來不舒服和格格不入。其他像《鐵道旁的房屋》一樣的畫,都在尋常的風景裡描繪孤單的建築。霍普的《鐵道旁的房屋》象徵農業社會因現代的發展而被拋在一旁時,所感受到的失落感。
就像房子一樣,這個場景本來可以更具吸引力。高處的有遮罩窗戶,過去必定俯視著一片美景;雙走廊和塔大概是為了取得某種視野而設計,也許就是前方數英里外的茂盛鄉村景象。現下,這些窗子似乎緊緊關上,窗簾多已拉上,對一處已鮮少風景可欣賞的地方而言,它們變得過時了。房子可能已沒人住;無論如何,可明顯看出大自然的消失,類似查爾斯•席勒《美國風景》(參看15-A)裡的工業景象。《鐵道旁的房屋》可以被視為席勒在國內的搭配作品,然霍普似乎感覺不到席勒對現代生活的矛盾態度。無論霍普認為房子是永遠的美麗或是無可救藥的老舊,他將其呈現為一個恆久的過去象徵。 現代的發展與歷史的延續這兩個主題,一起出現在畫的第二個人造特徵裡,即鐵軌是如此的靠近房子,只要火車經過,窗子就會發出卡嗒卡嗒的聲響。從我們出奇低的角度來看,鐵軌似乎穿過房子的下緣,或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它成了房子的一部份,成為美國生活的新基礎。身為一個持久的進步象徵,鐵路是工業變遷的主要原動力。它擴大現有的城市並在邊境上創造新的城市。它也為美國人提供空前的機動性,讓他們得以探索國家的其他地區。如艾伯特•比爾史塔(參看8-A)在前一個世紀所觀察的,鐵路的發展犧牲了美國的荒野。即使在19世紀初期,湯瑪斯•柯爾已經想到從東岸早期住地遷徙的後果。如《聖軛山風景》(參看5-A)所示,一個照顧得很好的鄉間雖有實用和美學的優勢,卻永遠改變美國引以為傲的未受破壞天然風景。 霍普拒絕歐洲的影響,主張美國藝術應該捕捉國家的性格。像柯爾和比爾史塔一樣,他表達自然與文化間的緊張。雖然鐵軌通常與現代生活的噪音、速度和迅速變化連在一起,這個場景卻出奇的寂靜,好像工業化浪潮已經跳過它。霍普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作畫,似乎對城市化的美國找不到什麼可以讚揚的地方,原始的田園景致已被破壞。這裡,鐵軌是土地的顏色,取代曾經形成美國文化背景的溪流、谷地或農田。 教學活動
<<< 返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