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繪美國:教師資源手冊
路易斯‧蒂芙尼(1848-1933)《秋景 — 生命之河》,1923至1924年
紐約市蒂芙尼珠寶創始人的兒子路易斯‧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對他父親的事業不感興趣。相反地,他到巴黎接受繪畫的訓練,返回紐約後就決定將他的才能投入裝飾藝術中。「我相信與畫圖相比,它〔裝飾藝術〕有更多的東西」,他說。到了1890年代,蒂芙尼開始探索彩繪玻璃這種自中世紀以來大致沒有變過的媒介,看它有多大的可能性。19世紀末,彩繪玻璃有了一次復活的機會,因為美國城市在逐漸繁榮的過程中,大量地興建教堂。彩繪玻璃逐漸進入世俗領域,主題也由聖經故事轉換成自然的主題和林地。這些發亮的窗子像風景畫一樣,為都市住宅引入自然的美感。它們稠密的圖案還有額外的好處,可以擋住普通窗子外會顯露的骯髒街道和後巷景象。
蒂芙尼的野心是用玻璃創造油畫或水彩畫的效果,卻沒有用到瓷釉裝飾。為達此目的,他發展新的生產及運用彩繪玻璃的技術,最終達成光靠顏料無法達成的多種視覺和觸覺效果。《秋景》是他比較後期的作品,裡面蒂芙尼幾乎用上十八般武藝︰用雜色斑點玻璃來做出微暗的天空;用五彩碎紙玻璃(將彩繪玻璃薄片嵌入表面)做出秋葉顏色的變化;用大理石化玻璃做出大石頭;用波狀玻璃做出前景水池。為加深顏色並提高遠山的深度,蒂芙尼貼了好幾層的玻璃到窗子的背面,是一種稱為plating的技術。但他自己應該知道,窗子的全部效果,要靠穿透之自然光的強度,如此整天和整年,風景才會一直神奇地變化。 作為一幅類似精心製作、畫架上表框畫的窗子,《秋景》實現了將藝術引入日常生活的美學運動。像他同時期、經常被認為是該運動在美國主要推動者的詹姆士‧惠斯勒(參看11-B)一樣,蒂芙尼關注的是房間整體的裝飾效果,要把這些裝飾編織成單一協調的圖案。他發現無數種讓他的藝術具有實際目的的方法,可以用來設計所有的東西,從書到家具;然不管用哪種媒介,他說,他的主要考量只是「追求美」。 教學活動
<<< 返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