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裡(至少在一開始時)外國人總是被視作其原來所在群體的代表,而不被視作個體。在許多場合中,在美國的中國學生會被當作「外國學生」「亞洲學生」、「東方學生」或「中國學生」。每一個美國人對您的反應取決於他/她以往與外國學生、亞洲學生或中國學生的接觸以及對他們的看法,而與您本人無關。下面的方框中列舉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典型看法。
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典型看法
美國人對中國學生的典型看法包括:
‧ 聰明
‧ 非常努力(通常會用「勤奮」這個詞來描述)
‧ 一心讀書,因此不是美國人敬佩的那種「全才」
‧ 數學特別好
‧ 英語講得不太好
‧ 不擅長體育運動
‧ 不會喝酒
‧ 不會「放鬆」,在聚會中行為過於拘謹
‧ 「喜歡紮堆」,即喜愛與其他中國人來往
‧ 有禮貌
‧ 不主動
請記住,大多數美國人不知道區分來自中國大陸和其他地方的中國人,甚至不把中國人區別於日本人、韓國人或越南人。
不要因為上述成見而感到沮喪。說到底,人人都會有成見,不要因此而感到憤怒。您可能就成見這個題目與人進行很有趣的對話 — 可以討論存在哪些成見、產生成見的原因、會有哪些影響等等。請記住,您對美國人和其他群體的看法也會有成見。下一頁的方框中描述了中國學生對美國人的成見所導致的後果。
對美國人的典型看法及其影響
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Zhen Zhou在向一群美國教育界人士作報告時講述了她對美國人產生最初強烈印象的一件事。當時她作為導遊帶著一群美國老師參觀石林。其中一位老師對他所看到的事情所作的評論使Zhen Zhou認為具有侮辱性。
Zhou在報告中說:「……設想一下他給我留下了什麼樣的美國人形象,可能是不懂得為別人著想,也可能是粗魯,至少是自高自大,具有挑釁性。因為中國文化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所以我們期待所有有教養的人都會謙虛,替他人著想。
她接著說:「最糟糕的是他給我的印象使我對美國人產生了成見。」
Zhou接著講述了這種成見如何影響了她對美國人的看法:
「這類成見非常頑固,會由於其他人講述的事情和新聞媒體的報導而加深。在那以後的十年中,我對美國人一直是這種看法,因此我儘量避免與他們接觸。這種成見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篩檢程式,與之不符的新資訊全被過濾掉。那以後我是否曾經遇到過友善的美國人呢?毫無疑問,但我認為這些友善的美國人是例外。如果我沒有機會來 [美國] 訪問,認識更多的人,我對美國人的那種成見至今也不會改變。」
Zhou,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