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美國節日!

獨立紀念日(七月四日)
Independence Day (July 4)


(© AP Images)


〞就此宣佈所有土地、及生活其上的所有居民均獲自由。〞
-寫於自由鐘(Liberty Bell)上的銘文

十八世紀中期,英國在新世界(New World)十三個殖民地的居民開始認為受一洋之外國王掌控的日子不好過,他們也厭倦了英國強徵的重稅。然而獨立是種漸進而艱辛的過程,殖民地居民無法在一時之間拋棄他們身為英國公民的身份、也忘不了他們曾宣誓對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效忠。

〞波士頓茶葉事件〞(tea party)及一場大屠殺(Massacre)加速了美國走上獨立的命運,再加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動盪不安,殖民地居民於是漸漸團結了起來。1767年,英國在印度的一家茶葉公司營運不善,而為了挽救這家公司,英國在1773年開始在殖民地強徵茶葉稅。半表抗議、半帶開玩笑性質地,山穆.亞當斯(Samuel Adams)挺身率領波士頓居民戲謔地扮成印地安人、將印度茶葉公司的一批貨全都倒進了麻州灣(Massachusetts Bay),然而英王喬治三世卻不認為此舉有任何好笑之處,他也沒有因此而停止徵收茶葉稅。在波士頓港,英國士兵被殖民地居民揶揄、丟石頭,因為殖民地居民認為這些士兵是被派來監視他們的。英國士兵不堪受辱,於是朝著人群開槍、殺死了一些殖民地居民。殖民地居民於是誇大死亡人數,稱其為一場大屠殺。

維吉尼亞州是第一個採取行動、邁向獨立的州,他們投票表決、成立了一個代表殖民地的委員會。第一次大陸會議(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在1774年九月舉行,會中列出一張對皇室不滿的清單,這張清單之後成為了正式將殖民地從英國脫離出來的文件草稿。喬治.華盛頓負責統帥大陸軍隊(Continental Army),在麻州與英軍開戰。接下來的八年,殖民地居民個個都熱烈投身這場美國獨立戰爭(Revolutionary War)。

在此同時,賓州費城也展開了一場文字戰。1776年七月二日,第二次大陸會議(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在費城舉行,會中提出了對皇室不滿的第二份清單。約翰.漢卡克(John Hancock)是該次會議的主席,亦是在清單上簽名的第一人。該份清單被稱為〞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此宣言對英國國王而言可說是大逆不道、背信忘義,而在宣言上簽署的五十六人都陷入了被處決的危險境地。

美國人之所以選在七月四日慶祝獨立紀念日,是因為當天是大陸會議採納獨立宣言最終稿的日子*。1776年七月八日開始後的一個月,處處可聽到獨立宣言被公開朗誦,而每當聽到這篇宣言,人們都會大肆慶祝。次年在費城,鐘聲響徹全城、船隻對空鳴槍、人們四處燃放蠟燭煙火。然而獨立戰爭一直拖到1783年才結束,而是年獨立紀念日正式被設為一個假日。國會則在1941年宣佈獨立紀念日為一聯邦假日。
*美屬維京群島除外,美屬維京群島在七月四日一週前即慶祝獨立紀念日。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是一名律師,他是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亦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中提出的獨立宣言上簽了名。在亞當斯寫給他夫人的一封信中曾提到:『我相信後代人們一定會將之視為每年一度的盛會來慶祝…全國境內到處舉行盛典、發動遊行、準備表演、舉辦運動會、鳴槍、撞鐘、張燈結綵…』

或許亞當斯有先見之明,預測到了後世人們慶祝獨立紀念日的方法﹔又或者,人們是因為他的話才如此慶祝。每逢七月四日,美國人都有一天休假、不用上班。社區會舉辦長達一天的野餐,提供最受歡迎的食物像是熱狗、漢堡、洋芋莎拉、及烤豆子,野餐會場亦被裝飾的美輪美奐。下午的活動則包括了現場演奏音樂會、棒球友誼賽、兩人三腳賽跑、及吃派或吃西瓜大賽。有些城市會舉辦遊行,遊行參與者把自己打扮得像美國的開國元老們、隨著高中樂團演奏的音樂在隊伍中行進。到了黃昏時分,人們則會齊聚一堂、一起觀賞煙火表演。無論身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到了七月四日這一天,美國人一定會跟同鄉聚首、共同慶祝獨立紀念日。

獨立宣言是在賓州費城第一次公開被朗誦的。如今在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表演的自由慶祝會(Freedom Festival)中,表演者會演出美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刻,並對觀眾朗誦獨立宣言。而在亞利桑那州的旗竿市(Flagstaff),印地安人會在七月四日左右開始一連三天的祈禱儀式,並舉辦馬術競技會及跳舞慶祝。賓州立提茲市(Lititz)的人們會在七月四日當晚在公園裡把當年製作的蠟燭點燃,再將其擺到水裡、任其在水面上漂浮,而他們也會票選〞皇后蠟燭〞(Queen of Candles)作為當晚的蠟燭比賽冠軍。七月四日當天,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會駛進麻州的波士頓港,而在那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Boston Pops Orchestra)會舉辦音樂會、演奏愛國歌曲,之後則會有超過十五萬人一起觀賞水面上空的煙火秀。

 

煙火世家

 

位於賓州的紐塞(New Castle)是維特爾煙火公司(Vitale Fireworks Display Company)的出生地,這家公司每年負責舉辦一千場以上的煙火秀。1922年,康斯特提諾.維特爾(Constantino Vitale)將他在煙火製作上的專長由義大利帶進了美國,並傳授四個兒子製造煙火的秘訣,自此這個家族公司從未停止在七月四日或其他重大場合裡,以天空中的絢爛色彩為美國人帶來驚艷。『這就像是一場芭蕾舞會,只是舞者都在上方、為天空染色』,維特爾的孫女如是說:『看著這場在天空中的壯麗景觀讓我更加深愛祖國。』

鐘響的聲音及場景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代表著自由,因為這個國家誕生的那一刻,自由鐘(Liberty Bell)也在費城被敲響了。

1752年,一口新鐘從英國安全運達美國,但它卻在第一次試敲時就裂開了。由於把鐘送回英國維修會耽誤不少時間,官員們於是決定請費城的鑄鐘師代勞,鑄鐘師們重鑄了兩次才總算完工。

1776年七月八日,人們敲響這口鐘來慶祝獨立宣言被採納。1783年四月十六日,此鐘再次響徹雲霄,宣佈著和平的到來及美國的獨立。

在每一場國家的重要事件中,自由鐘都會發出和諧之聲、參與喝采:1789華盛頓當選美國總統、1797年亞當斯當選美國總統、1799年華盛頓辭世、1801年傑佛遜當選美國總統,自由鐘在這些重要時刻都沒有缺席。1826年七月四日,自由鐘已年近七十五歲,而在它的鐘聲中誕生的美國也成長為一個年屆五十、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在這年的盛典中,鐘聲無疑是充滿喜悅的。然而在1835年七月八日一場為最高法院審判長、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的約翰.馬歇(John Marshall)舉辦的葬禮中,偉大的自由鐘再次破裂了。

由於官員們害怕再這麼下去,總有一天這道裂縫會徹底損毀自由鐘,所以下令將鐘由塔上卸下﹔在此之後,這口鐘才獲得〞自由鐘〞之名。打那一天起,自由鐘可供人參觀,但卻不再為誰而響。實際上,現今世界裡沒有人聽過自由鐘的鐘聲,因為1835年後自由鐘就未再發出過另一聲鐘響。而為了預防當年葬禮上造成的裂痕擴大,美國派人設計了一個稱為〞蜘蛛〞(spider)的儀器,將其架設在自由鐘內。

數年前,當年負責製造自由鐘的英國鑄鐘公司提出了一項友好的建議-將鐘運回英國、把它熔化、重新鑄造,而且他們負擔全額、不向美國索費。美國在答覆前再三考慮了許久,而後他們決定婉拒這項提議,因為這口裂鐘是美國爭取自由的寶貴象徵,就如同克服壓力、或戰勝肉體煎熬的人臉上總不免有皺紋一般﹔自由鐘上的裂痕可以提醒美國人,他們的祖先不是憑空就能開創一個國家,祖先們也曾經歷過一連串的內心磨難與肉體掙扎-甚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因此,官員們代表全體美國人婉謝了英國鑄鐘公司的慷慨之舉,且說:『我們喜歡自由鐘目前的樣子,包含它的裂痕、所有的一切。這是我們國家遺產重要的一部分。』

 

洋基勝利之歌(YANKEE DOODLE)

 

洋基勝利之歌是首著名的美國愛國歌曲,奇特的是,這首愛國歌曲卻有著低俗的起源。此曲的曲調及歌詞可以追溯至十五世紀荷蘭的收穫之歌,起頭的歌詞是〞Yanker dudel doodle down〞。到了英國,這首歌的曲調被用在育兒詩上﹔之後又被用來調侃清教教堂領袖奧立維.克朗維爾(Oliver Cromwell),因為歌詞內的〞洋基〞(Yankee)可能是〞英國人〞(English)的誤唸,而〞蠢人〞(doodle)則是指愚笨的人。洋基勝利之歌的歌詞是由一位英國外科醫生理查.史克柏(Richard Schuckburgh)所寫,用來嘲弄對抗法軍及印地安人的殖民軍,因為他們不過是一群沒有經驗的烏合之眾﹔很快地,英軍人人口中都哼著這條曲子來揶揄參與獨立戰爭的殖民地居民。然而,此歌最後竟成了殖民地居民自我解嘲、參與戰役的號召之歌。

 

美麗的亞美利加(AMERICA,THE BEAUTIFUL)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發起運動,希望〞美麗的美國〞能取代〞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成為美國國歌﹔原因多半是由於前者不是戰爭的產物,而且旋律易唱,歌詞更是讚頌了美國全國,而不僅是國旗而已。在衛斯裡學院(Wellesley College)任教的英文教授凱薩琳.李.貝琪(Katherine Lee Bates)在1893年騎乘馬車登上科羅拉多州的派克峰(Pike』s Peak),在那,她看見了連綿不絕的山脈所構成的美景,當時那個年代,能有幸親眼目睹這個景色的人為數不多。凱薩琳對〞廣闊的天空〞及〞紫色山脈〞的驚鴻一瞥提供了她寫詩的靈感,而這首詩之後也成為〞美麗的美國〞的第一版歌詞。貝琪小姐的詩廣受歡迎,群眾紛紛鼓勵她為這首詩配上音樂,在眾多選擇之中,貝琪小姐決定以山穆.沃爾德(Samuel Ward)的讚歌做為此詩的旋律。這首歌如今已傳遍全世界,在墨西哥、加拿大、及澳洲人們都會吟唱此曲,但在歌唱時會以自己的國名取代原本歌詞中〞美國〞出現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