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基本文獻
BASIC READINGS IN U.S. DEMOCRACY


「新塑像(THE NEW COLOSSUS)」
埃瑪.拉扎勒斯
"THE NEW COLOSSUS" (1883)
Emma Lazarus
 

美國對歐洲人來說一直像個磁鐵一樣,首先來自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接著從歐洲大陸。但到了19世紀中期,在旅遊方面的改善與政治巨變和經濟困難結合起來,導致人民橫越大西洋的數量顯著增加以尋求在美國的機會。於1820年與1920年間,大約有340萬人移民到美國,他們其中有四分之三永久居留下來。

對許多的新移民而言,他們對美國的第一瞥是在紐約港(New York harbor)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由巴特爾迪(Auguste Bartholdi)所塑造的雕像,以法國人民友誼的禮物被接納,標示兩國對自由的承諾。法國為151英尺的雕像提供$40萬元以,而美國共為89英尺的底座捐獻27萬元。諷刺的是,在1886年十月,沒有任何紀念致詞提到移民者;總統克裡夫蘭(Grover Cleveland)談到法國人與美國人之間的友誼與美國人的理想。

但猶太裔美國詩人埃瑪.拉扎勒斯視雕像為世界的燈塔。她寫來幫助為底臺籌款,其被刻在底座的一首詩,捕捉了雕像對上百萬移民來美國追求自由與前撲後繼者,其意義為何。

如許多現代學者所提醒的,這些文字有一股高傲的態度,但事實是,很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與彼時的移民者,的確視自己如拉扎勒斯所刻劃的── 苦命、無名、「暴風與中顛簸的」。對他們來說,歐洲代表貧困與迫害,而美國代表民主與機會。「其他土地」,波蘭流亡者辛奇維克茲(Henry Sienkiewicz)寫道;「只給予避護;這片土地認為移民者是他的兒子而賦予他權利。」當他們「最後終於受不了貧困、頑固與國王,」另一個移民寫道:「永遠還是有美國這個選擇!」

For further reading: Oscar Handlin, The Uprooted (1951; rev. ed. 1973); John Bodnar, The Transplanted (1985); Philip Taylor, The Distant Magnet (1971); John Higham, Strangers in the Land (1955); Leonard Dinnerstein and David Reimers, Ethnic Americans: 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1975).


「新塑像」 ("THE NEW COLOSSUS")

                        一尊雄偉堅毅的自由女神
      雖不像希臘巨大的銅像
      以壓倒一切的形體雄視四方,
      卻別具一格,將屹立浪湧霞飛的海岸。
      她的名字是流亡之母,她的火炬
      是牢籠之光。燈塔般的巨臂
      燃燒著世界的希望,柔和的目光
      號令兩大都市港口的空中橋樑。
      「古老之鄉,保持你歷史的壯觀!」
      她靜穆的雙唇呼喊﹕「把你的疲憊、貧困,
      那廣大民眾對自由呼吸的嚮往,
      那豐饒海岸給不幸難民的庇護,
      風雨顛簸過後的無家可歸,統統交給我吧﹕
      我高擎明燈屹立於黃金門廊!」

Source: Emma Lazarus, The Poems of Emma Lazarus, vol.1 (1889), 2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