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行音樂

American Popular Music

 

第十二章︰世界音樂的合作︰跨越文化界線
World Music Collaborations: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美國吉他手、歌手及作曲家萊•庫德,2005年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表演。

從1950年代中期直到2003年去世為止,傳奇歌手強尼•凱許(Johnny Cash)譜出、製作並演唱一系列的鄉村、愛國及宗教歌曲。

1980年代,主流音樂與邊緣音樂之間的界線變得更為模糊,此時擴大美國流行音樂的全球市場,並在美國市場創造新的另類音樂類型及聽眾,變得越來越有壓力。這個過程所產生的結果之一,就是世界音樂。這個詞在1980年代末期,為獨立唱片公司老闆和音樂會行銷者採用,進入市場後取代了較老的音樂類型,像是「傳統音樂」、「國際音樂」和「民族音樂」。

那麼,什麼是世界音樂?依照嚴格的音樂標準來說,它是一個假類型,裡面包羅萬象,像是非洲都市流行音樂(juju)、巴基斯坦舞蹈俱樂部音樂(bhangara)、澳洲原住民搖滾樂(Yothu Yindi樂團),甚至連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女聲合唱團都在列,她們1987年發行的《保加利亞聲音的祕密》(Le Mystere des Voix Bulgares),於1988年爬上告示牌專輯排行榜第165名。告示牌世界音樂排行榜上的暢銷專輯,有塞爾提克團體Clannad、西班牙佛朗明哥音樂、西藏佛教歌曲,還有美國和英國搖滾明星與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音樂家之間的各種不同合作。

跨越文化界線回到非洲

阿里•法可•圖日在馬利出生,被稱為非洲藍調最重要的詮釋者。。

到了1990年代,美國與外國音樂家的合作變得更普遍,原因之一是民歌和另類音樂樂迷在尋找更寬廣的音樂經驗,另一方面是音樂產業的全球化。這類跨國合作的兩個有趣例子是贏得1994年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錄音獎項的《談起廷巴克圖》(Talking Timbuktu),及靈感來自電影《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1996年專輯排行榜第61名的一張取樣機製作的專輯。

來自南非的休•馬塞凱拉(Hugh Masekela),2004年在紐奧良爵士樂及傳統節中表演。

《談起廷巴克圖》是由歌手暨吉他手萊•庫德(Ry Cooder)製作,他的客席音樂家和樂團領導經歷,讓他涵蓋了各式的音樂風格,其中包括藍調、雷鬼音樂、德州墨西哥音樂、都市民歌、夏威夷吉他音樂、迪克西蘭爵士(Dixieland jazz)和福音音樂。《談起廷巴克圖》的聲音和感性,是取自阿里•法可•圖日(Ali Farka Toure)的音樂,圖日是西非馬利共和國的一名吉他手和傳統頌揚歌手。

碰到像Diaraby一樣的曲子,美國聽眾很可能會對該音樂與藍調的緊密相似度感到吃驚。這並不意外。首先,密西西比州、德州和其他南方諸州的藍調風格,強烈受到非洲奴隸傳統的影響,他們許多人來自西非的薩赫勒(Sahel)地區,也就是阿里•法可•圖日族人班巴拉族(Bambara)的所在。一些特徵,如圖日歌曲中高音、幾近哀嚎的特色、敲擊式吉他風格及將歌曲當成社會與個人評論的一種媒介,都代表西非頌揚歌手傳統與美國深南方黑人音樂所創造的藍調,數世紀以來所演進的關聯。結果是,圖日的風格直接受到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之類美國藍調音樂家影響,他在奠定他的非洲音樂事業後發掘胡克的唱片。

《談起廷巴克圖》有來自藍調吉他手和提琴手克拉倫斯「蓋特茅斯」布朗(Clarence “Gatemouth” Brown)及許多其他各類傑出客席音樂家的貢獻,產生了近似它的非洲根源的音樂成果,美國音樂家的表演變成是在給圖日提供支援。歌曲的歌詞令人想起一些美國藍調歌曲裡又苦又甜的情感︰

怎麼我的愛?我愛的
是妳
妳的母親已經告訴妳不要
與我結婚,因為我什麼
都沒有。但是我愛妳。
妳的朋友已經告訴妳不要
與我結婚,因為我什麼
都沒有。但是我愛妳。
妳的父親已經告訴妳不要
與我結婚,因為我什麼
都沒有。但是我愛妳。
怎麼我的愛?我愛的
是妳。
不要忿怒,不要哭泣,不要
因為愛而哀傷。

Diaraby的聲音和感性,為非洲與美國音樂間的深厚關聯性,提供額外的證據。這不是音樂在發揮普遍性語言的作用,而是在複雜統一的非洲大西洋地區(Afro-Atlantic)的音樂語言裡,進行兩種方言的對話。

卡瓦里(Qawwali)的影響

巴基斯坦音樂家努斯瑞特•法塔•阿里•汗被視為蘇非敬神音樂的主要表演者之一。

〈愛的容貌〉(The Face of Love)這首歌曲是一種不同的合作,裡面有西雅圖另類搖滾樂團珍珠果醬(Pearl Jam)的主唱艾迪•維德(Eddie Vedder)和偉大的巴基斯坦音樂家努斯瑞特•法塔•阿里•汗(Nusrat Fateh Ali Khan),製作人則是萊•庫德。汗是個卡瓦里(Qawwali)的主要表演者,那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蘇非(Sufi)回民所施行的一種神祕歌唱類型。卡瓦里歌唱由一面稱為dholak的雙面鼓和一台叫做harmonium、在歌聲下發出連續單調聲音的可攜式鍵盤樂器伴奏。在傳統的背景下,主唱在傳統詩文與壯觀複雜之即席創作旋律間交替,試圖激起聽眾的精神層面,讓他們的感情接近神性。


珍珠果醬主唱及吉他手艾迪•維德,2003年在墨西哥城的表演。

1990年代,努斯瑞特•法塔•阿里•汗成為第一個有著龐大國際支持的卡瓦里藝術家,原因是他在每年舉行的世界音樂、藝術和舞蹈節(World of Music, Arts and Dance, WOMAD)的表演,該活動由搖滾明星彼得•蓋比歐(Peter Gabriel)主辦。汗開始用非傳統樂器做實驗,並與卡瓦里傳統以外的音樂家合作,導致有人批評說,他的音樂已經偏離精神上的根源。「這些專輯都是實驗品」,汗於1993年告訴採訪者肯•漢特(Ken Hunt)。「有人完全不瞭解,卻喜歡我的聲音。我加入新的歌詞和現代樂器來吸引觀眾,非常成功。」

1996年的電影《越過死亡線》,描述一名修女試圖拯救一個瀕臨處決罪犯的靈魂。它是第一部將汗的貢獻放在顯著位置的影片。許多對於該部電影的評論,都強調汗的聲音,對於電影中縈繞不斷之神秘及宗教氣氛所做的貢獻。〈愛的容貌〉一歌,是根據汗所唱的一首簡單旋律,當時的歌詞是用烏爾都語(Urdu),後來才由珍珠果醬的主唱艾迪•維德改成英文歌詞︰

什麼是沒有愛的生活
既然你已來到這個世界
彼此相愛
看著愛的容顏上的眼,
看著她的眼睛,因為有和平
不,沒有什麼會在純淨之光下死去
只要一小時這種純愛
就能支撐三十年的生命
僅要一小時,如此的平靜與黑暗

這不是一個音樂在發揮普遍性語言功能的例子,因為大多數看過該部電影的美國觀眾,並不理解汗在唱些什麼,也不瞭解蘇非神祕傳統的數百年歷史。不過,可以說這個例子顯示出,藝術家立意良好地努力跨過文化與音樂界線,確實產生一種類似美學上的共享,那是體現在音樂質地與詩文裡的共同目的。

汗在電影《越過死亡線》原聲帶上的出現,讓他被獨立唱片公司美國錄音(American Recordings)簽下,該公司由雷克•魯賓(Rick Rubin)管理,他以前可是Run-D.M.C.和野獸男孩等饒舌歌手的幕後推手。美國音樂產業將世界音樂,定位為另類音樂的另一不同類型,這反映在該唱片公司旗下的藝術家群,其中不僅包括努斯瑞特•法塔•阿里•汗,還有死亡金屬音樂(death metal)的Slayer樂團、饒舌音樂家Sir MixA-Lot和鄉村音樂指標人物強尼•凱許。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