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行音樂

American Popular Music

 

詞彙表
Glossary

 

阿卡貝拉(A cappella): 沒有樂器伴奏的歌唱。

藝人及曲目(A&R:artists and repertoire):「藝人及曲目」的縮寫。指的是唱片公司負責發掘培養新音樂人才、為藝人尋主表演素材及對商業潛能別具慧眼的部門。由於現今許多藝術家自己譜寫並灌錄材料,A&R後面的一項功能已在某種程度上萎縮。

編曲家(arranger):改寫(或改編)歌曲旋律及和弦的人,好充分利用音樂團體的能力和樂器資源。例如,一首本來為人聲 和鋼琴所寫的簡單曲調,可以經過改編,供爵士大樂隊演奏,這種樂隊有許多管樂器及一個節奏部門。

敘事歌(ballad):一種通常由重複旋律 (參看反覆歌)之主調組成的歌曲,內容多是浪漫的、歷史性或悲劇性故事,用敘述形式唱出。

藍調音符(blue notes):主要在藍調和爵士樂裡面發現之表現式音符或無向量轉調。藍調音符源自非洲音樂,雖然不完全符合西方的大調和小調音階系統,但可以想像成相對應音階的降半音,因此有所謂的藍調降三度、降五度和降七度(參看第五章)。

藍調(blues):音樂類型的一種,主要源自19世紀下半葉美國南方鄉村黑人的田野喊叫和工作歌。藍調歌曲的主題包括非裔美人遭受壓迫、變調的愛、疏離、痛苦及超自然事物。歌詞經常因為一種密碼示的隱喻性語言而變得晦澀難懂。藍調音樂有著豐富的非洲主義和質樸節奏。最初是人聲音樂的藍調,在20世紀中葉移到北方的都會區,過程中有了電子化風格(參閱第5和7章)。

橋段(bridge):由新的相對比素材組成的片段,功能是在連接旋律素材的重複部分。有時被稱為Release(參看第四章關於錫盤巷歌曲形式的討論)。

終止式(cadence):一種旋律或和聲,表示某樂譜或樂節的終結,抑或整部作品的終結。

和弦(chord):同時發出的不同音高。

合唱(chorus):歌曲中的重複部分,有著固定的旋律及歌詞。歌詞重複出現,通常是在一個或多個主調(verse)之後。

尾聲(coda):音樂作品的尾端,通常是最後完整樂節後面的簡短片段,作用在將作品結束。

作曲家(composer):創造音樂作品的人。雖然這個術語可能是,且經常是,用來描述流行歌曲的創作者,但更常是在指創造更寬廣具正式音樂符號之音樂作品的人。

反文化(counterculture): 一種反對主導文化的次文化,擁護與主導文化相反的價值。這個術語最常用來描述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一些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型態(參看第十章)。

對位法(counterpoint): 兩種相對的獨立旋律線條或聲音同時進行的音響。

方言(dialect):地區性的語言變種;可以用地區性音樂方言一詞,來描述同一基本音樂類型在風格上的變種,如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或東德州藍調。

不協和(dissonance):不和諧或刺耳的聲音。(對不諧和的認知,是受到文化的制約。例如,亞洲和中東音樂裡的較小音程,在西方人聽來,也許會不協調和不諧和,但在它們原先的環境裡,卻被視為完全的和諧)。

破音效果(distortion):一種嗡嗡、脆裂或朦朧的音色,最初是透過超速轉動吉他放大器真空管所得到的效果。現在這種效果可以用固態及數位聲音處理器模擬出來。破音效果經常可以在硬式搖滾或重金屬音樂裡聽到。

唱片操作員(DJ:deejay):播放唱片錄音的人(如廣播節目裡的)。

迴授(feedback):技術上,是一種失控的擺盪聲音。當揚聲器輸出重新回到麥克風或電子樂器唱頭時,被再次放大所產生的一種漸次增強,除非刻意打斷否則會持續下去的聲音循環。隨然迴授可能不好處理,在某些藍調和搖滾樂音樂家的手裡,卻變成一個強力的表現設計,特別是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迴授可以被認為是尖叫或哭喊聲。

律動(groove):最初被爵士樂、節奏藍調和放克音樂家用來描述搖擺樂、放克或phat節奏的聲道流動。

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一種慢的,類似探戈舞的古巴音樂風格,其元素被傑利•羅•摩頓在內的紐奧良音樂家納入爵士樂。

鉤子(hook): 一種引人入勝或讓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樂句或形式。

作詞者(lyricist): 提供詩文(歌詞)給人聲音樂作品的人,不一定是作曲家。

大調(major): 西方音樂兩個主要音階系統之一(參看小調)。大調音階是按以下的全音和半音音程順序來排列︰1-1-1/2-1-1-1-1/2。由這個形式可輕易看出,只要從鋼琴的C調開始,奏出接下的7個白色音符,就產生C大調音階: CDEFGABCK。一首被稱為大調調性或調的歌曲,其旋律及和弦皆來自大調音階。當然,一首歌可以(且經常)從某特定的大調音階以外,「借用」音符及和弦,並在歌裡「轉調」或從某個調換成另一個調。

裝飾奏唱(melisma): 橫跨許多音的一字歌詞。

小調(minor): 西方音樂兩個主要音階系統之一(參看大調)。小調音階按以下的全音和半音音程順序來排列︰1-1/2-1-1-1/2-1-1。(這個形式代表所謂的自然小調音階,常見於藍調及以藍調為基礎的流行音樂。由這個形式可輕易看出,只要從鋼琴的A調開始,奏出接下的7個白色音符,就產生A小調音階: ABCDEFGA。另外兩個常用的小調音階,即曲調小音階與和聲小音階,都有與自然小調音階不同的上升及下降形式。一首被稱為小調調性或調的歌曲,其旋律和和弦皆來自小調音階。當然,一首歌可以(且經常)從某特定的小調音階以外,「借用」音符及和弦,並在歌裡「轉調」或從某個調換成另一個調。與大調音階相比,小調音階經常被說成悲傷或憂鬱之音。

MP3: 一種MPEG壓縮系統的變種,可以讓聲音檔案被壓縮到原先尺寸的12分之1。

賄賂(Payola): 非法卻長期存在的廣泛做法,就是用錢或其他誘因,要求廣播電台或DJ顯著播出某特定的唱片錄音。

複節奏(polyrhythm): 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的拍子,同時發出節奏,例如3對2或5對4形式。複節奏廣見於非洲和亞洲的音樂中。

製作人(producer): 錄音藝術家或唱片公司(比較常見),聘來指導協助錄音過程之人。製作人的職責包含確定客席音樂家的服務、決定編曲、做技術決定、有創意地激勵藝術家、協助用商業可行模式來達成藝術的願景、及確保計畫在預算內執行(這並非不重要)。好的製作人經常發展出獨特的可辨識聲音,而成功的製作人總是有人要。他們經常因為努力付出而獲得高額獎賞,可分得一張唱片錄音收入的相當部分,另外還要加上佣金。

節奏藍調(R&B): 二次大戰後興起的美國黑人音樂類型,由源自黑人音樂傳統的各種音樂風格,所匯成的鬆散集合體,特色是活力十足及強烈的搖擺節奏。最初都由黑人音樂家表演且鎖定黑人聽眾的節奏藍調,逐漸取代較老的黑人唱片類型(參看第七章)。

雷格泰姆音樂(ragtime): 一種源自非裔美人的音樂類型,稍後被白人表演者大為利用。興起時間是1880年代,世紀之交時變得十分受歡迎。雷格泰姆音樂的特色是旋律強音落在弱拍及高度的切分技巧。史考特•喬普林被公認為這音樂類型的大師,已為鋼琴譜過許多的雷格泰姆音樂(參閱第二章) .

副歌(refrain): 在主調 — 副歌(verse-refrain)架構的歌曲裡,副歌就是歌曲的主要部分,通常的結構是AABA或ABAC形式(參看第四章關於錫盤巷歌曲形式的討論)。

Release:參看橋段。

殘響(reverb): 回響(reverberation)的縮寫。在一個由堅硬反射面構成的環繞音響空間裡,所做的聲音延長。聲音從這些表面反彈,並與原先的聲音重新結合,但稍微有些耽擱(殘響是用秒及多少分之秒來衡量)。殘響可以自然發生,也能用電子或數位聲音處理器模擬出來。

反覆樂句(riff): 一種簡單重複的旋律或形式,可產生節奏動力,爵士樂團中通常由管樂或鋼琴來演奏,搖滾樂則由吉他。

鄉村搖滾(rockabilly): 一種強力的鄉村和西部音樂(鄉土音樂)形式,其活力來自黑人的節奏藍調和電子藍調。代表人物是卡爾•柏金斯和年輕時的艾維斯•普萊斯利。

倫巴舞(rumba): 一種源自非洲古巴風格的舞廳舞蹈,特點是每小節2個快橫步和1個慢前進步,與這種舞蹈相關的是切分、4/4拍的音樂風格。

取樣(sampling): 一種數位的錄音過程,先是用麥克風錄下從某個聲音來源或將其「取樣」,再轉換成代表聲音輪廓的二進位數字串,量子化後儲存到電腦記憶體裡。這種數位化聲音,可以用許多方式取出,包括電腦專用的「虛擬錄音室」,也可用電子鍵盤或敲打樂器來啟動這種聲音。

襯詞唱法(scat singing): 運用無意義的音節,媒介出無言人聲即席創作的技巧。常見於爵士樂中。

山谷回聲(slap-back): 一種獨特、很少重複的短回響,經常在鄉村搖滾藝術家的錄音裡聽到,例如艾維斯•普萊斯利為太陽唱片公司所做的錄音。

獨奏(soli:solo的複數): 樂團裡一小撮團員一起表演某些音樂片段,所達到的樂團質地。與獨奏相對的是整個樂團都動起來的全體奏(tutti),(參看第3章關於搖擺樂團的討論)。

詩節(strophe): 詩裡的節,經常是指構成一首詩之結構的一對形式上交替的詩節。這些可以成為一首反覆歌的主調和副歌部分。

反覆歌(strophic): 一種歌曲形式,用相同的音樂搭配歌詞中的每個詩化單位。

切分(syncopation): 將重音擺在通常是弱節拍位置的節奏形式,因而取代或延緩拍子的規律性。

速度(tempo): 字義上是拍子(源自義大利語)的意思。一部音樂作品進行的速率,由它的表演拍子或節拍速度來調節。

音色(timbre): 樂器或人聲的音色(tone color)或聲音特色,由其頻率和泛音的組成來決定。音色是聲音的一個面向,可以讓我們在小提琴與長笛同時演奏同一個音高時,區分兩者的聲音。

主音(tonic): 指的是音樂作品或有時只是其中一部份,所有的中心或主音高或和弦。

顫音(tremolo): 重複快速震動某單一音高,所創造的一種振動聲音質地。這種效果可以透過原聲樂器或電子方式產生。

全體奏(tutti): 字義上是一起(源自義大利語)的意思。在音樂作品中某段,表演團體(樂隊或管弦樂團)所有的樂器同時進行表演。

主調(verse): 按照一般的用法,指的是一組經常押韻、有著規律重複出現韻律形式的詩句。在主調 — 副歌形式的歌曲裡,主調出現在歌曲主體(即refrain)之前的前奏部分(參看第四章關於錫盤巷歌曲形式的討論)。

顫音(vibrato): 一種表現力的音樂技巧,裡面牽涉音高的細微顫動或擺動。

華爾滋(waltz): 一種三拍子的舞曲,特別強調每小節的重拍。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