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點

倖存者獲得新生
"彩色天地"(Colors)餐館由職工自主經營。 (Photograph by Barry Fitzgerald)

[《美國之音》的巴巴拉.捨茨奧(Barbara Schoetzau)和《華爾街日報》的卡羅爾.希莫威茨(Carol Hymowitz)分別撰文講述幾位9.11恐怖主義事件倖存者的故事﹐他們把慘痛的遭遇轉化成自己及家人的一個新起點。]

9.11倖存者開設新餐館肩負崇高使命

在像紐約這樣一個有著一萬五千多家餐館的城市﹐招徠顧客實屬不易。但新的"彩色天地"(Colors)餐館卻由於業主的身份分外引人注目。"彩色天地"的業主是一群在9.11恐怖主義襲擊中倖存的移民員工﹐他們原來工作的餐館叫"世界之窗"(Windows on the World)﹐位於原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一座雙塔子座的頂層﹐在9.11襲擊事件中被毀。

在2001年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中最令人難忘的景象之一是﹐一名穿白色衣服的人從空中墜落﹐他頭上戴的廚師帽直指地面。很明顯﹐他從106層高的地方跳下是因為受不了烈焰的炙烤。

"世界之窗"有70多名員工和100多位顧客在這場恐怖事件中喪生。

現在﹐那家餐館的倖存職工──男女侍者﹑雜務工和大廚──正在經營他們自己的餐館﹐"彩色天地"。

對調酒師帕特裡西奧.瓦倫西亞(Patricio Valencia)這樣的職工來說﹐這家餐館意味著對遇難同事的一種懷念﹐也象徵著獨立自主。

"發生這場災難後﹐要找到一份工作十分不易。經過三年來每週﹑每月的辛勤勞動﹐它最終成為現實。"

新餐館的業主來自20多個國家﹐他們在選單中加入了本國的食譜﹐使它具有明顯的國際風味。食客點菜時可遍嘗全球風味﹕柬埔寨的碎肉飯﹑菲律賓的春卷﹑泰國雞與番木瓜﹑意大利的調味飯﹑海地的海螺色拉﹑剛果的海鮮和玻利維亞的米餅等。

費克特.馬姆杜(Fekkad Mamdouh)說﹐"彩色天地"餐館的菜餚與氛圍使它與眾不同。"大廚與每位員工合作﹐吸收各國特色﹐開發一些美味菜餚。實在很了不起。大家都誇讚這家餐館的菜餚。也爭說餐館的服務。

斯特凡.馬利瓦加拉姆(Stefan Mailvaganam)說﹐甚至該餐館仿20世紀30年代的豪華裝飾以及牆上貼滿地圖都表達了一種信息。"從美國歷史的觀點來看﹐30年代是進行許多社會改革的年代﹐ "新政"( New Deal)也好﹐為美國開創社會保障網絡也罷﹐總之那是發生許多事情的年代。因此﹐我們不僅強調我們來自世界各地﹐而且也讚賞美國是移民國家這一事實。我們有世界各地的地圖。"

馬利瓦加拉姆說﹐要想為一個由僱員擁有的企業籌集200萬美元的貸款不太容易﹐特別是因為企業的職工都是移民。

"我們在這裡要證明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在這裡要證明還有其它的辦法﹔一個團隊一起工作常常要比一個人單幹好得多。在這方面﹐我們的職工曾接二連三遇到煩惱。只有讓絕大多數的人相信這家餐館有前途﹐才能獲得成功。"

"彩色天地"獲得一個倡導僱員利益的群組織──"餐館機遇中心"(Restaurant Opportunity Cente)很大的支持。

該群組織的主任沙魯.賈亞拉曼(Saru Jayaraman)說﹐"彩色天地"將為餐館業樹立一個新的榜樣。"我們成立這個群組織的主要目的是爭取為紐約市所有的餐館職工──165,000名職工中的每一個人──改善工作條件。我們建立了一個以不同的方式經營的榜樣﹐成為改善工作條件的多種途徑之一。優厚的工資﹐良好的工作條件。"

對職工來說﹐巨大的挑戰之一是﹕即使你是洗碗工或收拾碗碟的雜務工﹐你要漸漸習慣做企業的主人。

馬姆杜說﹕"你在這兒所看到的大部份情況──餐館設計﹐選擇什麼樣的廚師﹑什麼樣的桌子﹐未來的酒吧應採取什麼式樣﹐該用什麼樣的玻璃杯﹐一切都按民主方式進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家投資200萬美元的餐館的主人。我們必須習慣於這種觀念。"

對這家餐館的最初評論一直是不錯的。但競爭還是很激烈﹐馬利瓦加拉姆知道還存在許多問題。"我想﹐從壞處講﹐我們瞭解到有這麼多餐館倒閉的事實。但坦率地說﹐我們肩上的責任要重得多。這家餐館有相當崇高的目標和使命。因此﹐我們必須獲得成功。"

(作者﹕《美國之音》巴巴拉.捨茨奧﹐2006年3月15日)

9.11後重新出發﹕有人面對挑戰﹐有人尋求變革

遭遇劫難可推動我們實行變革﹐往往也促使我們承擔以往不敢承擔的風險。

這當然是2001年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數百名倖存者的經歷。在悼念親人並對個人生活做出重大調整的同時﹐許多人還改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9.11恐怖主義襲擊發生前﹐威廉.布朗(William M. Brown Iii)是紐約和新澤西港務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的項目經理和建築工程檢查員。對他來說﹐9.11那天既是痛不欲生的日子又是獲得新生的一天。他的35名同事在這場襲擊中喪生﹐其中有16人在世界貿易中心88樓他所在的同一個部門工作。

48歲的布朗當時不在辦公桌前﹐只因為他送13歲的兒子上學﹐上班時間晚了。他在乘擺渡船去曼哈頓下城的時候﹐看到第二架飛機襲擊大樓。他說﹕"我知道這是一次恐怖主義襲擊﹐我知道我工作的那一層樓遭到撞擊。"

布朗想辭掉工作﹐開辦自己的建築事務所﹐為此考慮了幾個月的時間。他在30幾歲的時候﹐曾在父親開辦的建築事務所工作過﹐但他的父親於1993年去世後事務所就垮了。他說﹕"我始終夢想擁有自己的事務所。但我左右為難﹐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籌集足夠的資金﹐是否有能力做這件事。9.11襲擊促使我打消顧慮﹐邁出第一步。 我想﹕'你只能活一次﹔你沒有第二次機會﹐應該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在家鄉新澤西州維羅納(Verona, N.J.)設立了一個事務所﹐對建築業的朋友們說他要為自己找到一些工程項目。他還依靠他作為新澤西州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主席的身份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他說﹕"我很幸運﹐因為我在新澤西州各地都有熟人﹐不用作大量的營銷工作來獲得工作機會。"

他手中的項目有﹕擴建新澤西州南奧蘭治(South Orange)一座教堂﹑裝修紐瓦克(Newark)一座教堂的教室隔間﹐為一處家庭住房的擴建進行設計。

如果他還是留在港務局工作﹐他可能需要轉換到其它部門工作﹐但可以保持75,000美元的年薪。他現在賺的錢還夠不上這個數目。

9.11襲擊增強了他要做有意義工作的願望。布朗說﹕"通過建築工作使社區更加適合於家庭居住﹐尤其是輔助說明低收入和處於困境的居民﹐這已成為對我十分重要的工作。"

自從開設自己的事務所以來﹐他積極參加"合作重建"(Rebuilding Together)群組織的活動﹐該群組織動員志願人員為有需要的人修建城市廉價房屋。他說﹕"我只代表一種聲音﹐但我要盡我的力量。"

與此同時﹐他仍與過去的同事保持聯繫﹐打算在紀念日那天與一些同事見面。但他還將在當天留出一些時間參加其它活動。他說﹕"我要起得很早﹐到教堂為喪失生命和親人的朋友們祈禱──還要為我在這一天倖免於難表示感恩。"

埃羅多斯.雅各布(Erodothe Jacques)在改變職業時不像布朗有那麼多選擇或專業優勢可以依靠。他是一個來自海地的移民﹐1981年來紐約後始終在餐館打工。他是布萊(Bouley)麵包房經理﹐又在世界貿易中心遺址往北幾個街區的特裡比卡(Tribeca)"多瑙河"(Danube)餐館兼任侍者。

他屬於外向型﹐很容易接近。他熟悉顧客和社區居民﹐叫得出每個人的名字﹐從來就不打算更換工作。但9.11襲擊後的幾個月裡﹐"多瑙河"餐館和特裡比卡的其它商店紛紛關門停業。當餐館最終重新開張時﹐雅各布沒有被僱用。他說﹕"起初他們只供應晚餐﹐沒有可僱用我的職位。"

他在全市許多其它餐館找工作﹐但沒有人招聘人手。為了維持生計﹐養活妻子和4個孩子──其中3個在上大學﹐他依靠失業津貼和來自紅十字會(the Red Cross)﹑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和其它慈善團體的救濟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著急。

今年夏天﹐52歲的雅各布決定﹕他必須拓寬他找工作的範圍。他聽說有一門關於醫療收款和辦公室技術的6個月課程﹐還可以拿到政府的學費補助。他開玩笑說﹕"我的手指很僵硬﹐我是一個糟透了的打字員﹐不像一些更年輕的同學打得那麼快。"

但他決心今後在醫院找一份好工作。他說﹕"我相信總能找到新的起點。"

(作者﹕《華爾街日報》卡羅爾.希莫威茨。Copyright 2002 by Dow Jones & Company, Inc., 經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獲Dow Jones & Company, Inc.同意轉載。)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表達的意見不代表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完)


製作日期: 2006.08.22 更新日期: 2006.09.06

 

返回頁首


       本網站由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製作和管理。 與其它網站的連結不應視為對其內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