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奧運之路——"精神寓於運動"

下文摘自美國國務院出版的電子期刊《奧運之路》(The Olympic Experience)。

殘奧會將在北京奧運會之後舉行

查倫·波特(Charlene Porter),《美國參考》記者

 

三名殘奧會選手
三名選手在2004年殘奧會上做200米決賽最後衝刺。(c AP Images)

今年八月奧運會閉幕之後,另一批世界級頂尖運動員將抵達北京。近4000名殘奧會選手將從大約140個國家來到中國,在9月6日至17日舉行的殘奧會上大顯身手。

國際殘奧運動的口號是"精神寓於運動"(Spirit in Motion),這一口號再現了殘奧會的目標:"使背景各異的運動員能夠聚集於同一競技場,通過他們的比賽來鼓舞和激勵世界。"

國際殘奧會(IPC)總部設在德國波恩,其源頭可追溯至1948年於英格蘭舉辦的二戰受傷老兵運動會。面向殘疾運動員的奧運式運動會最初於1960年舉行,從1988年起,殘奧會與普通夏季和冬季奧運會先後在同一城市舉辦。

殘奧會運動的目標是要使其影響遠遠超過兩年一度的為時兩周的比賽。國際殘奧會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爵士(Sir Philip Craven)在接受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採訪時表示,體育"給人帶來人生奮鬥和充實生命的激情"。克雷文爵士由於青少年時期的一次事故而不得不坐上輪椅,他曾五次參加殘奧會。

美國殘奧會指出,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運動有助於使所有的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富成就感,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除了健身之外,體育運動還能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作為美國奧委會的分支機構,美國殘奧會希望向2100萬美國殘疾人傳遞這一信息。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比例通常低於其他人。

除了向那些參加世界比賽的優秀運動員提供培訓和支持外,美國殘奧會還努力在社區一級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其目標為到2012年之前在250個城市設立活動項目。

2008年初,國際殘奧會推出了殘奧會特使計劃(The Paralympian Ambassador Program),任命11名退役和現役運動員為特使,幫助提高年輕人對殘奧會運動的認識和理解。

(完)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

Return to Top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