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社會變革的非暴力途徑
Nonviolent Paths to Social Change

2009.03.01

傑佛瑞·卡納達——兒童傳送帶
Geoffrey Canada: A Children’s Conveyor Belt

 

傑佛瑞·卡納達

傑佛瑞·卡納達(Jeoffrey Canada)是一位幸運兒:他是非洲裔美國人,在紐約市的一個沒有陽光的街區長大,但最終得以離開這個深陷暴力和貧困、學校破敗不堪的地方,並獲得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但是,卡納達沒有忘記自己的根;他很快回到紐約市哈萊姆區(Harlem),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兒童福祉的倡導者。

卡納達不僅自己取得成功,而且幫助了數以百計可能由於貧困而偏離正道的孩子。然而,他認為這還不夠。

據芝加哥一個題為“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的公共廣播電臺節目介紹,到1980年代,卡納達認識到,只拯救幾個孩子不會結束哈萊姆區或其他地方的普遍貧困;他的組織必須努力拯救所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他說:“為了產生真正的影響,我們要有遠大志向,我們必須幫助數以千計的孩子,今後將是數以萬計的孩子。我們要從這些孩子出生時就著手,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他的設想前所未聞,又需要巨額資金。但是,58歲的卡納達幹勁十足,並極富個人魅力。他正在通過哈萊姆兒童特區(Harlem Children Zone)的形式把他的理想變為現實。他創建的這個組織現在負責哈萊姆中心區一萬多名兒童的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2009年的年度預算估計為4000萬美元。

卡納達的成就引起了許多領導人的注意,他們認為,這種模式表明,只要對兒童及其福祉承擔絕對責任,就能夠打破貧困的桎梏。《紐約時報雜誌》編輯保羅·圖赫(Paul Tough)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卡納達的新書——《千方百計》(Whatever It Takes),該書名即反映了上述承諾。關注卡納達的努力的領導人包括巴拉克·奧巴馬總統,他在競選總統期間稱讚哈萊姆兒童特區是“一項內容全面、全民動員的抗擊貧困的努力,真正在拯救原本毫無機遇的一代兒童。”

觀察人士不僅為卡納達的設想而且為他取得的成果而讚歎。去年,在州考中,哈萊姆兒童特區的三年級學生幾乎全都達到或超過了三年級水平,這樣的結果在紐約貧民區學校是前所未見的。

卡納達強調的一點是早期接觸語言。關於早期語言接觸的重要性,研究顯示,貧困家庭和白領家庭之間的一個關鍵差別既不是種族也不是收入,而是——如作家圖赫所指出——“你的父母在你小時候是否對你講許多話”。

研究人員發現,在中產階層家庭中,兒童從出生到3歲——這是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聽到的詞(包含大量重複)比貧困家庭兒童多2000多萬。換言之,像每天晚上給孩子讀書這樣簡單的事情——哈萊姆兒童特區敦促所有孩子的父母都這麼做——可以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巨大和有益的結果。

但是,讀書只是卡納達具有革命性的戰略——他稱之為“傳送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即哈萊姆兒童特區不只是在某些時候介入孩子們的生活,而是在“從出生到上大學”期間免費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一傳送帶服務包括哈萊姆兒童特區為孕婦和新媽媽提供的著名“嬰兒學院”(Baby College)、稱為“哈萊姆寶寶”(“Harlem Gems”)的學前教育專案和稱為“希望學校”(Promise Academy)的特許學校——全都輔以免費醫療和牙科保健、放學後活動,以及一些特別項目,例如為預防肥胖和治療猖獗的兒童哮喘而提供的健身項目。然後,隨著第一代兒童逐漸長大,哈萊姆兒童特區將繼續伴隨他們,直到中學和大學畢業。

卡納達在電視新聞專訪節目《60分鐘》上說:“他們得到中產階層和中上層家庭孩子享有的一切。他們得到安全保障,生活有規律,學習內容豐富,他們參加文化活動;有成年人關愛他們,並隨時準備為他們提供任何幫助。我是說,只要能夠讓這些孩子走正道,我做什麼都行。”

本文表達的見解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