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創新事物
The Next New Thing

2008.01.17

社會網路:
社會網路2.0

Social Networking 2.0
Jessica Hilberman

 

A Babajob screenshot (Courtesy of babajob.com)。

“社會網路”這個詞讓人想起了諸如Bebo和MySpace這樣的網站,但是通過互聯網將每個人聯繫起來的這種方式在美國的企業和組織中掀起了一股科技創新的浪潮。新的社會網路不依靠廣告收入和童年夥伴的再發現等方式賺錢。他們的目的包括扶貧到團結政治運動支持者。通過對社會網路的應用範圍進行思考,企業家、慈善家甚至是政治參選人正在以全新並且令人驚奇的方式建立相互聯繫。通過創建的網站,他們正在改變互聯網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性質。

扶貧

作為微軟班加羅爾實驗室的一名雇員,美國人Sean Blagsvedt開始意識到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國家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他決定利用他的專業技能來幫助印度的窮人。

在閱讀了有關貧窮原因的書之後,Blagsvedt發現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人們能夠通過工作擺脫貧困。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情況下他們通過社會關係尋找工作。在發現這個資訊之後,Blagsvedt有了一個通過電腦系統在雇員和雇主之後建立聯繫的想法,但是他需要克服的一個難題是大部分印度的貧困人員無法獲得技術。

因此Blagsvedt創建了Babajob網站,這是一家連接潛在雇員和雇主的印度網站。對於那些幫助沒有電腦的人進行註冊的有電腦的人,Blagsvedt和他的團隊都支付相應的報酬,這樣就解決了將尋求就業的人納入其資料庫的目的。這也同時創建了一種新型的以社會網路為基礎的仲介職業,通過它,具備電腦知識的人可以通過將他人的資料輸入資料庫而獲得報酬。Babajob還同網咖和非政府組織進行合作以幫助其建立求職者的資料庫。之後將求職者在網路上進行介紹以便雇主可以發現他們。其中一個要求是註冊的每個人都必須擁有手機,即使手機號碼是一位遠親的手機號碼也可以。Blagsvedt認為,Babajob同其他網路公司之間的區別是它採用“經濟和社會的獎勵手段來鼓勵好的行為,即雇傭貧困人群”。雖然Babajob僅僅成立了幾個月,但是其理念已經風行全球。Blagsvedt已經收到其他人的郵件希望能夠在美國、墨西哥、秘魯和英國等地利用他的技術並實踐他的想法,從而將東歐的工人融入經濟中。

材料再利用

當一家公司搬遷、關閉或裁員時,總會有多餘的人員要安置。對於Ken Kurtzig來說,可以以iReuse.com網站為基礎將這部分多餘人員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新業務。iReuse網站將具有多餘材料的人員和需要他們的人之間聯繫起來,將Aodbe和Birkenstock之類的大型企業同尋求課桌、傳真機和魚塘(偶爾)捐贈的小型的非營利組織之間聯繫起來。

下麵是iReuse運作的三個組成部分:供應方、需求方以及將他們之間聯繫起來的技術。關鍵的問題是雙方都要列出自己情況。供應方列出他們要送出去的東西——包括魚、小箱子和辦公室植物,而需求方則列出他們的需求。該網站所擁有的技術能夠將兩者之間聯繫起來。Kurtzig已經開發出了許多自主的技術,但是他計畫將其提供給其他非營利組織使用。

其所產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社會效益方面表現在無法買得起新材料的組織同那些希望捐贈材料的組織之間取得了聯繫。Kurtzig說當學校管理人員制定出學校所需的物品清單時,iReuse的技術能夠將這些需求同具有多餘材料的公司之間作出匹配。“在iReuse之前”,Kurtzig說,非營利“指的是將多餘物品處理出去,而它們中的50%並不是目標接受人所需要的。而我們的清單則能夠確保接收人僅僅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它還能產生環保方面的效益,因為多餘的材料並沒有被填埋掉。這樣這些材料就獲得了再利用而不是變成廢料。

最後,對於大型的捐贈企業來說也能夠獲得經濟效益,因為它們免除了廢物處理的成本。Kurtzig說,iReuse的企業客戶正在想辦法節約開支和時間並保護環境。通過將它們直接和能夠對廢料進行再利用的組織之間聯繫起來,iReuse能夠同時為營利和非營利組織提供支援。

災難重建

在看到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給美國墨西哥灣海岸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時,Anand Kulkarni和Epharat Bitton這兩個加利福尼亞巴克利大學的哲學博士生萌生了想要創建以慈善為目的的人與人之間的市場的想法。他們兩個人當時正在想法利用資訊技術系統來解決社會問題,於是他們覺得卡特裏娜颶風所帶來的最糟糕的一個後果是太多的普通群眾看起來希望能夠提供幫助,但是實際上能夠做的很少。於是他們創建了iCare網站,通過該網站,災難的倖存者可以報告他們的需求,從而使普通公眾能夠向最需要的受災人員捐贈產品和提供服務。

iCare網站(http://icare.ieor.berkeley.edu)將互聯網上多個現有資料庫的資料進行綜合,包括運輸服務提供商、受災者需求資料庫、救援物質資料庫和商業性供應商。通過多個不同渠道指引救援服務,這個部分自動並且本地化的反饋體系能夠提高災難救援的效率,因為諸如道路堵塞和盜竊等可能發生的干擾情況被消除了。由於提供的是產品而不是金錢,這樣就消除了同大型組織運營相關的成本,並且讓更多的捐獻資料到達受贈人的手中。

災難情況下人們之間的救濟

“公眾真的非常希望能夠以個人的名義採用任何方式來提供救濟服務,但是目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機制很少”,Kulkarni在評價卡特裏娜颶風時這樣說。在看到人們驅車趕到新奧爾良提供自願者服務以及大量的普通人通過網路相互協作開展救助並尋找工作時,Kulkarni和Bitton知道人們希望除了捐款之外,還能夠採用其他方式提供幫助。這種情況讓他們兩個人成立了iCare網站——一個讓人們實現互助並在此過程中消除欺詐和貪污的網路。

選戰:信息專網

正如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一樣,網站是獲得有關2008年美國總統選戰資訊的必要途徑。但是,大部分的參選人今天還通過一些知名的社會網路網站來同選民建立聯繫:希拉蕊、哈克比、約翰‧愛德華茲以及魯迪?朱利安尼都利用專業的社會網路站點LinkedIn.com來推介各自的政策和觀點。

只有一名領先的參選人,即奧巴馬,已經為其網站創建了一個社會網路單元。在http://my.barackobama.com,用戶可以進入介紹頁面,寫博客博文、查看個人活動資料、同朋友進行交流並獲得積分以評估自己對選戰的影響。根據選戰文獻,超過280000人已經在barackobama.com上創建了帳戶,這些用戶已經通過該網站成立了超過6500個自願者小組並組織了超過13000次活動。

用戶還可以通過上載文本或視頻檔來提交其政策觀點。雖然其他參選人,包括湯普森和希拉蕊,也在其網頁上建立了博客和活動搜索器,但是奧巴馬網站上的“dashboard”系統已經成功和諸如MySpace等社交網站進行了配合。作為科技政策的一部分,奧巴馬建議佈置一套現代化的高科技通訊基礎設施,而他的參選網站本身就是一個開始。

 

Jessica Hilberman是一名作家和編輯,她的著作涉及廣泛的科技、健康、流行文化和城市課題。她生活在北加利福尼亞州。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應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