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民主
Markets and Democracy

 

自由市場會導致俄羅斯政府更民主嗎?
Will Freer Markets Lead to a More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Russia?

2008.06.04

雖然民主出現倒退,俄羅斯人繼續享有選舉權。

作者:安德斯·阿斯倫德(Anders Aslund)

阿斯倫德指出,儘管俄羅斯有著蓬勃發展的經濟和高水準的教育以及相對開放的社會,但卻由於腐敗而日趨走向專制。阿斯倫德擔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著有《俄羅斯的資本主義革命:為什麼市場改革成功而民主失敗》(Russia's Capitalist Revolution: Why Market Reform Succeeded and Democracy Failed)一書。該書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於2007年出版。

過去三十年裏,民主在世界上有了長足的發展。1970年代中期,被政治學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稱作"第三浪潮"的民主化進程開始啟動,不久即席捲全球。據"民主之家"(Freedom House)的權威性評估,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從1974年的41個增至2007年的123個。有史以來第一次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在民主國家。

具有影響力的政治社會學家利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在1959年發表的一篇開創性文章中提出,一個國家走向民主的幾率與其收入、教育水平以及對外開放貿易和旅遊的程度成正比。

由於世界各地的收入、教育水平和開放程度在過去三十年裏大幅度上升,因此民主化的進展並不令人驚訝。民主和自由市場大致平行發展,但二者的相關度並不密切。

然而,在過去幾年裏,一些重要的國家已經背離民主,俄羅斯、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就是明顯的例證。本文側重探討俄羅斯。很多人也提到中國。中國的經濟在過去30年中迅猛發展,但即使這樣,它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專制國家。

新保守主義知識份子卡甘(Robert Kagan)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現在的情形似乎是,一個國家越是富裕──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專制統治者就越容易掌握權力。更多的金錢使中產階級感到滿意,任憑政府搜捕在互聯網上流露不滿情緒的少數人。"

但是,得出如此悲觀的結論為時過早。與俄羅斯不同,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就是在今天,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目前的匯率換算也只有俄羅斯的四分之一。按傳統的利普斯特標準,我們可以認為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

矛盾

然而,基於財富、教育水平和開放程度衡量,俄羅斯不應當歸為專制國家。俄羅斯增長速度越快,其日益過時的政治制度與迅速現代化的經濟之間的矛盾就越大。它成了一個超出普通範圍的異常值。

目前,按購買力平價(即生活水平)衡量,俄羅斯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歐盟的三分之一,甚為可觀。世界上只有八個比俄羅斯富有而仍未實行民主的國家,即新加坡和七個石油生產小國。俄羅斯比這些專制石油國家都大得多,並較少依賴石油和天然氣。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專制能否持久?

很多政治學家指出,俄羅斯目前大量的石油收入是其仍然實行專制統治的主要根源。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菲什(Steven Fish )在一部傑出的著作中對很多國家進行回歸分析後得出結論說,造成俄羅斯獨裁專制的原因有三個:石油太多、經濟放權太少和立法機構太弱。

研究俄羅斯歷史的元老,哈佛大學教授派普斯(Richard Pipes)強調指出,俄羅斯在實踐和思想兩方面擁有強大的專制傳統。當前對後帝國時期的懷舊情緒以及革命後局勢的穩定也是原因之一。俄羅斯人厭倦政治,他們不是把1990年代的經濟困難歸咎於共產主義的崩潰,而是後共產主義時期的民主。他們把經濟自1999年以來以7%的速度穩定增長歸功於前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要回答俄羅斯的專制是否能夠持續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澄清其目標。自2003年俄羅斯成為真正的專制國家以來,未進行過任何改革,因此可見改革不是目標。

相反,雖然腐敗通常隨一個國家的財富增加而逐步下降,但俄羅斯最引人矚目的變化是腐敗有增無減,與此同時,大多數後共產黨國家的腐敗都在減少。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指出,世界上唯一一個既比俄羅斯更富有也更腐敗的國家是赤道幾內亞,但這個非洲國家絕不是值得一個具有偉大歷史傳統的國家去效仿的楷模。

大規模的腐敗

據獨立人士的可信報告──如米洛夫(Vladimir Milov) 和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合著的《普京:結果》──記錄了大型基礎設施專案的回扣比例約占項目總成本的20%到50%。俄羅斯的高級官員每年貪污國家和國有企業的資金達億萬美元。一群克格勃情報人員掌管了國有企業並從中撈取好處,同時用國家資金和外國銀行貸款收購業績良好的私人公司。

可以假定,沒有任何國家經歷過俄羅斯目前存在的規模如此之大的高層腐敗。這種情況必定難以持久。政府的職能幾乎喪失殆盡。這樣的局面就是在短期內也無法維持。任何一個俄羅斯統治者都必須展開嚴肅的反腐敗運動,但這種做法本身就可能導致不穩定的局面。

嚴重的腐敗開始於2003年對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沒收行動。自那時以來,一個又一個經營良好的大型私人公司被重新收歸國有。奇怪的是,這一國有化進程並沒有意識形態目標,而似乎是政府官員廉價攫取資產或索要回扣的一個手段。

因此,隨著政府在俄羅斯經濟中的作用日益擴大,腐敗日益猖獗。實行較為自由的市場會減少腐敗,從而使高層官員不必如此專制。政府機構將石油財富導入高層官員手中,而自由市場不會容忍這種做法。

自然,這種大規模的腐敗妨礙經濟增長。目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已經開始下滑。俄羅斯能夠維繫如此大規模的腐敗僅僅是因為石油價格高居不下並仍在攀升。如果石油漲價的趨勢緩解,俄羅斯人民會問:錢都到哪里去了?到那時,全體人民將會瞭解到這個已經有很多人得知的秘密。

鑒於俄羅斯的國家規模以及教育和經濟發展水平,長期維持專制統治或目前的腐敗都將是不可能的。

(完)

本文表達的見解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