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民主
現代民主之由來
|
![]()
在韓國,言論自由和其他自由隨著自由市場的發展而實現。
|
作者:邁克爾-曼德爾鮑姆(Michael Mandelbaum)
曼德爾鮑姆說,自由和自治是民主的兩個組成部分。他說,自由市場首先出現,並為民主的興起準備了適當的條件。曼德爾鮑姆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級國際研究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美國對外政策教授,撰有《民主的好名聲:世界上最流行的政體》(Democracy's Good Name: The Rise and Risks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Form of Government)一書 (公共事務出版社,2007)。
過去30年來,民主的興起引人矚目。1900年,僅有10個國家可算作民主國家。到20世紀中葉,民主國家的數目增加到了30個,在此後25年中,這個數字沒有變化。但到2005年,全世界190個國家中,已有119個國家躋身民主國家的行列。這種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民主本身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對使用這個名詞的人來說,這包括幾乎所有的人,民主是一種單一、綜合、很容易識別的政治制度。然而,從歷史上來說,正如我在《民主的好名聲:世界上最流行的政體》一書中所說,民主是通過兩種政治傳統的融合而產生的,而這兩種政治傳統直至進入19世紀後很久還是互不相同的,甚至被廣泛認為互不相容。
這兩種政治傳統是自由和人民主權(或稱"自治")。自由屬於個人,而人民主權則是一種社會屬性。自由涉及政府行為,或更準確地說,涉及政府不應向公民實施的行為,即政府不可限制個人自由。而自治則必須涉及到執政者的選舉方式,即由全體人民選舉產生。因此,自治回答了由誰執政的問題,而自由則為執政者制定了行為規範。
民主的兩個組成部分有著不同的歷史。自由是二者中較悠久的部分,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以私有財產為形式的經濟自由源于古羅馬時期的西歐。這一傳統中的宗教自由,即信仰自由,主要因16世紀和17世紀新教改革所導致的基督教歐洲之分裂而應運而生。與前二者相比,政治自由姍姍來遲,其雛形見於18世紀的英國。政治自由的特徵是政府不對言論、集會和政治參與施加控制。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給全世界帶來了人民主權的概念,它主張主權屬於全體人民,而不屬於世代相傳的王朝。由於讓全體人民在所有的時間內直接管理自己不切實際,因此一種貫徹人民主權的工具應運而生,這就是代表制政府。人民普遍享有選舉權並通過自由、公正和公開的選舉來選擇自己的代表。直至19世紀下半葉,人們普遍認為人民主權會壓制自由。當時的看法是:如果人民在他們所生活的社會裏獲得最高權力,他們會奪走富人的財產並要求每一個人在政治和社會方面與大眾保持一致。兩部19世紀政治分析經典著作十分詳細地描述了這種危險,這兩部著作分別是法國貴族亞曆克西?德?托克維爾 (Alexis de Tocqueville)的兩卷集專論《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和英國人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文章《論自由》(On Liberty)。但到了20世紀,自由與人民主權可以並行不悖這一點已十分清楚,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情況正是如此。
社會保障計畫
二者成功融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制定的政府社會保障計畫──老年養老金、失業保險和醫療保健福利,這些保護措施後來被一併稱為社會安全網或福利國家。由於每個人都有權享受這些福利,福利國家實際上使財產分配普遍化,反而使私有財產制度更容易被人接受。
社會福利和自由及人民主權相結合賦予民主以吸引力。現代歷史進程也促進了民主的發展,民主國家──如十九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世紀的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一事成,百事成。由於二十世紀後半葉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西歐和日本以及美國和英國──都是民主國家,因此其他國家也努力效仿它們。
![]()
在法國國慶日這一天,巴黎慶祝人民主權誕生紀念日。
|
有建立政府民主制的願望是一回事,而真正建立這樣一個制度則是另一回事,其中的關鍵在於民主的兩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人民主權是一個比較容易實施的政治原則,幾乎在各地都可以很快和無需太多成本地舉行自由選舉。
然而,建立自由則困難得多。它要求有相應的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它要求人民有運行這些機制的技能和經驗。自由只有尊重此等機制的價值觀──如尊重法治──廣泛傳播的社會中才能蓬勃發展。這些機制、技能和價值觀不可能召之即來,也不可能輕易地從國外輸入。例如,在英國,這些機制是經過了很多世紀才演變而成。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它們從哪里來?缺乏民主機制和實踐的社會如何獲得這些機制?
如我在《民主的好名聲》一書中所解釋的那樣,政治民主的主要根源是自由市場經濟。雖然過去有、而且現在繼續有一些隻實行自由市場經濟而不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但是21世紀實行政治民主的國家無一沒有自由市場經濟。在20世紀最後四分之一的時期裏實行民主的國家──特別是在南歐、拉美和東亞及東南亞──大多數有至少一代人運行市場經濟的經驗。
市場培育民主
自由市場以四種方式培育民主。首先,每一個自由市場的核心是私有財產制,而私有財產制本身就是自由的一種形式。因此,一個擁有有效的自由市場的國家已經擁有了政治民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自由市場創造財富。很多研究表明,一個國家越是富有,就越有可能實行民主管理。民主需要政治參與,而富人比窮人有更多時間參與政治。財富創造了歷來就是民主的社會支柱的中產階級。
第三,自由市場是社會科學家所稱的公民社會的核心:它由社會中獨立於政府的工會和宗教及專業人員協會等組織和團體構成。公民社會介於政府和個人之間。它限制政府的權力,為獨立於政府的活動提供社會空間。公民社會的各種組織靠自由市場經濟提供其賴以立足生存的資金。沒有公民社會就不可能有民主,沒有有效運轉的自由市場經濟就不可能有公民社會。
第四,自由市場培育對於民主政治至為關鍵的兩種習慣。其一是信任。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必須相信政府不會限制他們的權利,人口中的少數群體必須相信多數群體不會傷害或迫害他們。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內,買賣雙方必須相互信任,認為對方會履行他們達成的協議條款,否則商務就無法進行。
市場培育的對民主至關重要的另一種習慣是妥協。事實上,可以把民主定義為通過和平妥協而不是暴力或強迫化解社會中不可避免的分歧的政治制度。人們通過自由市場經濟每天的活動學會作出讓步。買賣雙方總是要通過討價還價作出讓步,因為賣方總是想抬高價錢而買方則總希望少付錢。
在二十世紀最後三分之一的時期開始時,自由市場在幾乎所有地方都被看成是創造繁榮的最佳經濟組織形式。所有社會都希望繁榮昌盛,因此它們幾乎全都建立了──或努力嘗試建立──自由市場經濟。由於前者往往推動後者的發展,因此,與其他任何變化相比,自由市場的發展對民主在世界各地令人矚目的興起都發揮了更大作用。
(完)
本文表達的見解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