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民主
Markets and Democracy

 

民主、自由企業與社會信任
Democracy, Free Enterprise, and Confidence

2008.06.11

隨著俄羅斯的民主出現倒退,某些領域的自由市場競爭也開始減弱。
 

威廉-賴因施(William A. Reinsch)

賴因施認為,自由市場通常會加強民主,但民主並非總是有助於自由市場的發展。賴因施擔任全國對外貿易理事會(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會長以及諮詢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成員。

審視當今世界,我們看到許多最繁榮的國家同時也擁有最具活力的民主體制。智利、愛爾蘭及美國等國既有充滿活力的民主又有基本上自由的市場。緬甸和北韓等國實行獨裁統治,其指令性經濟僵化而無生氣。

任何規則均有例外,但經濟和政治自由一般不可分割。在許多情況下,一個國家與世界的交往是經濟和政治自由的一個重要預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全球經濟交往是民主的重要基礎。貿易和競爭促進增長,創造財富,擴大中產階層。壯大的中產階層對政府提出更多要求,使政府不能再依賴少數精英團體。同時,貿易可暴露人浮於事的國營企業中的低效益,進一步限制政府官員為親朋安排工作和提供好處的能力。

另一方面,經濟蕭條則有助於蠱惑人心的政客成為獨裁者,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那段時期即說明了這一點。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Harry Truman)和馬歇爾國務卿(George Marshall)在制定重建歐洲的藍圖時便認識到這一問題。馬歇爾曾說,經濟復興將有助於產生自由體制賴以生存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除了推動經濟繁榮之外,促進全球商業交流還有助於支持民主理念。例如,法律一般禁止全球性公司進行賄賂或從事腐敗活動。

此外,很多公司正在自願制訂公司內部行為準則或遵守《全球蘇利文原則》(Global Sullivan Principles)、《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等企業行為公約。這些公司越是能夠通過貿易和競爭去實施這些原則和公約,政府官僚或党的主管就越難以為自己牟利或通過不良或腐敗的做法去維繫國家機器。

公司的社會責任

今天,全球性公司參與地方經濟活動給當地社區帶來了另一個重要的政治上的好處。很多企業制訂了公司社會責任項目,藉以支援所在的社區。在一些情況下,這些努力並不與核心商務有直接關係,而是側重於改進地方機制。

在非洲尤其明顯。跨國公司在那裏建立了愛滋病防治專案、戰後人員安置專案和微型信貸機構。例如,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與發展經濟學家傑弗利?薩克斯(Jeffery Sachs)合作,在非洲10個國家建設了一系列醫院,利用通用電氣公司的技術和公司志願人員改進農村的醫療保健服務。這些專案有助於加強公民社會和進一步推動建立自由機制。

在更高層面上,全球經濟競爭促進一個國家與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繫,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資訊、思想和民主價值觀的交流。從佛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到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和羅奈爾得?雷根(Ronald Reagan),許多屆美國總統都認識到開放市場和增加接觸對在國外促進民主的無形效益。

在近期,比爾?克林頓總統(Bill Clinton)和喬治? W?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一致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會有利於民主。克林頓說:"在個人不僅能夠有夢想,而且能夠實現夢想時,他們將要求有更大的發言權。"布希也表示,"經濟自由培養自由的習慣",就中國來說,"我們最有價值的出口品不是食品或電影甚或飛機,我們最有價值的出口品是自由。"

丹麥公民在等待投票。丹麥是一個將強大的自由市場與社會福利融為一體的國家。

不久以前,美國和西歐通過搖滾樂、書籍和電視向前蘇聯輸出美國的理念。1987年,比利?喬爾(Billy Joel)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演奏時對蘇聯人民說:"你們的國家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很像美國60年代的經歷。"今天,更自由的市場意味著可以更自由地上網、使用手機和發短信,從而以任何政府都難以完全控制的方式加速了資訊、小道消息和新聞的傳播。溝通全球資訊和經濟體系對民主有益。

但是民主是否有益於自由企業?

這或許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然而,有一點是明確的:獨裁統治者鮮有支持自由市場的。據《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公佈的《2008年度全球經濟自由指數》(2008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緬甸、古巴、利比亞、北韓和辛巴威擁有世界上最不自由的市場。這些政治體制賴以生存的集權統治鼓勵的是一種獎勵其忠實者而懲罰其反對者的中央計劃經濟。

毫無疑問,民主政府促進了自由市場在美國和全世界的發展。60多年來,美國基於自由貿易及穩定的全球市場幫助形成並支持了崇尚自由的世界秩序。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內,隨著民主在歐洲大陸的傳播,歐洲降低了經濟壁壘並提高了勞工市場效率。

自由市場與穩定

但僅有自由與公正的選舉不一定會促進自由市場。其中一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專制政權把自己偽裝成民主國家。在這些國家裏,一個政黨保持對政府與經濟的實際控制,不存在任何有力量的反對派。普京(Vladimir Putin)統治下的俄羅斯是民主在一個國家出現倒退的典型例子。隨著普京增強他本人對國家的控制,莫斯科已對經濟實施更大的控制,一方面擴大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等國有企業的影響,另一方面利用其經濟杠杆向鄰國和全世界發出政治信號。

其他的民主政府缺少鼓勵自由市場的體制與支持。在伊拉克、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等地,基本的穩定與安全仍然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羽毛未豐的政府還沒有建立健全的治理與安全結構,從而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促進自由市場。

即使在較為成熟的民主國家裏,反對自由市場的回潮並不少見。在拉丁美洲,一些政治家近年來以民粹主義 (有時是社會主義)的施政綱領而當選。在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對自由貿易的支援減弱;房貸危機則導致人們對沒有足夠監督與管理的自由市場提出種種質疑。

看來,民主在伴隨著強大的地方機制與社會信任時最能增強自由市場。丹麥是全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民主國家的典範,但它也採用一個稱為"彈性保障"(flexicurity)的獨特社會契約制度。這個制度經歷了一百多年不斷完善的過程,把大量的錢花在各項社會計畫、培訓與福利上。

二者結合的結果是:丹麥人對自由企業和全球貿易堅信不移,甚至工會組織也贊成把業務外包至別的國家。作家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分析了丹麥在自由市場與社會穩定之間的結合後指出,此類難得的結合形式"只能在其獨特的政治土壤中成長"。

鼓勵民主與經濟自由發展的關鍵是催生為二者構建基礎的地方機制。

美國及其盟國和國際組織應繼續鼓勵法治、獨立和透明的司法系統、高效的資本投資,遵守國際人權與法律義務,以便推動無論具有何種結構的各國政府以公正、人道和透明的方式運作。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公司企業都能夠幫助增強地方機制和公民社會組織,從而鞏固民主,支持個人自由。

我們必須積極利用我們手中的一切工具──特別是通過貿易與外交手段──擴大與世界各國的接觸。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有機會幫助全世界人民獲得更大的自由、繁榮和安全保障。

(完)

本文表達的見解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的觀點或政策。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