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ONAL AMERICAN LITERATURE: GETTING TO KNOW US
麥可.班德勒 (Michael J. Bandler)
在每一本描述當代家庭生活的小說裡頭的精選文句中,小說家帕特.康洛依(Pat
Conroy)掀開他從小就熟知的南卡羅萊納州近海區域的生活面紗。達克多羅(E.L. Doctorow)以共鳴的文字形象,呈現對現代深具意義的紐約早期舊址與過往。來自美國西部地形險惡懸崖區的伊凡.多伊格(Ivan
Doig),將文字編串起來並開啟了讀者對遼闊蒙大拿州的視野;戴維.,古特森(David Guterson)則橫渡這塊土地,將美國東西兩岸生活見聞都穿插在他的著作中。
區域文學在美國正逐漸興起,從史蒂芬.金(Steven King)的緬因州到日裔詩人本鄉(Garrett Hongo)的夏威夷州都可見其蹤影。數百位小說家、詩人、散文家、自然主義作家與傳記作家貢獻的影響顯而易見。的確,為了獲取國家認同感(人文風貌、精神、成就與挑戰),一個人可能拋掉旅行指南,並且轉往文學家作品中盼獲得真貌,而處於不同環境的其它人,可能轉向從畫家的油畫中尋找認同感。
其實,關於美國區域文學的傳統並無新鮮事。遠從美國在地傳說開始,十九世紀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馬克.吐溫(Mark
Twain)與哈特(Bret Harte)的著作令人想起一些特定區域,小說家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及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創造了生氣勃勃的二十世紀初世界,辛克萊劉易斯與優多拉.衛爾提(Eudora Welty)小說中則反映了一些社會狀況。而今,這些作家與歷代其它作家都可在保持這項傳統的現代作家中找到翻版。
1990年代的區域文學是擴張性與多元化的,並且滲透入不同文類來表現。這反映在第十代美國人與新種族觀點的作品中。特定區域的特色隱約顯現在詩、戲劇、小說與散文中。如同以往,區域文學反映的不僅是地域,也反映人的心情與渴望、方言及習性。它包括了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尤其,地方文學傾向深植、連結並浸淫,通常正應了作家羅帕士(Barry
Lopez)所說,在「犬儒之超脫」(cynical detachmen)時代中的「希望之語」。而且在新世紀即將揭幕之際,不論是那一處處廣闊的大地,還是社會經濟層面,都在在顯示美國文化兼具創意及深意。
對區域文學有興趣並親身參與(「來吧!」就如評論家Sven Birkert對過去的極簡抽像派藝術與後現代主義小說的反應),可享受到一種伴隨迴響的後果。比如,它已經給了許多書店興起的機會,如波士頓的「全球書店」(Globe)與芝加哥的「內行旅行者」(Savvy
Traveler),這些書店專門銷售關於區域小說與非小說文類。因此一個想要到美國西南部旅行的人,會在行前到這些書店尋找陳列相關書籍的書架,他們在架上可能就會看到席勒曼(Tony
Hillerman)的推理小說,或是魯道夫.阿納亞(Rudolfo Anaya)的小說。
區域文學使得某些因果關係混亂。例如,我們很難弄清小型區域出版社的興盛是否起於該領域寫作者眾多之故,或者這種小型區域出版社的開設,導致了文學風氣開啟的結果。即使如此,區域出版社與區域作家逐漸為美國文學創造大量貢獻是一件不爭的事實。隨著教堂山(Chapel
Hill)的阿爾剛昆出版社(Algonquin Books)等出版商的興起,介紹讀者許多北卡羅萊納州的作家,如艾格頓(Clyde
Edgerton)與吉兒.馬寇可(Jill
McCorkle),此外,區域文學期刊也愈來愈多。再來,美國國家藝術捐贈基金會捐助那些挖掘全國新作家的出版業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之久,不論那些文學業者是已具名聲或才剛設立者。(雖然美國政府因為預算限制,不再能像以前提供那麼多資助,但那些出版社或工作室仍持續這些計劃。)
因此,這是一個好現象,作家與讀者都能兼受益。
* * * *
這些作家是誰?他們又在哪兒?而「地方」又怎麼呈現呢?
區域文學旅程也許該從東北部開始,在緬因州的班格,那兒是美國著名小說家史蒂芬.金的家鄉。以他的家鄉為雛形,他創作了以緬因州為場景的無數奇幻與恐怖暢銷小說。越過新英格蘭疆界,來到阿爾巴尼、紐約這些城市,這是記者出身的小說家威廉.甘迺迪(William
Kennedy)作品內常出現的場景,因為他出身本區,他的故事背景都設定在這些州的首府,以哀傷且尖銳的筆調抓住了城市街道與酒吧內的外裔居民生活。
按人口比例計算,紐約市是美國擁有最多作家的城市(可能也是全球之冠),然而多數作家的寫作內容都與其家鄉無關。的確,紐約不能抹滅地深印在許多遊客的腦海中,但只有少數特定的小說家能抓住紐約的神韻,那些作家通常以文學創作形式呈現社會議題。著名的非虛構小說作家伍爾夫(Tom
Wolfe)以《走夜路的男人》(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創造了紐約小說典型,一本關於政治與社會關係的混沌諷刺滑稽作品。同樣關注紐約早期生活的作家則是達克多羅(E.L. Doctorow)。兩位作家都抓住了這個城市過去百年中不同時期的神韻:處於世紀交替時的美國緊張態勢,禁酒時代的目無法紀情況,1939年萬國博覽會開啟的眼界未來性,以及冷戰時代的清醒真相,場景皆以紐約為背景。此外,欲探究社區街道的生活,讀者可以選擇艾佛瑞.柯曼(Avery
Corman)描述鄰里的純真;想閱讀較為內心、犯罪世界者,可以選擇理查德.布萊斯(Richard
Price)的小說;想知道紐約西班牙社區的脈動,就不能錯過奧斯卡.西胡羅斯(Oscar Hijuelos)深入描述的小說作品。
經過賓州中部,厄卜戴克(John
Updike)透過兔子四部曲追溯流動旅程,背景時間超過美國當代歷史三十年,旅程最後到了馬里蘭州。在巴爾的摩的近郊,安.泰勒(Ann
Tyler)繼續以簡潔、沈靜的文字描繪她書中人物所發生的一般及特殊事件,以此呈現出了該地調性。流經馬里蘭州東岸的奇瑟比克灣(Chesapeake
Bay)水道,是約翰.巴斯(John Barth)所常用的作品場景,但現在我們也可在作家新秀克裡斯托弗.帝爾曼(Christopher Tilghman)書中,看到這些水道場景。
座落於巴爾的摩下的地方則是美國首府華盛頓。它對讀者而言是美國小說的特殊場景,不少受歡迎的政治與全球懸疑冒險情節都在此揭開,或是在哪裡演譯出自成一格的發展。更有資格稱為華府小說的是瓦德.傑斯特(Ward
Just)的著作,他曾經是一名國際通訊特派員,轉換職場第二春,在小說中創造了他所熟知的世界,記者所傳遞的訊息、眾議員、外交與軍方人物,且不僅僅描繪政治陰謀或全球危機,而且也描繪細膩情感與心理影響。
到了維吉尼亞州的首府李奇蒙,這是推理小說家派翠莎.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的主角-法醫史卡佩塔(Kay Scarpetta)置身其中的犯罪場景。接下來則到了北卡羅萊納州,這是描寫印地安人的一支阿爾剛昆族(Algonquin)故事的起源地,而關於此主題,眾作家中最得以發揮豐富文學傳統的則是伍爾夫,更近期的有安.泰勒的精神導師雷諾.布萊斯(Reynolds
Price),雖然同期的其它作家也有出色表現,不過一位評論家認為他撐住了南方區域作家逐漸褪色的光環,布萊斯以北卡羅萊納東部的人民與土地為主角,寫了幾本關於一位名為慕絲琴(Rosacoke
Mustian)的年輕女子的小說,之後曾有一段時間轉向書寫其它主題,直到1986年才再度回到以女性為書中主角的小說寫作。三十幾歲的吉兒.馬寇可(Jill
McCorkle)是北卡羅萊納州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她將小說與短篇故事的場景多數設定在該州的小鎮,主題涵括發生在美國中心地帶的青少年神秘生活到現代南方女人的感性。南阿帕拉契山脈的傳說與歷史則是史密斯(Lee
Smith)的家庭小說圍繞的主題,而艾格頓(被稱之為現代馬克吐溫)的敏感觸角則轉為卡羅萊納人喜愛的諷刺文類。假如艾格頓與馬克吐溫屬於同類,那麼皮爾森(T.R.
Pearson)便是當代的福克納,只是場景從密西西比州的約克納帕塔瓦郡(Yoknapatawpha County),轉到北卡州的尼利(Neely) 。
南卡羅萊納州則是康洛依文學地圖上的主題。他描述自身家庭的自傳性小說(殘暴、有虐待傾向的父親是家中的支配者)充斥著矛盾情結,關於他不正常家庭的悲觀主題,總是以該州東岸的自然美景描述為背景,甚至面對他在家庭生活中揮之不去的痛楚的早期作品中,他寫了一本非杜撰的精彩小說《浩瀚無涯》(The
Water is Wide)。在這本小說內,他描述了一位未經世事的年輕教師在南卡州離島上與一群窮困孩子的相處情況。
美國中西部這個心臟地帶繼續出了不少具天分的作家,承繼薇拉.凱瑟(Willa Cather)與衛爾提的傳統,另外還有粗獷的城市文學家貝婁(Saul
Bellow)。假如城市文學是一種對現代的呼應,芝加哥作家史考特.杜羅(Scott Turow,他的法庭劇作已為此文類塑造了標準典型),與史都華.戴貝克(Stuart
Dybek,書寫以都市近郊族群聚集地為背景的小說)可說都是將城市置於文學地圖上的作家。在愛荷華大學擔任寫作教師的珍.斯麥麗(Jane
Smiley)則是鄉村文學作家中的佼佼者。在她描述學術圈生活的最新作品《哞》(Moo)完成前,她以《褪色天堂》(A Thousand
Acres)獲得1992年的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這本小說被視為當代美國版的莎士比亞作品《李爾王》。該小說記述了一個年老農夫決定將土地傳給三個女兒時,上演了家族成員間那些無法解開的仇恨恩怨。不久前,有一半區帕瓦原住民血統的露意絲.艾芮綺(Louise
Erdrich)寫了一些以達科塔州為背景而影響極大的小說,內容是關於美洲原住民家庭糾結的生活情況。她是年輕一代的美洲原住民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西部地區則有蘇珊.包爾(Susan
Power)、琳達.霍根(Linda Hogan)與雪曼.雅列希(Sherman Alexie)等。
更大眾化的作品方面,身為暢銷作家常客的賴瑞.麥可莫特瑞(Larry McMurtry)見證並記錄了德州歷史,場景從偏遠地區到高速公路都有,而當他的書中人物轉移基地至賭城與好萊塢時,他也會隨之改變故事背景。此外,珊卓拉.西絲尼羅斯(Sandra
Cisneros)則是種族議題的強力代言人。她收錄在小說集《無計可施的女人》的短篇小說作品,都是描寫那些生活在聖安東尼奧與邊境社區的墨裔美國人,與她第一本以生活在芝加哥的西裔年輕美國女孩為主角的小說選集《芒果街上的小屋》主題一貫。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邊界書寫小說家則是道格拉斯.瓊斯(Douglas C.
Jones)。他以一個家族為主角的一系列發人深省小說,鉅細靡遺地追溯邊界的西進潮,內容描述該家族自十九世紀中葉起到1930年代的生活狀況,地點則從田納西州遷移到落磯山脈的大陸分水嶺區。其它值得關注的南方作家包括巴比.安.梅遜(Bobbie
Ann Mason,他是當代肯塔基州家庭生活的主要記錄者之一)以及密西西比州的劉易斯.諾登(Lewis Nordan),他是書寫關於阿爾剛昆族作品的先驅,其小說通常與美國內戰及南北統一的背景相關。
橫跨落磯山脈兩邊的區域已成為豐富的文學取材地。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就常自當地場景取材,自從自田納西移居至該地後,麥卡錫就常在他的小說中探索美國西南部。這位擁有無限想像力的隱居作家卻只在過去幾年的書市中賺了些錢。麥卡錫通常被視為南方哥德式傳統的正統繼承作家,這片荒野土地的魅力及人性中的凶殘與不可預測,同樣使他著迷。出生並成長於新墨西哥州的美洲原住民作家席爾珂(Leslie
Marmon Silko)透過她的小說贏得眾多讀者,特別是《死者歷書》(The Almanac of the
Dead)這本作品。出身聖塔非的作家席勒曼的驚悚小說,完美地以兩位低調的納瓦伙族裔警察為主角,創造了一系列的偵探故事。擁有真摯情感、幽默感與智慧的約翰.尼可斯(John
Nichols),以讚歎的三部曲呈現了新墨西哥州內種族的文化遺產與感性,包括其最著名的作品《痘田戰役》(The Milagro Beanfield War)。
西裔美國小說家兼詩人阿納亞則為該州的文學之作增添了神秘主義與靈性的主題。
蒙大拿州的北方一定有些什麼特別的東西,得以孕育出豐富且多元化的作家。多伊格的粗獷虛構作品,包括一個家族的三部曲,背景是他所謂的「大陸的向西延展」。他的作品,如《英國溪》(English
Creek)及 《在瑞司卡節跳舞》(Dancing at the Rascal Fair),與極簡抽像派作家瑞克.巴斯(Rick
Bass)及托馬斯.麥岡安(Thomas McGuane)的作品相輔相成,前者的作品圍繞著高山及荒野主題,而後者作品中則充斥著叛逆、飄蕩的反英雄式主角。這類的美洲原住民詩人兼小說家還包括詹姆士.威爾曲(James
Welch),他詳細描述了族人的掙扎,透過小說在他們生命裡挖掘歷史緊繃態勢的深層意涵。
幾十年來,兩位作家的作品使得西部,尤其是加州更具體化。出身愛荷華州的史達格納(Wallace Stegner)花費他一生大量時間不斷遊走於落磯山脈與太平洋間地區。在區域文學成為一種流行前,他擁有獨特區域觀,而且許多現代作家視他為前輩或導師。他第一本主要作品是1943年的《糖果山》(The
Big Rock Candy Mountain),記錄了一個陷於美國夢之中卻深具西部情感的家族,在原始西部逐漸消逝後的那一段生活。
這部史詩級巨作的場景從中西部的明尼蘇達直到西北部的華盛頓州,並且套用史達格納的話描述,這是一部探討「一個不甜美的地區,卻擁有一股力量拉扯整個國家朝西部發展」的小說。1972年,他以《安息角》(Angle
of
Repose)獲得普立茲獎,這部作品透過一位女性敘事者的個性及舊西部記錄者的角色,反映了該地區的精神。處於文學創作黃金時期的史達格納在1993年意外死於車禍,讓美國文壇失去一位重量級人物。能與史達格納比擬的作家就屬蒂蒂安(Joan
Didion),她是一位新聞記者兼小說家,她將當代加州呈現在1968年非杜撰作品《散漫地步向伯利恆》(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以及1971年震驚文壇,以好萊塢盲目生活為場景的作品《順其自然》(Play It As It
Lays),不過她最近的作品已轉向其它有趣的領域。身為一個加州作家,蒂蒂安已成為馮莉薩(Lisa See)等幾位年輕作家及蘇.葛拉芙頓(Sue
Grafton)與瓦特.莫斯理(Walter
Mosley)兩位推理小說家的模範,前者記錄了亞洲人移民至加州與美國西岸的動盪歷史,中者呈現南加州今日海灘社區的倦怠感,後者則創造了非裔美國偵探主角,探查發生在二次大戰後的洛杉磯內的案件。當然,其它種族的作家,特別是以東岸為背景的亞裔作家譚艾美(Amy
Tan)與伍慧明(Fae Myenne Ng),還有任碧蓮(Gish Jen)及李昌來(Chang-Rae
Lee)都是以「地方」為背景探討他們身為移民後裔的處境。
遠至西北部奧勒岡與華盛頓,地區精神深植在自然主義作家羅帕士與小說家兼散文家古特森的作品中。事實上,從第一本小說《愛在冰雪紛飛時》(Snow Falling on
Cedars)起的成功,古特森已成為一文派的重要人物,該小說內容背景描述關於華盛頓州附近離島上的一位日裔漁民的謀殺審判。在美洲原住民傳統挖掘出不少愉悅與迷人元素的雅列希,已被視為今日深具前途的年輕作家之一。而遠離美國本土的夏威夷州文學明顯地呈現在本鄉的作品中,特別是他的回憶錄《火山》(Volcano),另外還有山中(Lois-Ann
Yamanaka)的非主流小說。
* * * *
兩種並行深植於區域文學的文類值得一提。其中一種就是感性的詩,它繼承了藝術傳統。與自樂於豐富段落與厚實頁數的虛構小說家或散文家等比較,詩人並不容易獲得讀者注意。因此一種區域感,總是要適切地使用。在過去,美國以惠特曼(Walt
Whitman)與卡爾.山博格(Carl Sandburg)為榮,現在,列入以「區域」主題的詩人包括艾美.克蓮琵特(Amy Clampitt)、莫溫(W.S.
Merwin)與史耐德(Gary Snyder)。
戲劇在觀點陳述上更為有趣。某程度上,現代戲劇中區域感的擴張直接歸因於地區劇院運動的發展。這些無營利的公司成為城市與郊區的文化中心,他們多數開始於1960年代中期,由美國國家藝術捐贈基金會贊助。隨著一流劇團在紐約市傳統劇院聚集地外的地方設立,如康乃迪克州的紐哈芬及哈特福、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等,一群具天賦的年輕劇作家漸漸浮上檯面。如果沒有山姆謝普(Sam
Shepard)的作品所描繪的破碎社會,沒有戴維.馬梅特(David Mamet)的單音節、斷音的芝加哥街上絮語,沒有奧古斯特.威爾森(August
Wilson)男女主角的二十世紀生活體驗,沒有蘭德福.威爾森(Lanford Wilson)反映的中西部自省意識,沒有貝絲.漢萊(Beth
Henley)的南方怪異特質,沒人敢想像美國劇場今日會變成什麼模樣。戲劇先驅包括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威廉.英吉(William
Inge)與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都在紐約市的戲劇中心執導他們的戲劇,而新一代的劇作家在前往紐約這個遙遠大都會舞台前,則必須先在他們家鄉與其它地區被加以塑造及孕育。
* * * *
許多作家正帶給美國文學他們自有的特殊經驗。當他們為讀者與全世界人們描述及分析他們所看到事物表面與隱藏在事物下的東西,甚至是超脫地平線的事物時,他們便充滿慷慨激昂的情緒,不論在文學性與象徵性上,這些劇作家正透過文學為深植他們心中的那些區域,帶來新調性、新觀點與新含意。
1996美國新聞總署電子期刊,美國社會與價值,第一冊第十號,199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