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地雷行動處(UNMAS)成立於1997年10月﹐是聯合國管理地雷行動的中心機構。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負責協調聯合國系統內與地雷相關的一切活動﹐包括在發生人道主義危機與執行維持和平任務期間提供與地雷相關的援助。
聯合國地雷行動處的工作內容包括﹕
‧ 制訂政策與協調政策的落實﹐與非政府群組織及地雷行動涉及其重大利益的其他各方協商﹐制訂地雷相關問題的行動指南與策略。
‧ 評估並監測有關國家的地雷和未爆彈藥(UXO)問題﹐確定所需的國際援助。為了履行這一責任﹐開展多種多樣的監測和調研工作。
‧建立被稱作"電子地雷"(E-MINE﹐見下文)的電子資訊網﹐支援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GICHD)的地雷行動資訊管理系統(IMSMA)﹐從而加強資訊管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項目採用了該系統﹐為地方﹑國家和區域有關地雷問題的資訊協調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與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合作﹐通過制訂﹑管理和促進地雷行動的技術和安全標準(見下文"國際地雷行動標準"一節)進行品質管理和有關技術開發。
‧ 倡導並落實有關公約。聯合國地雷行動處積極倡導《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和《傳統武器公約》(CCW)經修正的第二號議定書。
‧ 調動資源。絕大部份聯合國地雷行動的活動都由自願捐贈者提供資金。作為聯合國地雷行動的中心機構﹐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負責協調聯合國的資源調動工作並管理支援地雷行動自願信託基金(VTF)。聯合國地雷行動處每年發佈一份地雷相關項目清單﹐介紹聯合國系統各機構支援的地雷行動項目﹐以輔助說明推動項目實施所需的自願捐款。
國際地雷行動標準
聯合國地雷行動處是聯合國秘書處內的一個辦事機構﹐負責制訂和管理國際地雷行動標準(IMAS)。這些標準規定了為增進地雷行動項目的安全和效率所應遵循的原則。這些標準在獲得國家級項目的採用後方有權威。受地雷影響國家的政府在採用這些標準時可進行改動﹐使之符合本國的要求﹑規章和行動規範。捐贈者在為地雷行動項目和計劃提供資源時可將這些標準定為簽訂契約的最低要求。聯合國和非政府群組織可以把這些標準當作實施地雷行動的指導原則﹐以保證地雷行動的安全和效率。
最早的人道主義排雷國際標準是國際地雷行動處於1997年3月以聯合國名義公佈的。1999 年﹐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受聯合國委託﹐在吸取以往經驗教訓和遵循新程式的基礎上﹐對這些標準進行了審議。審議修訂後的國際地雷行動標準於2001年10月公佈。這些標準符合一系列國際章程﹑公約和條約﹐特別是《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和《傳統武器公約》經修正的第二號議定書。這些標準將逐步包括原先未曾涉及的領域﹐如地雷危險教育﹑機械排雷和嗅雷犬排雷等。
地雷行動資訊管理系統與電子地雷資訊網
資訊管理是地雷行動的關鍵所在。資訊管理之所以極其重要是因為地雷問題涉及範圍很廣﹐與其相關的問題和群組織眾多。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負責協調地雷相關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傳播﹐並負責開發地雷行動資訊管理系統。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與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達成合作通訊協定﹐支援它所承擔的這一責任﹐開發用於實地項目的地雷行動資訊管理系統。根據雙方的通訊協定﹐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負責地雷行動資訊管理系統軟體開發﹑系統實施和實地培訓﹑技術支援及項目管理。聯合國地雷行動中心則負責在界定資訊管理系統的全面政策﹑活動範圍﹑項目內容﹑功能和部署要求等方面為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排雷中心提供指導。
資訊管理的另一重要手段是電子地雷資訊網(E-MINE)。電子地雷資訊網是一個向公眾開放﹑供人們自由瀏覽的網站﹕www.mineaction.org。設立這一網站的目的是傳播技術資訊和檔案﹐促進全球協調和資源動員﹐為現場行動提供支援。
快速反應計劃
在實施人道救援和維和行動時﹐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負責確保聯合國的地雷行動能協調一致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必須立即部署人力﹐緊接著安排器材設備﹐以保證做出有效的﹑協調一致的反應。聯合國地雷行動處正與聯合國內部機構﹑無政府群組織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制訂一項快速反應計劃﹐以應對緊急狀況及需要迅速部署人員﹑設備和地雷行動能力之其他事件。
聯合國地雷行動處支援的國家與地區
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與所有同緊急人道救援及維和行動相關的聯合國部門和機構合作﹐特別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兒童基金群組織(UNICEF)和聯合國項目服務部(UNOPS)。此外﹐該處還與一些專門從事地雷行動的國際性和全國性非政府群組織配合。聯合國地雷行動處與聯合國項目服務部合作﹐共同成功地主持了科索沃排雷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從1999年啟動直至2001年12月完成。
截至2003年1月﹐受到聯合國地雷行動處支援的國家和地區有﹕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裏亞之間的臨時安全帶﹑科索沃﹑黎巴嫩南部﹑蘇丹和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稿件來源﹕聯合國地雷行動機構網頁﹕www.mineaction.org。
(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