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體系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2009.05.01

內容提要 About This Issue

回顧2008年秋季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過程,美國房地產泡沫顯然是最初的徵兆。當時的房屋價格已攀升至許多美國人的薪資無法承付的高位,但由於有新的、風險更大的抵押貸款產品,人們紛湧加入擁有房屋的行列。而且,房地產價格的膨脹使許多屋主覺得自己很富有。從歷史上看,美國的房屋價格一直處於上升趨勢。那麼,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呢?

美國經濟的一個部門崩潰如何導致被許多人視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呢?在本期《美國電子期刊》中,我們請六位金融專家就這次危機的起因以及世界將如何應對這一共同面臨的問題發表他們的見解。

首先,政治學家馬克·布萊思(Mark Blyth)列舉出與危機爆發有關的六件事。然後,《新共和》(New Republic)資深編輯約翰·裘蒂斯(John Judis)通過分析從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至今達成的多項國際協議闡述了國際貨幣問題。

金融歷史學家查理斯·蓋斯特(Charles Geisst)認為,計算能力的提高、全球每週7天每天24小時的交易以及交易的簡便性對危機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寫道:“客戶能以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難以想像的速度完成他們的股票交易。股票交易量和交易的胃口似乎無窮盡。”但是,一旦資產價值開始崩潰,銀行和保險業的危機也在短短數月內隨之爆發。

著名投資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指出,為防止資產泡沫的形成,政府監管是必要的。同時,索羅斯也警告說不能矯枉過正: “監管應盡可能保持最低限度,以維持穩定。 ”法學教授喬爾·荃齊曼(Joel Trachtman)也贊成加強監管和改善公司治理。最後,經濟學教授理查·韋德爾(Richard Vedder)闡述了各種國際貿易協定和組織的歷史以及它們今天所起的作用。

世界上的專家對於當前危機的起因各有不同的觀點,他們為走出危機所開出的處方亦迥然相異。確實,如果我們另外邀請一批專家,很可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但令人驚訝的或許是某些共同的想法頻繁地出現在本期的這些文章中,例如市場的週期性、全球貿易關係的相互依存性以及適當的市場監管是好事情。

                                           — 編者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