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探析 2009.09.16 前言 About This Issue
《科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排放已經逆轉了北極變冷的趨勢,導致200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問題。目前,各國領導人正協商制定繼《京都議定書》之後的行動框架。《京都議定書》旨在穩定溫室氣體排放量,遏制全球加速變暖的趨勢,但該議定書將於2012年失效。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陶德.斯特恩(Todd Stern)在本期序言中寫道:“我們已處在應對氣候挑戰的關鍵時刻,我們現在決定採取的措施將對我們的國家和整個地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本期《美國電子期刊》中,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的專家們分析了他們所在地區出現的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現象,探討了各自國家就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正在進行的工作,闡述了他們對互利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的看法。預期2009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UNFCCC)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將深入討論這些問題,以達成一個能使近200個國家滿意的可行協議。 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印度、印尼、牙買加、肯雅、俄羅斯和美國的專家分別在文章中介紹了各自國家的情況,這些國家均已感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R.K.帕喬裏(R. K. Pachauri)在介紹印度的國家行動計畫時寫道,印度極易受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的影響。IPCC顧問潘家華(Jiahua Pan)在文中細述了中國為緩解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嚴重影響而採取的雄心勃勃的措施。 生物學家利雅娜.安德森(Liana Anderson)在評估氣候變化對巴西影響的文章中寫道,保護熱帶雨林對於地球的健康至關重要,因為森林的退化是破壞性“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IPCC副主席理查.奧丁戈(Richard Odingo)分析了肯雅的狀況,哈裏.蘇亞迪(Harry Surjadi )描述了印尼窮人的困境,科學家A.安東尼.陳(A. Anthony Chen)則分析了加勒比海島國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此外,阿列克謝.柯科林(Alexey Kokorin)指出,雖然俄羅斯尚未完全瞭解氣候變化的緊迫危險,但該國政府已經為應對挑戰採取了重要措施。 年輕的一代將繼承一個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嚴重的世界。他們當中已經有人組織起來,要求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加拿大環保主義者佐伊.卡隆(Zoe Caron)寫道:“氣候變化之所以成為年輕人深感關切的一個問題,是因為我們認為政府採取的行動沒有意義。”美國的理查.格雷弗斯(Richard Graves)說:“美國的年輕人已明確表示他們需要更有膽識的環保領導人。” 聯合國能否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瑞典外交官博.契倫(Bo Kjellen)探討了該問題。 正如陶德.斯特恩所概括: “目前這種狀況無法持續下去。” 本期所有作者都同意這一看法。 — 編輯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 返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