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簡報﹕美中經濟關係

 

簡報
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2006年4月18日

美中經濟關係

胡錦濤主席預定4月20日與布希總統舉行會晤。這將是兩位領導人自去年9月以來第三次會晤。兩國經濟關係將是雙方會談的重要內容﹐雙方還將討論中國目前的經濟轉型。美中兩國均為實力雄厚的貿易大國﹐我們在維護不受人為障礙和限制的開放貿易體系的問題上擁有共同利益。完成向開放的市場經濟過渡﹐對中國持續的經濟增長﹐對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的參與者融入世界經濟均至關重要。正如賴斯國務卿所指出的﹐美國"歡迎一個自信﹑和平與繁榮的中國崛起"。

美中貿易

自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群組織(WTO)以來﹐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一倍以上。2005年﹐總出口達418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0%。美國農產品出口急劇增加﹔中國(繼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之後)成為美國農產品出口的第四大市場。 然而﹐在(2001年至2005年)同期﹐美國進口的中國產品從1,020億美元增至2,435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商品貿易國。中國2005年的全球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美元。 2005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佔中國出口的約23%﹐對華貿易逆差達2,016億美元﹐創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雙邊貿易逆差的最高記錄﹔這個問題已成為摩擦的一個來源。發生逆差的原因如下﹕

‧首先﹐在我國對華貿易逆差增長之際﹐我們對亞洲的總貿易逆差近十年來基本不變。以往東亞經濟體的產品直接輸往美國﹐如今大量產品在中國加工和最後群組裝。因此更準確地說﹐美國對華"雙邊"貿易逆差是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

‧其次﹐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旺盛。

‧再次﹐中國市場某些部門對美國的準入繼續有限制。

中國的貿易順差﹐再加上外國直接投資以及證券投資﹐使中國的外匯儲備最近超過日本﹐成為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美國的政策是﹐進一步促使中國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鼓勵中國在自身體制內消除不平衡。美國支援中國加入WTO﹐為撤銷對美國公司設定的市場壁壘邁出了一大步。美國繼續與中國領導人及改革者合作﹐促使中國全面和有效地履行對WTO承擔的義務﹐以增加美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出口。

美中商貿聯合委員會

4月11日﹐即胡錦濤主席來訪前九天﹐美國作為東道國主辦了2006年美中商貿聯合委員會會議(U.S.-China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JCCT)﹐由中國副總理吳儀和美國商務部長及美國貿易代表共同主持。JCCT成立於1983年。2003年12月﹐布希總統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晤後﹐被提昇為進階別部長會議。在這次會議期間﹐中方同意購買162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其中的大宗交易包括﹕80架波音飛機﹐價值46億美元﹔總價可達15億美元的大豆及豆油﹔17億美元的電腦軟體。

中國在美中商貿聯合委員會會議上做出了一系列有利於美國企業﹑農民和工人的承諾﹕恢復進口美國牛肉﹔要求在所有中國電腦上使用正版軟體(促進了美國軟體公司的出口)﹔關閉了製造盜版CD和DVD的場所並加強了知識產權執法行動(也對美國公司有所輔助說明)﹔在統一的官方文告上刊登所有同貿易有關的規章﹐提高透明度和加強法治﹔並就中國鋼鐵產業的問題開始對話。詳細情況(英文)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的Ducument Library部份﹕http://www.ustr.gov/。

除美中商貿聯合委員會外﹐美國很多政府部門和機構都積極地同中國展開了旨在支援中國經濟改革的對話﹐其中包括由副國務卿澤奧利克(Zoellick)主持的進階別對話(Senior Dialogue)﹔以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為首的聯合經濟委員會(Joint Economic Committee)﹐處理貨幣和金融事務﹔美國國務院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之間的對話﹔以及由美國能源部長任主席的美中能源政策對話。

中國經濟狀況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7萬億美元﹔中國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而中國人口則是美國人口的四倍。中國經濟在過去26年中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9.5%﹔2004年的增長率為10.1%﹐2005年為9.9%。預計2006年的增長率介於9%和9.5%。

在這些令人讚嘆的數字背後﹐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仍是一個窮國。中國13億人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700美元﹔美國2004年的人均收入達40,100美元。中國有兩億多人每天的生活費還不到一美元﹐城市人口的收入約為八億農村人口收入的四倍。中國農村人口的醫療和教育水準也低於城市人口。經濟的迅速增長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土地結束﹐水質下降﹐水資源匱乏﹐空氣污染嚴重以及森林遭到大面積砍伐。此外﹐社會保障制度極不完善﹐大約80%的人口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其中包括虧損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他們必須到不斷發展的私營部門求職。中國必須每個月創造大約200萬個就業機會﹐才能跟上勞動力湧入就業市場的速度。

能源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但其人均能源消費量僅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預計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將繼續上升﹐有些專家估計到2020年將會翻一番。

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中國消耗的能源總量中約有70%來自煤炭。

在消耗量連年上升而產量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中國於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4年﹐石油進口激增到每日650萬桶﹐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美國每天消耗大約2,000萬桶石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計﹐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到2025年將達到每日1,420萬桶﹐石油淨進口將達到每日1,090萬桶。隨著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它對能源安全和穩定的關注將同西方關注的有關問題密切相聯。

(完)